【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8课《制台见洋人》(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8课《制台见洋人》(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6 08:07:32

文档简介

《制台见洋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2.掌握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3.能够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人物性格产生的时代背景。
4.在阅读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祖国振兴而读书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了解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人物性格产生的时代背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李宝嘉的资料,了解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有关知识。
学习要点
学习有关宗璞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把握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读
学习《明湖居听书》,同学们了解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知道它属于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他三部分别是什么?你能说说他们的内容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谈你了解的经典著作。
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以学习课文为契机,更多的了解经典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
二、走进新课
同学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了解鸦片战争后的旧中国的现状吗?清政府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采取的是怎样的策略?
三、预习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划线字的读音。
藩台(fān) 撂(liào) 捺定(nà)
瘪子(biě) 恪遵(kè zūn) 捱(ái)
拍挞(tà) 校场(jiào) 弹压(tán)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一言不合:一句话说得不投合。
恪遵功令:(kè zun gong ling)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头绪繁多:比喻要做的事情太多,因此做不到面面俱到,往往顾得了这边,丢掉了另一边。
金玉之言: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3.根据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作者的认识。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 )写文制台接见
第二部分( —— )写文制台接见
第三部分( )写文制台传授 “外交秘诀”。
2.分析人物形象
分别找出文制台在接见同僚、下属和洋人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并思考这些描写体现了文制台怎样的性格特征。
师生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接见对象
态度对比
行为本质
归纳形象
见同僚

见下属

见洋人

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明确:
①以夸张的手法,刻画和渲染人物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③本文语言通俗流畅,接近口语,人物语言能够恰当体现其性格。
4.概括文章的主题。
要求结合背景及文制台在文中的“现形”总结回答。
明确:本文通过制台见同僚下属和洋人的不同反应,表现了近代中国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给清朝政府和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鞭笞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寄寓了社会改良的强烈愿望。
五、合作探究
1.洋人来访,巡捕禀报前后都挨了打,这反映了制台怎样的心态?
先打巡捕,反映了制台对内专横、自以为是的心态;后打巡捕,表现了制台恐洋惧洋,又不肯向下属认错的心态,既作威作福又奴性十足。
2.“中国人死了一百个也不要紧……谁耽得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制台崇洋媚外的奴才嘴脸。
3.为什么制台称自己在外交上是“老手”?在他看来,外交胜利的标准是什么?
在小说中,有两处文字写制台称自己在外交上是“老手”,一是他用花言巧语将外国领事哄骗走之后,用假设的语气叙述刚刚发生的事,说“若不是我这老手”……;二是他惊讶于外国人“既肯赔话,又肯化钱”,说“我办交涉也办老了,从没有办到这个样子”。前者是自信,后者是狐疑,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要对外国人小心服侍,不能出错,他认为自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自称“老手”。在他看来,外交胜利的标准就是不能得罪外国人,不要给自己惹麻烦。
4.听说两个留洋的学生制服了洋人,制台有什么反应?表现了他怎样的人格?
听说两个留洋的学生制服了洋人,制台先是认为这两个留洋学生的做法不妥,认为是“聚众滋事”;后来虽认为学生的辩驳“有理”,但又担心得罪了洋人;再后来对洋人服软认错、赔钱赔礼不可思议;最后“倒反害怕起来”,指示要“弹压百姓”,护送洋人出境,以免惹恼洋人,再生是非,这表明制台对群众力量的猜疑,对洋人的惶恐不安,表现了他对内不信任,对外奴性十足的卑劣人格。
5.本文题目是“制台见洋人”,但为什么还要写制台见潘台、知府呢?
如果开篇就写制台见洋人,没有对照,制台崇洋媚外,对内、对下属欺压,对外国人,不管级别大小,一律卑躬屈膝的嘴脸就表现的不鲜明。
六、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七、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八、背诵积累
掌握课文选自和“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包括那几部,作者分别是谁,熟知文学常识。
课件18张PPT。制台见洋人作者:李宝嘉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吴沃尧
《孽海花》 曾朴
《老残游记》 刘鹗学习目标:1、认识制台崇洋媚外的丑恶嘴脸及人物产生的时代背景。
2、学习采用对比增强讽刺效果的写作手法。
3、掌握小说中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全文共有14段,可以分成3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文制台处理公务的原则。
这一段没有具体事件,但读者已经对文制台的为人为官有了总体印象。
在这一部分里,制台并未见洋人,但两次听到与洋人有关的事情。从他一听到有关洋人的事情就“大惊失色”“气焰矮了半截”的表现,已经可以看出这个人置自己国家主权于不顾,是非颠倒地为帝国主义分子开脱,反责中国老百姓与地方官不好的“惧洋护外”的投降卖国嘴脸。
第二部分(2-8)写藩台、淮安知府、巡捕见文制台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对上一部分内容的具体印证,也是全文内容的展开。第三部分(9-14)写制台见洋人,学生斗洋人。
作者歌颂了中国老百姓对洋人的反抗,并以反抗的胜利无情地鞭挞了文制台这些跪倒在洋人面前的民族败类。
讨论
1、“撩”、“不耐烦了”、“发狠”、“往地下一摔”等表现动作、表情的词语,和“我兄弟一个人管了这三省的事情”、兄弟虽然是三省之主“等语言体现了制台怎样的性格?
苛刻,傲慢,是非不分的性格特点。2、以下四句有关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了制台怎样的性格?
(1) “急的把桌子一拍”、“皱着眉头”。
(2)“糟了!一定是把外国人打死了!中国人死了一百个也不要紧;如今打死了外国人,这个处分谁担得起!”
(3)“不妥!不妥!”
(4)“我正在这里提心吊胆呢!”强烈的“惧洋”心理。3、在制台接见巡捕的时候,制台打了两个耳刮子,踢了两脚,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制台怎样的性格?
蛮横、仗势欺人,作威作福,大发淫威。4 、巡捕第一次挨打是打扰了制台大人吃饭,第二次挨打没有及时的禀报洋人求见,这里揭示了制台什么样的性格?喜怒无常、惧洋媚外5、为什么制台称自己在外交上是“老手“?在他看来,外交胜利的标准是什么? 在小说中,有两处文字写制台称自己在外交上是”老手“,一是他用花言巧语将外国领事哄骗走之后用假设的语气叙述刚刚发生的事,说”若不是我这老手“……二是他惊讶于外国人”既能陪话,又肯化钱“,说”我办交涉也办老了,从没有办到这个样子“。前者是自信,后者是狐疑,其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要对外国人小心服侍,不能出错,他认为自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自称”老手“。 在他看来,外交胜利的标准就是不能得罪外国人,不要给自己惹麻烦。6、接见洋人后,订立了在任何时间都接见洋人的接客原则,这说明了什么?丧权辱国、惧洋媚外。总结讨论总结:1,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塑造文制台的形象?对比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制台对内对外的“双面人”嘴脸,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一方面表明近代中国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给清朝政府和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创伤。这种创伤,既使国家积弱积贫,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潭中越陷越深,也使国民、特别是上层官僚阶层的精神受到极大奴役。小说生动地描画了“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一社会怪圈,寄寓了社会改良的强烈愿望。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晚清腐败黑暗、惧洋媚外的社会现实。从中可以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要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结全文: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1858年《天津条约》给英法赔款。
1860年《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军费。
1895年《马关条约》赔日本军费2亿
两白银。
1909年《辛丑条约》向各国赔偿白银
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
共9.8亿两。
提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