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3 18: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衢道中》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三衢山水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前两句写景,描述了梅子黄透了,熟得透着发亮,缀满了枝头,和蔚蓝的天,洁白云朵相映成趣的景象。后两句虽然也写景,但更是写出了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梅子黄熟季节的深浓春意,让读者体味到作者观景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尤其是后两句,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4. 感受诗句所描绘的自然美,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三衢道中》,并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或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曾几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学生背诵相关的诗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夏天的古诗《三衢道中》。(板书课题)
2. 简介作者曾几。(指名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曾几的资料)
3. 教师介绍“三衢山”的由来。(利用简笔画展现三衢山)因三条支流蜿蜒其间,盘旋山间,形如三衢,而得名“三衢山”。衢的意思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唐代诗人李绅在《宿瓜州》中曾写道:“夕看江去春寒浅,夜到三更月在天。”苏轼赞其文为“烂银盘涌出东方月”,由此可知,“三衢”一名,古已有之。而“道中”,即途中。这“途中”可以是归途中,游途中,也可能是行旅途中。
(二)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浙江绍兴人。他与陆游是好朋友,陆游在给他的诗中,就有“我师此诗自题集”之句。他还是陆游的老师呢!可见地位之高。他反对江西诗派“以文为诗”的主张,而继承了杜甫讲究词藻、对偶和用事的优良传统。同时他又以清新圆熟之笔熔铸经史诗文中典重富丽的语汇、境界,使以文字为工的诗变得醇雅而富有灵性。他的五言古诗写得清丽飘逸,气格醇厚;七言古诗风格明健爽朗;五言绝句写得笔致空灵;七言绝句则饶有兴味;各体律诗也轻灵圆美;长调更流丽畅达;所有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生前写的诗不下千首,现在遗留一十八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诗句。说说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2. 指名交流。(黄梅时节,山间绿树成荫,鸟雀欢鸣,农人正忙着采茶。整幅画面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图。)
3. 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导朗读。(整体节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四)细读课文,重点品评
1. 引导学生思考:
(1)“梅子黄时日日晴”中“黄”指的是什么?“日日晴”又说明了什么?
(2)“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中“小溪泛尽”是什么意思?“却”是什么意思?这句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中“不减”和“添得”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读出景物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4.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5. 指名读、男女生分句读等。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和节奏等问题。
6. 学生自选一句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可以联系诗句意思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
7.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8. 教师总结:本诗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将整首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先同位互相交流一下再汇报。
9. 指名汇报。(先说每句的意思再说整首诗的意思)
10. 教师总结并指导朗读。这首诗在词句上似乎很平常,但却表现出一种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界交替规律相应的和平宁静气氛,也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明快、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富有诗意的春景之美,传达出的是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11.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营造氛围)
12. 学生配乐齐读。(达到要求:读出感情)
13. 学生自选一首喜爱的古诗词或课外的古诗词进行朗读、背诵。(丰富积累)
14. 指名背诵并汇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15.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曾几对自然景物的深切热爱和审美情趣。同时他的诗歌风格深远而清新,朴素而圆美,平易而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曾几一样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