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3课《想和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3课《想和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5 22:23:31

文档简介

《想和做》教案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既要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又要具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2.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想”和“做”的关系,了解发议论要有针对性。?
3.学习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证明论点的方法。?
4.学会在论述多方面的道理时,可以有所侧重。?
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2)学习有针对性的议论和议论多方面道理时,可以有所侧重的写法。?
2.难点:明确第8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关系。?
学法引导?
以学生朗读-思考-议论-练习为主,教师着重引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
劳而无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这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思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证的方法。?
三、正课?
1.自学课文,要求:?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述理由。完成课后练习一。
(2)参考课后练习三的提示,编列课文结构提纲。?
2.学生讨论下列思考题:?
(1)议论文总得对什么发表意见,本文对什么发表意见?议论什么??
明确:题目已经规定得很清楚,对“想”和“做”发表议论。议论想和做的关系。?
(2)要议论想和做的关系,就得有自己的见解,见解就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叫中心论点。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看课文,在书上找出来。)?
明确:第5节“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就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叫中心论点。?
(3)一些议论文在开头就提出论点,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本文不是这样写的,在第5段里才提出来,在这以前都议论些什么?也就是说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在这之前议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明确:开头两段讲两种极端,第3段对两种人加以批评,着重指出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第4段论述后一种人为什么不值得赞美,从动物与人类的比较中论述为什么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4)“要联结”和“怎样联结”这两句是紧挨在一起的。为什么这样写??
(前一句是论点,后一句是设问,引起后两段的议论。这两句紧靠在一起,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
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和论点有什么关系??
——运用观点联系实际,着重练习学校方面学生学习的实际。?
板书结构简图:?
1要联结→中心论点→2怎样联结→3?
明确:1是1-4段,阐述要联结起来的道理,第5段提出中心论点;
2是第6-7段,阐述怎样联结起来;
3是最后两自然段,联系实际,突出中心论点。?
(5)再想一想,三个方框部分是怎样讲述道理的?(读一部分,议论一部分)?
读1-4段后议论:先摆“想”和“做”脱节两种事例“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接着分析说理。?
读第6段后议论:分三层,先说理“想”要从实际出发,接近实际,行动;再举学游泳事例;最后再说道理。?
读第8段后议论:从正反两方面连举几个事例,边举例边说道理。?
(6)这三个部分说道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都举例子摆事实来讲明道理。但例子和说道理怎样配合,写法并不一样。 明确:举例说理是议论文常用的说理方法。有开头先举例的,有在中间举例的,有边举例边说理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结合的。根据需要,写法富有变化。?
(7)“想”和“做”都很重要,但是课文议论的分量并不一样,而是有所侧重,有的详,有的略。侧重论哪一方面?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
侧重写“想”。第3、4段略写“只会空想,不会做事”,详写“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8段着重写只知“用功”,不会用思想。?
为什么着重写“想”?又为什么最后两段又着重写学校里学生的学习?
文章主要针对青年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方法问题。“只读不想”和“只记不想”是一般学生学习的通病,所以着重写学生,着重写“想”的重要。这样的文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四、总结、扩展?
本文针对人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评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阐明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指出应当从实际出发,把“想”和“做”紧密地联结起来,并特别强调了只有用“想”来指导“做”才会得到进步。?
学生可在理解了本文所讲的道理后,联系自己以前的实际,写一点学习本文的心得,以便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获得终身的教益。?
五、板书设计?
段落提纲?
第一部分(1-5段)评述“空想”和“死做”两种倾向,提出中心论点。?
第一层(1-2段)概述两种人的不良倾向。?
第二层(3-4段)评析两种人。?
第三层(5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途径。?
第三部分(8段)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注意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不断总结经验。
六、作业?
课后写学习心得,要求联系以往自身实际,写真实感想。?
第2课时?
一、导入?
本文说理脉络清晰,论述逐层深入。全文总的思路是:第一步,概括叙述想和做脱节的事例,提出论题,评析这种作风的危害性,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步,深入论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以得到进步。第三步,简要总结全文,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主要倾向强调“想”的重要,深化中心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部分段落也是如此。本节课着重结合语段的理解,学习改写,仿写以加深认识。?
二、正课?
1.重点理解第8段。?
(1)朗读第8段,分析各句间的关系。?
(2)画出本节结构示意图。?
学语文?说理?
举例?小结?
学数学?说理?
学习?
(详)?举例?说理?
课外活动?举例?说理?
(略)?
明确:通过示意图明确举例和说理如何相互配合。这一段从学习和课外活动两方面阐明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详写学习,略写课外活动;重点强调“想”重要。讲学习举正反两方面事例,反面举学语文、数学两个事例,边举例边说道理;正面举有些同学想出有效方法事例,边举例边说道理。讲课外活动,举开会、演说事例,也是边举例边说道理。?
(3)此节主要联系课内和课外活动的实例,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特别是要学会动脑筋。试联系自己和同学们的实际,为课文另外补充一些事例。?
(4)思考第8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关系。?
明确:第8节从全文说理的脉络看,它侧重于从论述避免“死做”的角度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从与前文的关系看,他论述的内容与第5节中的“学习也好”“死做”“不会得到进步的”的提法紧相扣合。?
2.学习改写课文。?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在第5自然段自发地推出来的。要是把论点放在开头第一自然段,让它开门见山,怎样写呢??
第一,写出开头第一段;第二,写一个改写的提纲。(可以任意变动文章的材料,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材料。)?
参考:?
(一)开头?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二)提纲?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2.一面想,一面做:?
(1)只想不做——空想——空想家?
(2)只做不想——死做——牛马?
(3)一面想,一面做——人——不断进步?
3.“想”指导“做”,“做”验证“想”:?
(1)举学游泳例子——光想不下水,永远不会游泳,想学又下水,才会得出经验,学会游泳。
(2)用“想”指导“做”,可以明确“做”的目的意义,找到有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用“做”验证“想”,可以总结经验,找出道理,指导进一步去做。?
4.我们学生要学会动脑筋,不光会“用功”,还要会用思想。
三、总结、扩展?
本文中心论点明确,说理脉络清楚。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照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是这些特色都值得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加以采用。?
课后以“言和行”为题,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提示:?
1.明确是议论“言与行”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议论这个关系;?
2.弄清楚正确的言行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说出来就是自己的见解,写出来就是文章的论点);?
3.弄清楚打算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分几个问题讲?分几层讲?);?
4.确定好打算用哪些材料(理论方面的,事例方面的,正面的,反面的)。?
四、板书设计?
列表现?
↓?
为什么要联结?作评析?
↓?
提论点?
↓?途径:从实际出发?
想和做?怎样联结?
↓?例子:学游泳?
课内学习?
学生应联结?举例?
课外活动?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五、作业?
完成“言与行”作文提纲。?
课件10张PPT。想 和 做作者:胡 绳学习目标:1、学习“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而提炼出论点”的写法。
2、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中心论点。
3、学习运用举例和比喻论证阐明观点。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划线的词语。滔滔不绝 成年累月投机取巧埋头苦干依葫芦画瓢凭空jué断lěi积累tóu时机mái专心piáo依照、按照píng没有依据的GO阅读课文思考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中心论点。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开门见山的提出中心论点?
作者为了证明提出的论点,设立了那些比喻,举了那些实例?
结合课后练习二,给课文分段,编写段落提纲。论点的特点论点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论点一般是一个判断句。
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也可以在文章的末尾归纳或在文章中提出,还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不值得只顾做事,不动脑筋。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日常生活某些现象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为什么
怎么样两种事实评价、分析讲理论点教学小结想和做要联结为什么联结 怎样联结再学习实践中如何联结摆现象加评论立论点总结、深化课堂练习1、下面是一篇文章的开头的两段,议论中也涉及想和做的问题,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多想出智慧。”就是说,必须勤于思索,多动脑筋。
有人说,工作成绩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这话似是而非。诚然,光想不做,想的再好,于事无补;脱离实际,想入非非,还会把事情搞坏。但从实际出发,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边做变想,想做结合,想的越深,做的越好。因此,在工作中多思多想,实在是非常重要的。(1)这两段文章提出的论点是:
A、勤于思索、多动脑筋。
B、边做边想,做想结合,想的越深,做的越好。
C、在工作中多思多想,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D、想和做都很重要,不可偏废。
(2)根据上面的论点,选出文章合适的标题:
A、做想结合 B、边想边做
C、边做边想 D、提倡多想DD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