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目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基本标志是国家、城市、文字等的出现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
——摘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
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稍后,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 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 物。
城市出现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国家产生,人类由此进入 奴隶社会。文字产生。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 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 产生创造了条件。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 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富人的墓中随葬品丰富,穷人的墓中很少有或几乎没有随葬品。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 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人类文明的产生
纲要下
大约__________,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_________发达。 区域 农业、畜牧业 土地占有情况
西亚 小亚细亚半岛南部 小麦、大麦原产地;9000年前饲养绵羊和山羊 王室和神庙占有大量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土地可租赁;
灌溉农业 古埃及 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东亚 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 中国商和西周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
希腊 大麦小麦,种植橄榄、葡萄 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罗马 土地国有、家庭单位、小农破产
谷物,种植橄榄、葡萄 中美洲 玉米、甘薯原产地;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贵族私有的部份外,还有村社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
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
选修二第一课
1万年前
灌溉农业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农业出现以后,逐渐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的居民定期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集镇。集镇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出于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了。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选修二第四单元导读
2023年河北高考1.
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兴隆洼遗址 D.二里头遗址
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 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该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兴隆洼遗址兴隆洼遗址
C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原始村落主要分布区域
两河流域
中国的辽河、黄河、长江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埃及
尼罗河流域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意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两河流域
村落产生的原因:
1、人类需要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2、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 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平面图
这幅刻在泥版上的城市平面图, 大 约 绘 制于公元前1500 年,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城市的布局。在这幅地图的残片上,绘有水道、壕沟、城墙、房屋、公园等。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巴比伦城复原图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古代雅典城市遗存
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古罗马城地形图模型
古罗马城供水系统
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影响:
1、政治: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一般都有城墙,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经济:城市的产生,使得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社会生活:城市的防御性设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设施的修建,有利于人类居住;推动城市化进程;
4、思想文化: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布局 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发展 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早期城市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希腊 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罗马 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为后世标准
欧洲 中世纪时期出现了以商业为核心的城镇
古代西欧城市 古代中国城市
不同点 经济、生活、娱乐功能更突出 政治功能更突出,兼具其他功能
布局较为随意 整齐对称、体现王权、礼制、等级
城市规模小,人口少 城市规模大、人口多
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孕育了自由平等观念、是现代民权的摇篮。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思想文化专制
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争取自治权 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之下
相同点 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经济功能 城市的产生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世界各地的民居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木材支撑 几户人家墙壁贴着墙壁;
结构基本相同:前庭、前室、主室
古埃及 泥和木材、椰子叶 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有柱廊
古中国 木、砖 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严格的等级观念及长幼有序
古希腊 古罗马 木、石、砖; 后混凝土普及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拱券和希腊柱式结合是古罗马建筑特征
3世纪后古罗马出现复合式公寓
古印第安 野牛皮、木头 圆锥形的帐篷
世界各地的民居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巢居(干栏式)中国南方夏季潮湿多雨
穴居(半地穴式)中国北方冬季干燥寒冷
古代的村落和城市
选修二第十课
北美印第安人锥形帐篷
◎罗马复合式公寓
◎古罗马斯达比阿住宅的带有列柱围廊式中庭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习聚焦〗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选必2.1.1)
农业与人类文明的产生的关系
小结
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___________、北非的____________、南亚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欧洲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在这些古代文明中,_________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_____________。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______特征。
爱琴海
多元
据课本所学,思考古代文明多元特征的原因
1、自然和历史条件:受历史地理条件影响
2、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
3、政治:政治统治的差异,社会环境。
4、民族:民族特性
5、思想文化宗教等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黄河和长江流域
巴尔干半岛南部
奴隶主
奴隶和平民
【思考】观察“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分析古代早期文明产生的区域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大多邻近大河流域(或海洋);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多元特征的原因是:
历史纵横 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
西亚地区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端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那里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麦和小麦,驯养的狗、绵羊和山羊的骨骼以及定居的农业村落遗址。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支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族。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国家已经产生,进入了文明时代。
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__________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________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___________。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苏美尔
▲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作品)
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他们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城市国家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__________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___________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_______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__________,维护________的利益和权威。
汉谟拉比
据课本和材料,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成文
奴隶主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汉谟拉比国王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柄,以象征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现存法国卢浮宫
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劳力等都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选修二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的性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材料4: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字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在《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之前,两河流域已有《乌尔纳木法典》、《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 《埃什努那法典》 、《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摘编自 于殿利《巴比伦古文化探研》
史料阅读 《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背景
政治:汉谟拉比实现集权统一,需巩固统治
材料2:两河流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环居在附近山区或沙漠中的游牧部落,都是虎视眈眈地要来夺取这块肥沃的绿洲。所以,两河流域的历史,充满了此去彼来的定居部族和游牧部族之间的竞争攘夺。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古代部分》
社会:民族关系复杂
历史:有重视法律治理的传统
经济:商贸活跃
材料3:两河流域文明处在一个连结近东地区各部分的贸易网络的中心地带,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
——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1:汉谟拉比在位期间把两河流域聚合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单位,他厉行中央集权,把宗教、军事、行政和司法大权集中于一身……统一的国家,需要有统一的法律。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古代部分》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材料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550~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935~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初步实现统一,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故选B项。
2023年全国新课标31.
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点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文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B
西亚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____,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历史纵横 洪水传说
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故事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通知了虔诚的吉乌苏德拉。吉乌苏德拉造了一条大船,自己和部分动物事先躲到大船上。大水之后,只有吉乌苏德拉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楔形文字泥板(大英博物馆藏)
60进制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选修二
西亚文化
2023福建高考12.
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呈现了这般形象(见图3)。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 B.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C.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 D.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C
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处于干旱地区,但_________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___________,_______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尼罗河
官僚系统
法老
古埃及文明
A.文学: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_______和文学故事。
B.文字:___________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C.历法: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_。
D.建筑:_________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E.造纸:尼罗河的特产_______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神话
象形文字
太阳历
金字塔
莎草纸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亚尼的死者之书》: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这是距今3200年前画在草纸上的画。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文化
图说历史
选修、三、
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_______较大影响。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______,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宗教
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大厅想象图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经过历代法老不断加修扩建,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神庙建筑群。这座多柱式大厅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有134根粗大的石柱。
2023年天津高考10.
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和供奉众神的职责;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A. 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B.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C. 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
D. 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
D
◎雅利安人入侵示意图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___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选修三第5课)
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古代印度文明诞生于_________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___________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印度河
恒河流域
4千多年前
哈拉帕文明
印章文字
BC1500“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诗歌总集《梨俱吠陀》、梵语
BC4C
孔雀帝国佛教兴盛
13-16C
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教
古印度文明
选修三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 4000 多年前,考古学 家在遗址中发现了 2500 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 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 500 多个 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 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选修3第5课
历史纵横 吠陀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 1500—前 1000年间,一部印度 -雅利安人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形成了。“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被后世合称为“四吠陀”。它们是古代 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后来,人们把 “四吠陀”反映的时代称为“吠陀时代”。人们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创制了梵文,用来书写这些典籍。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选修3第5课)
BC6C
列国时代佛教兴起
4-6C笈多王朝
封建王朝时期
印度教
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选修3第6课
印章文字
材料: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或武士、从事祭祀的僧侣和普通牧民三类群体……(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住民和沦为卑微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等级的差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被确立下来。四种社会群体分别成为种姓制度中的四级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朱寰《世界古代史》
掌管祭祀
地位最高保卫国家
地位次之普通劳动者
少数富有商人为前三等级服务
地位最低
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___________。在这种严格的__________下,_______主掌宗教祭祀;________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______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_______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______”。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学思之窗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 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等级制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特点、影响
特点:
1、等级区分,种姓世袭;
2、职业世代相传;
3、实行种姓内婚制;
4、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影响:
(1)积极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2)消极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低种姓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2023重庆高考10.
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 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 革新教育体制
C. 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 宣扬法律权威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根据材料“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可知,《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哲学和法律汇编,该条文要求信徒遵奉婆罗门和高种姓群体,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A项正确;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并没有革新教育体制,排除B项;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度,并没有打破种姓制度隔阂,排除C项;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宣扬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A
2023河北高考1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种姓地位不能变动,但低级种姓以职业集团为单位,通过传统所容许的途径,在其原种姓内形成了一些“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
A.中间阶层不断壮大
B.等级结构日益复杂
C.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D.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11.【答案】B
【解析】本题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古代印度文明” 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概念进行辨析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印度存在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种姓地位不能变动。但以职业集团为单位,通过传统所容许的途径,在其原种姓内形成了一些“亚种姓”,每大种姓下面还有成百上千个“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等级结构日益复杂,B项正确。“亚种姓”和中间阶层没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C、D项均不能反映材料主旨,予以排除。故选B项。
B
_______________,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_______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_________,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________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选修三第5课)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公元前6世纪
佛教
4世纪时
印度教
佛教的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A.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B.背景: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社会矛盾尖锐
C.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
D.影响: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得到低阶层人民青睐,影响很大;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
佛教的创立
选修三
宗教______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诗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自然科学:印度人在天文、历法、______、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佛教
《罗摩衍那》
数学
《摩诃婆罗多》
古印度文化成就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约定型于2—4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选修三
《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了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双方激战18天后后者获胜的故事。全诗共18篇,约10万颂。(选修三)
古希腊文化
补充选修三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雕刻家米隆《掷铁饼者》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 选修3第6课
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8—前6 世纪,______逐渐在这里发展起来。它们数量众多, 典型特征是___________,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________________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克里特文明的____________和迈锡尼文明_________。(选三)
小国寡民
城邦
巴尔干半岛南部
爱琴海
斯巴达和雅典
【城邦】也叫“城市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代表:雅典和斯巴达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古希腊
(2022·海南卷)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 )
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
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
A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线形文字A
线形文字B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是否应当以陶片放逐法放逐一位势力足以影响城邦稳定的政治家。如果公民大会认为有这样的人,过70天左右再举行公民大会正式投票。如果当天投票总数达到6000,得票最多者会被放逐国外10年。10年后,他可以返回;他也可以中途被城邦召回。(选修一)
▲刻有雅典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
探究——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
史料1
史料2
史料3
史料4
三面环水、山多地少、港湾众多、欧亚非要冲地带
城邦、小国寡民
工商业经济(根本原因)
冒险探索的性格
吸收欧亚非文明
直接参与民主政治
平等观念
人文精神
地理条件
政治制度
经济类型
民族精神
雅典民主政治
2023甘肃高考17.
古代历史上,濒海居民面向大海,形成开拓、自由和冒险的民族性格;而大陆居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封闭、保守和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这主要基于 A.思想观念的束缚 B.文化传统的限制C.地理环境的影响 D.政治制度的制约
C
如何认识雅典民主制度?
进步性:
① 促进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局限性:
①范围:仅限于男性公民,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
②方式:轮番而治和抽签形式可能
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
雅典机构 组 成 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男性公民 投票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是最高权力机构
五百人议事会 从公民中抽签 处理日常事务
陪审法庭 从公民中抽签 审理重大案件
官员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通过谈话教授哲学,对当时许多流行观念提出挑战。苏格拉底70岁时被处死,罪名是不信雅典城邦的神和腐蚀青年。他的死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污点。
雅典民主制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法律至上
雅典民主政治
选修一
雅典儿童0—7岁 7-13岁 13—18岁 18岁 20岁
接受家庭教育 男孩学习读写算等知识和音乐、唱歌、朗诵。 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少数贵族入国立体育馆学习 从体育馆毕业入士官团深造,被培养为军事领导人 被授予公民称号成为国家正式官吏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_______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___________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__________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寡头政治
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
成年男性
古希腊
补充选修一
史料: 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
斯巴达婴儿出生 0—7岁 7-18岁 19—20岁 。20-30岁 30-60岁
只留下健康的婴儿。 在家接受母亲教育 接受以五项竞技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严酷的身心磨练。 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驻扎边境,进行实战训练 通过考核获得国家公民称号,成为正式军人,60岁退役。
①文学: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 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②史学:____________的《历史》首创“历史”一词,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__________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③哲学: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修昔底德
亚里士多德
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希罗多德
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选修3第4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古希腊文化
补充选修三
《荷马史诗》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你认为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古希腊
BC2千纪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
BC11-9世纪荷马时代与《荷马史诗》
BC8-4世纪城邦国家
(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
罗马时代 2-4世纪
前146希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1832年希腊独立
拜占庭帝国时期 4世纪-1453年
马其顿帝国时期 BC4-BC2世纪
奥斯曼帝国时期 1453年
马拉松的来历
赛事名称起源。马拉松起源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在离希腊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希波战争,希腊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向家乡的人报告胜利的消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将马拉松比赛纳入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
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
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可见《荷马史诗》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并非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到伟大作品的教育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诗内容的准确性,排除D项。故选C项。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雅典直接民主仅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疆域广大,不利于公民长途跋涉参与政治,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雅典的扩张问题,“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下官员的选任,排除B项;同理,材料与公民和奴隶间的关系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同理,排除D项。
(2019.4·浙江高考·17)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A
2021全国卷1(新课标i)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①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②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 ,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③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④ 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⑤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 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保存人类功业
内容:战争、地理、历史、民族、
体例:继承《荷马史诗》叙事方式、辨别
客观叙述
亲自调查
材料二 ①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 145~ )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 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②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 ③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 ④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 ⑤ 《史记》 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通史
内容广:汉朝及周边民族外国
纪传体
儒家观、前代基础、著史原则、辨别
资料来源广、客观、实地考察、
【答案】
(1)共同之处:私家攥著,文笔优美;客观公正记录历史,为后世历史研究提供了史料;开创了新的编纂体例;注重实地考察;取材广泛,史料充实;注重辨别史料真伪; 治史观念先进,有世界史意识。
(2)背景:《历史》:发达的民主政治,独特的地理环境,雅典在希波战争中获胜,人文精神的萌发,《荷马史诗》的影响。《史记》: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 民族融合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修史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3)要素:史学编纂的体例;史料的选择要去伪存真,文辞的运用,史家的史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分布区域 类型 代表 政治制度 文化成就
西亚: 两河流域 大河文明 古代 巴比伦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古代 埃及
古代 印度
南亚: 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欧洲: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海洋文明 古代 希腊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
洪水与方舟传说;60进制;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史诗:《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诗歌总集《梨俱吠陀》、梵文、印章文字 、巴利文。0-9的10个数字
城邦制度
(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
古代文明大致有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两种类型,各文明产生和早期发展都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文明呈独立发展,多样性特征。
。
1、文学:《荷马史诗》;悲剧、喜剧
2、史学: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4、建筑雕刻: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5、线形文字A\B
谢 谢 收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