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五上·衢江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球 B.蜡烛
C.湖面 D.发光的萤火虫
2.(2023五上·衢江期中)下图是瓷砖师傅经常用到的激光水平仪,它可以发出激光帮助瓷砖师傅判断瓷砖是否对齐。关于激光水平仪的使用原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3.(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潜望镜内安装镜片时,影响光的反射方向的是( )
A.镜片形状 B.镜片大小 C.镜片角度 D.镜筒粗细
4.(2023五上·衢江期中)“大河向东流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许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B.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C.我国的地势北高南低 D.人为因素的影响
5.(2023五上·衢江期中)白天为了看清教室内多媒体上的文字,我们经常会把教室的窗帘拉起来。因此,小科建议学校应该购买( )的窗帘。
A.颜色浅、比较厚 B.颜色深、比较厚
C.颜色浅、比较薄 D.颜色深、比较薄
6.(2023五上·衢江期中)小科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的许多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7.(2023五上·衢江期中)我们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B.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
C.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
D.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厚的地方喷出来
8.(2023五上·衢江期中)小科在家里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和奶奶表演手影,如图所示,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充当的作用是( )
A.光源 B.遮挡物 C.光屏 D.介质
9.(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茶几上放着一个白色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
B.适应黑暗以后能看到整个小球
C.适应黑暗以后能大致看到小球的轮廓
D.适应黑暗以后可以看到小球的影子
10.(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D.自然界中的岩石
11.(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晴天,环卫工人驾驶抑尘车喷水时(如图所示),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彩虹,彩虹的形成条件中与三镜作用相同的是( )
A.马路 B.抑尘车
C.太阳 D.空气中的小水珠
12.(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时,为了使模拟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 )
A.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B.将番茄酱适当稀释
C.把土豆泥上的洞挖浅一些 D.在罐头下面垫一块石棉网
13.(2023五上·衢江期中)下列( )选项能准确反映出图的地形特征。
A.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
C.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D.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作用
14.(2023五上·衢江期中)设计“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降水量的大小 B.小山丘的坡度
C.有无植物覆盖 D.组成土壤的成分
15.(2023五上·衢江期中)如图,在进行“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雾是透明的物质
B.烟雾让激光的光路可见
C.可看到光沿直线传播
D.烟雾本质上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
16.(2023五上·衢江期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 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7.(2023五上·衢江期中)快速旋转红、 、 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白色,这说明彩色光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
18.(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目的是 。
19.(2023五上·衢江期中)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 ”。
20.(2023五上·衢江期中)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遇到它们的表面,发生 ,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了我们的 。
21.(2023五上·衢江期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由水的 作用形成的,而长江入海口的三角洲是由水的 作用形成的。
22.(2023五上·衢江期中)科学家测量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利用 原理来解决的。
23.(2023五上·衢江期中)
(1)太阳、地球和月球在运动中的相互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请画出当月球运行到哪个位置时,人们会看到日食。
(2)日食的发生说明了光是沿 传播的。
24.(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矿泉水瓶中放入3个小石子,往瓶内加入半瓶水。如右图,将瓶身侧放并进行剧烈晃动。
(1)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他觉得鹅卵石表面之所以这么光滑是因为水的作用”,这个环节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得出结论
(3)剧烈晃动后,小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
A.小石子没有变化
B.小石子变成光滑的鹅卵石了
C.看不出小石子的变化,但水中有一些沙子
(4)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水对岩石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B.水能快速让岩石发生变化
C.水对岩石的作用是缓慢的,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
25.(2023五上·衢江期中)为了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小柯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 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选填:“挖到中间”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选填:“厚”或“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 的状态。
(4)火山喷发与地球的____有关。
A.地壳 B.地幔 C.地壳和地幔
(5)实验时番茄酱喷发相当于火山岩浆喷发,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番茄酱喷发之前,“火山口”看不到任何现象
B.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带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或涌出
C.“岩浆”最先流出的地方,土豆泥比较薄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火山口”,然后进行加热观察
B.为了使加热更有效,加热时不用垫石棉网
C.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
(7)以下三种地形,和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汶川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8)关于火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会摧毁村庄,危害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有害无利
B.火山灰遮天蔽日,会污染环境,对庄稼和森林没有益处
C.火山蕴含着巨大的地热能,可以被人类利用
26.(2023五上·衢江期中)如图所示,管道潜望镜可采用伸缩杆将其一端送到被检测管井,对各种复杂的管道情况进行观察判断。
(1)仔细读图,请在管道潜望镜上用简图的形式画出另一面镜子。
(2)用带箭头的直线在管道潜望镜中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3)地下管道一片漆黑,我们往往需要在管道潜望镜上装上光源,请在图上用“★”标注光源的大致位置。
(4)管道潜望镜工作时将光在镜筒中的传播路线改变了( )次。
A.1 B.2 C.3
(5)管道潜望镜是通过( )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
A.反射 B.折射 C.散射
(6)工人站在管井口往下观望,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沿直线传播
(7)地下管道中的水往往很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C.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
(8)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未点燃的蜡烛、湖面、月球都不是自己发光,不属于光源。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笔发出光束都可以证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水往低处流,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挂上窗帘可以减少入射光的强度,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不再使由于发生镜面反射而反射的光太强,避免“反光现象”的发生。
6.【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来追溯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化石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有火山活动,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化石属于沉积岩。
7.【答案】D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薄的地方喷发出来。选项D错误。
8.【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光源发出的光被遮挡物挡住,在屏上形成的阴影部分就是影子。手影游戏中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充当的作用是遮挡物。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黑暗中,没有光进入人眼,所以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这种实验方法为模拟实验,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在晴天,环卫工人驾驶抑尘车喷水时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温度比较高,压力也比较大,所以熔化了的岩石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从地层的薄弱处爆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在模拟火山成因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为了使模拟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将番茄酱适当稀释。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地图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题目图中能准确反映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设计“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时,只需要改变降水量大小,其他条件都不变。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
A、烟雾由小颗粒组成,是不透明的物质,选项观点错误;
B、烟雾对光的散射作用明显,从该实验可以看出烟雾让激光的光路可见,选项观点正确;
C、在进行“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时,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证明光沿直线传播,选项观点正确;
D、烟雾本质上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选项观点正确。故选A。
16.【答案】光;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17.【答案】绿;蓝
【知识点】光路图
【解析】【分析】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白光。说明白光除了可以分解成不同色光外,彩色光也可以混合成白光。
18.【答案】便于观察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用喷壶模拟降雨时,喷壶喷水时应该位于雨量器的上面;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与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19.【答案】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盆地”。
20.【答案】反射;眼睛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从而我们看到了物体。
21.【答案】侵蚀;沉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雅丹地貌是众多土丘林立,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变化缓慢;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群山环绕,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黄河入海口地面平坦、河道纵横,沙洲是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长期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经过长期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
22.【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23.【答案】(1)
(2)直线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的发生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4.【答案】(1)水流会对小石子产生作用吗?
(2)B
(3)C
(4)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可知,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流会对小石子产生作用吗
(2)假设是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他觉得鹅卵石表面之所以这么光滑是因为水的作用”,这个环节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提出假设。
(3)把岩石放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晃动代表自然界中的流水的冲刷。剧烈晃动后,看不出小石子的变化,但水中有一些沙子。
(4)实验说明:岩石会因为冷和热、流水、植物的作用发生变化。水对岩石的作用是缓慢的,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
25.【答案】(1)火山;岩浆
(2)挖到盒底;薄
(3)高温
(4)A
(5)A
(6)A
(7)B
(8)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用的酒精灯加热土豆泥,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4)火山喷发与地球的地壳厚薄、坚实程度有关,火山喷发往往是从地壳薄弱的地方爆发。故选A。
(5) A.番茄酱喷发之前,“火山口”会看到首先有热气冒出,后来土豆泥出现裂隙,最后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故A错误;
B.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带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或涌出,故B正确;
C.实验中,“岩浆”最先流出的地方,是土豆泥比较薄的地方,故C正确;故选A。
(6)A.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火山口”,“岩浆”不容易喷出,不易观察到“火山喷发”现象,实验不容易成功,故A错误;
B.为了使加热更有效,加热时不用垫石棉网,加热速度更快,土豆泥受热不均匀,更容易出现裂缝,实验现象更明显,故B正确;
C.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岩浆”流动性强,更容易形成“火山喷发”现象,故C正确;故选A。
(7) A.汶川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灾害引发山体滑坡,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的,与火山喷发无关,故A错误;
B.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地形,后来积水成湖,故B正确;
C.黄河第一湾乾坤湾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与火山喷发无关,故C错误;故选B。
(8) A.火山喷发会摧毁村庄,危害人们的生活,对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故A错误;
B.火山灰遮天蔽日,会污染环境,但是火山灰富含矿物质,比较肥沃,对庄稼和森林生长有利,故B错误;
C.火山蕴含着巨大的地热能,可以被人类利用,故C正确。故选C。
26.【答案】(1)
(2)如题(1)图
(3)如题(1)图
(4)B
(5)A
(6)B
(7)C
(8)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如下图所示,管道潜望镜上另一面镜子的位置。
(2)如图所示,图中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管道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线。
(3)有光源才能让黑暗的地下管道变亮,有了亮光才会产生光的反射,人才能看清地下管道内的情况。在管道潜望镜上装上光源,用“★”表示光源的大致位置,光源高于水面,照射范围更大。
(4)管道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光线通过显微镜工作时,光在镜筒中的传播路线改变了2次。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平面镜反光能力强,对平行光可以进行平行反射,管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通过光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
(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工人站在管井口往下观望,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现象。
(7) A.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光能够穿透水,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这是水中的杂质反射、散射激光的原因,说明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激光在传播中遇到了水中杂质的阻挡,故C符合题意;
(8)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选项B中现象。
1 / 1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五上·衢江期中)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球 B.蜡烛
C.湖面 D.发光的萤火虫
【答案】D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未点燃的蜡烛、湖面、月球都不是自己发光,不属于光源。故选D。
2.(2023五上·衢江期中)下图是瓷砖师傅经常用到的激光水平仪,它可以发出激光帮助瓷砖师傅判断瓷砖是否对齐。关于激光水平仪的使用原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笔发出光束都可以证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选A。
3.(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潜望镜内安装镜片时,影响光的反射方向的是( )
A.镜片形状 B.镜片大小 C.镜片角度 D.镜筒粗细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C。
4.(2023五上·衢江期中)“大河向东流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许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B.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C.我国的地势北高南低 D.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水往低处流,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故选A。
5.(2023五上·衢江期中)白天为了看清教室内多媒体上的文字,我们经常会把教室的窗帘拉起来。因此,小科建议学校应该购买( )的窗帘。
A.颜色浅、比较厚 B.颜色深、比较厚
C.颜色浅、比较薄 D.颜色深、比较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室里各处都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迹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挂上窗帘可以减少入射光的强度,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不再使由于发生镜面反射而反射的光太强,避免“反光现象”的发生。
6.(2023五上·衢江期中)小科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的许多岩石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火成岩
【答案】B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化石来追溯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化石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动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有火山活动,海洋动物的化石就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化石属于沉积岩。
7.(2023五上·衢江期中)我们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
B.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
C.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
D.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厚的地方喷出来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在罐头盒底下用酒精灯加热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的状态,在罐头盒中做一个土豆泥山来模拟地表,稀释的番茄酱,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的岩浆,被加热后的番茄酱会从土豆泥较薄的地方喷发出来。选项D错误。
8.(2023五上·衢江期中)小科在家里利用电灯和白墙给爷爷和奶奶表演手影,如图所示,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充当的作用是( )
A.光源 B.遮挡物 C.光屏 D.介质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必须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光源发出的光被遮挡物挡住,在屏上形成的阴影部分就是影子。手影游戏中手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充当的作用是遮挡物。故选B。
9.(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茶几上放着一个白色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
B.适应黑暗以后能看到整个小球
C.适应黑暗以后能大致看到小球的轮廓
D.适应黑暗以后可以看到小球的影子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黑暗中,没有光进入人眼,所以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故选A。
10.(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D.自然界中的岩石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这种实验方法为模拟实验,故选A。
11.(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晴天,环卫工人驾驶抑尘车喷水时(如图所示),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彩虹,彩虹的形成条件中与三镜作用相同的是( )
A.马路 B.抑尘车
C.太阳 D.空气中的小水珠
【答案】D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在晴天,环卫工人驾驶抑尘车喷水时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故选D。
12.(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时,为了使模拟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 )
A.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B.将番茄酱适当稀释
C.把土豆泥上的洞挖浅一些 D.在罐头下面垫一块石棉网
【答案】B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温度比较高,压力也比较大,所以熔化了的岩石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从地层的薄弱处爆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在模拟火山成因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为了使模拟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将番茄酱适当稀释。故选B。
13.(2023五上·衢江期中)下列( )选项能准确反映出图的地形特征。
A.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
C.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D.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地图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题目图中能准确反映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故选B。
14.(2023五上·衢江期中)设计“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降水量的大小 B.小山丘的坡度
C.有无植物覆盖 D.组成土壤的成分
【答案】A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设计“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对比实验时,只需要改变降水量大小,其他条件都不变。故选A。
15.(2023五上·衢江期中)如图,在进行“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雾是透明的物质
B.烟雾让激光的光路可见
C.可看到光沿直线传播
D.烟雾本质上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
A、烟雾由小颗粒组成,是不透明的物质,选项观点错误;
B、烟雾对光的散射作用明显,从该实验可以看出烟雾让激光的光路可见,选项观点正确;
C、在进行“光照射烟雾”的探究实验时,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证明光沿直线传播,选项观点正确;
D、烟雾本质上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选项观点正确。故选A。
16.(2023五上·衢江期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 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答案】光;声音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17.(2023五上·衢江期中)快速旋转红、 、 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白色,这说明彩色光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
【答案】绿;蓝
【知识点】光路图
【解析】【分析】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白光。说明白光除了可以分解成不同色光外,彩色光也可以混合成白光。
18.(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目的是 。
【答案】便于观察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用喷壶模拟降雨时,喷壶喷水时应该位于雨量器的上面;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与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19.(2023五上·衢江期中)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 ”。
【答案】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盆地”。
20.(2023五上·衢江期中)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遇到它们的表面,发生 ,改变传播方向后进入了我们的 。
【答案】反射;眼睛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从而我们看到了物体。
21.(2023五上·衢江期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由水的 作用形成的,而长江入海口的三角洲是由水的 作用形成的。
【答案】侵蚀;沉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雅丹地貌是众多土丘林立,经过长期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变化缓慢;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群山环绕,所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黄河入海口地面平坦、河道纵横,沙洲是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经过长期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经过长期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
22.(2023五上·衢江期中)科学家测量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利用 原理来解决的。
【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23.(2023五上·衢江期中)
(1)太阳、地球和月球在运动中的相互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请画出当月球运行到哪个位置时,人们会看到日食。
(2)日食的发生说明了光是沿 传播的。
【答案】(1)
(2)直线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的发生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4.(2023五上·衢江期中)在矿泉水瓶中放入3个小石子,往瓶内加入半瓶水。如右图,将瓶身侧放并进行剧烈晃动。
(1)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他觉得鹅卵石表面之所以这么光滑是因为水的作用”,这个环节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得出结论
(3)剧烈晃动后,小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
A.小石子没有变化
B.小石子变成光滑的鹅卵石了
C.看不出小石子的变化,但水中有一些沙子
(4)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水对岩石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B.水能快速让岩石发生变化
C.水对岩石的作用是缓慢的,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
【答案】(1)水流会对小石子产生作用吗?
(2)B
(3)C
(4)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1)分析实验可知,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流会对小石子产生作用吗
(2)假设是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他觉得鹅卵石表面之所以这么光滑是因为水的作用”,这个环节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提出假设。
(3)把岩石放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晃动代表自然界中的流水的冲刷。剧烈晃动后,看不出小石子的变化,但水中有一些沙子。
(4)实验说明:岩石会因为冷和热、流水、植物的作用发生变化。水对岩石的作用是缓慢的,短时间内现象不明显。
25.(2023五上·衢江期中)为了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小柯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 实验中,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选填:“挖到中间”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选填:“厚”或“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 的状态。
(4)火山喷发与地球的____有关。
A.地壳 B.地幔 C.地壳和地幔
(5)实验时番茄酱喷发相当于火山岩浆喷发,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番茄酱喷发之前,“火山口”看不到任何现象
B.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带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或涌出
C.“岩浆”最先流出的地方,土豆泥比较薄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火山口”,然后进行加热观察
B.为了使加热更有效,加热时不用垫石棉网
C.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
(7)以下三种地形,和火山喷发有关的是( )。
A.汶川唐家山堰塞湖 B.长白山天池 C.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8)关于火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会摧毁村庄,危害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有害无利
B.火山灰遮天蔽日,会污染环境,对庄稼和森林没有益处
C.火山蕴含着巨大的地热能,可以被人类利用
【答案】(1)火山;岩浆
(2)挖到盒底;薄
(3)高温
(4)A
(5)A
(6)A
(7)B
(8)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用的酒精灯加热土豆泥,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4)火山喷发与地球的地壳厚薄、坚实程度有关,火山喷发往往是从地壳薄弱的地方爆发。故选A。
(5) A.番茄酱喷发之前,“火山口”会看到首先有热气冒出,后来土豆泥出现裂隙,最后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故A错误;
B.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带着气泡从“火山口”喷出或涌出,故B正确;
C.实验中,“岩浆”最先流出的地方,是土豆泥比较薄的地方,故C正确;故选A。
(6)A.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火山口”,“岩浆”不容易喷出,不易观察到“火山喷发”现象,实验不容易成功,故A错误;
B.为了使加热更有效,加热时不用垫石棉网,加热速度更快,土豆泥受热不均匀,更容易出现裂缝,实验现象更明显,故B正确;
C.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岩浆”流动性强,更容易形成“火山喷发”现象,故C正确;故选A。
(7) A.汶川唐家山堰塞湖是地震灾害引发山体滑坡,滑坡体阻塞河道形成的,与火山喷发无关,故A错误;
B.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地形,后来积水成湖,故B正确;
C.黄河第一湾乾坤湾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与火山喷发无关,故C错误;故选B。
(8) A.火山喷发会摧毁村庄,危害人们的生活,对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故A错误;
B.火山灰遮天蔽日,会污染环境,但是火山灰富含矿物质,比较肥沃,对庄稼和森林生长有利,故B错误;
C.火山蕴含着巨大的地热能,可以被人类利用,故C正确。故选C。
26.(2023五上·衢江期中)如图所示,管道潜望镜可采用伸缩杆将其一端送到被检测管井,对各种复杂的管道情况进行观察判断。
(1)仔细读图,请在管道潜望镜上用简图的形式画出另一面镜子。
(2)用带箭头的直线在管道潜望镜中把光的传播路线补充完整。
(3)地下管道一片漆黑,我们往往需要在管道潜望镜上装上光源,请在图上用“★”标注光源的大致位置。
(4)管道潜望镜工作时将光在镜筒中的传播路线改变了( )次。
A.1 B.2 C.3
(5)管道潜望镜是通过( )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
A.反射 B.折射 C.散射
(6)工人站在管井口往下观望,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沿直线传播
(7)地下管道中的水往往很浑浊,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能够穿透水
B.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
C.光在传播中没有遇到
(8)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答案】(1)
(2)如题(1)图
(3)如题(1)图
(4)B
(5)A
(6)B
(7)C
(8)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如下图所示,管道潜望镜上另一面镜子的位置。
(2)如图所示,图中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管道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线。
(3)有光源才能让黑暗的地下管道变亮,有了亮光才会产生光的反射,人才能看清地下管道内的情况。在管道潜望镜上装上光源,用“★”表示光源的大致位置,光源高于水面,照射范围更大。
(4)管道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光线通过显微镜工作时,光在镜筒中的传播路线改变了2次。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平面镜反光能力强,对平行光可以进行平行反射,管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通过光的反射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
(6)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工人站在管井口往下观望,发现浸没在水中的固体污物看起来要比实际位置浅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现象。
(7) A.水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光能够穿透水,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可以看到水中有一条笔直的光,这是水中的杂质反射、散射激光的原因,说明水中的杂质被照亮了,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激光笔照射浑浊的水,激光在传播中遇到了水中杂质的阻挡,故C符合题意;
(8)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选项B中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