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塞下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场景,表现出边塞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豪迈气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壮美与艰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认识生字。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意境,感受诗的韵味和语言美。
3. 培养学生对祖国边塞的关注和热爱,引导学生感受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和韵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卢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边塞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频中的景色。
2.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边塞生活,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边塞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3. 教师引出本课课题《塞下曲》,并简要介绍作者卢纶及其创作背景。
(二)作者简介(10分钟)
1. 教师出示卢纶的生平资料和图片,简要介绍卢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卢纶创作本诗的背景和情境,为后续深入理解诗句情感做铺垫。
(三)初读课文(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3.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点评指导。通过朗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的韵味和节奏感。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通过齐读和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学生通过自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教师适时补充解释和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和默写,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运用。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塞下曲》,为后续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四)细读课文《塞下曲》(20分钟)
1. 解读“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①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月黑雁飞高”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②教师提问:“单于夜遁逃”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③教师出示相关历史知识,补充介绍“单于”的身份和职责,以及“遁逃”的原因和意义。
解读“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①教师提问:“欲将轻骑逐”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大雪满弓刀”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③教师出示相关历史知识,补充介绍唐军装备和生活状况,引导学生理解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解读“塞下曲”的主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诗的主题是什么,并尝试总结。
②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后强调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诗与《芙蓉楼送辛渐》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积极发言和交流观点。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诗句的过程中体会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五)教学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边塞生活的关注和理解。同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回顾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塞下曲》,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表达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深化对诗句情感和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反思与提高(10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塞下曲》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朗读、想象、表达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