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衢道中》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奏着婉转悦耳的歌声。全诗写景明丽,充分表达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 通过朗读、想象、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并背诵诗文。
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曾几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播放优美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2. 教师引出课题:有一位南宋的诗人曾几也被大自然的美丽深深吸引,他写了一首诗叫《三衢道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板书课题)
3. 教师介绍作者曾几。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曾几的生平和作品特点。通过交流,学生对曾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他的诗清新活泼,意境深远。尤其是七言绝句,风格与他的老师陆游颇为相似。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曾几是“陆门弟子中工夫最深,风格最似”的一个。他的诗在当时也颇有好评,叶梦得说:当时“中兴风流,莫过茶山”。曾几后来拜陆游为师,在陆游的赞许下编成了《茶山集》,成为南宋一代的著名诗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同时强调“曾”、“阂”为平舌音,“不”、“卜”为仄声,“绿”为入声,“见”为多音字。句子的停顿要合理,如“梅子黄时/日日晴”等。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3.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点评指导。强调要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同时要读出节奏和韵律。通过指名朗读和点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点评指导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点评中来,通过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朗读水平。
4.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和意境。通过讲解、讨论和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描述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例如,“小溪泛尽却山行”中的“却”,表现了山行的独特情趣;“绿阴不减来时路”中的“不减”两字传神地写出了梅雨季节的清凉氛围;“黄鹂一两声”中的“一两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和安谧。通过这些关键词语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例如,“梅子黄时日日晴”可以让学生想象梅子成熟的季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美好景象;“小溪泛尽却山行”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顺着小溪一路行船,然后弃船步行进入山林的情深景致;“绿阴不减来时路”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走在林间小路上,绿阴如盖、清凉宜人的场景;“黄鹂一两声”可以让学生想象黄鹂在林间婉转歌唱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美。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朗读并进行点评指导。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句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探讨并解答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和组织,保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五)拓展延伸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曾几的其他作品,如《一树梅花一放翁》、《梦中作》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曾几的创作风格和特点。通过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拓展阅读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讨论、想象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描写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诗歌。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秀的诗歌作品。同时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互相评价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衢道中》这首诗,通过朗读、想象、分析和拓展阅读等方法,我们深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积极探索和学习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三衢道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和配套练习册。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或诗歌创作。
4. 预习下一篇课文《咏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例如部分学生朗读时语调不太准确、分析诗句时思路不够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同时也会注意对课堂节奏和学生反馈的把握,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