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南省地图 D.怀化市地图
2.每年的3月21日左右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钱锺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板块运动
C.地球公转运动 D.地球自转运动
4.下列关于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势起伏小,海拔一般都在500米以下
B.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较缓,沟谷较深
C.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D.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甲地海拔1000米,乙地比甲地低1500米,丙地高出乙地200米,丙地的海拔是( )
A.2700米 B.-300米
C.300米 D.1200米
6.下列有关确定地平面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指南针定向时,指南针的磁针总是指向太阳
B.晴朗的夜空,不管位于地球的何处,都可用北极星来定向
C.用太阳和手表定向时,要先将手表放平,并让时针对准太阳
D.在北半球,数枝繁茂的一侧一般可指示北方
7.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 )
A.0°和30°纬线 B.30°和60°纬线 C.0°和60°纬线 D.90°和30°纬线
8.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是( )
A.自西向东,一小时 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 D.自西向东,一天
9.本初子午线是_____( )
A.东、西经的分界线 B.位于英国伦敦天文台的旧址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20°W纬线
10.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A.40000千米
B.6371千米
C.50000千米
D.60000千米
二、判断题
11.在地球仪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 ( )
12.东西经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
1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
14.具有醒目、立体感强的地图是等高线地形图。( )
15.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
三、填空题
16.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变化和五带划分。
17.纬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最长纬线是指 .
18.比例尺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
(3)表示方式:
①数字式:1:10000000或1/10000000
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③线段式:
19.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当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光直射点射在 线上,是北半球的 季。
20.平面图定义:把地球表面小范围区域当做 绘制而成的地图。
四、解答题
21.2020年的6月2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中国的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区,不仅迎来了北半球的“夏至”,一场十年一遇本世纪最美“金边日环食”也在空震撼登场。读“2020年6月21日太阳光照图(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日食现象 (能/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2)下列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填字母)。
A.五带的划分 B.不同经度时间的差异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的变化
(3)图1中A地所在的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其长度约为 千米。
(4)出现日环食这天,地球位于图2中地球公转轨道的 (填序号)处,此时图1中B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5)出现日环食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纬线)上,这一天正午时分,若天气晴朗,我国著名旅游胜地海南三亚市(18°15′,109°30′)的建筑物影子朝 (南/北)。
22.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是 和 。
(2)写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 ,所属 (南/北)半球,所属 (东/西)半球,与A点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对应经线经度是 。
(3)图中,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 方向,丙区域位于丁区域的 方向。
(4)甲乙丙丁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区域
23.如图,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鞍部 B.陡崖 C.山谷 D.山脊
(2)图中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登山活动,A、B两条线路中,比较容易攀登的是 。
(4)图中王村位于赵村的 方向。
(5)图示地区位于 (低、中、高)纬度地带。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的地图,范围最小,那么四幅地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怀化市地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A
【详解】每年的3月21日左右是北半球的春分日,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9月23日为北半球的秋分日,12月22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3.D
【详解】由题干可知,“太阳迟落早起”是指太阳的东升西落,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4.D
【详解】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地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 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A错误。山地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B错误。丘陵地形崎岖,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C错误。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比较低平,D正确。故选D。
【点睛】
5.B
【详解】试题分析:
海拔就是某一个地点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甲地海拔1000米,乙地比甲地低1500米,则乙地的海拔为1000-1500=-500米,又丙地高出乙地200米,丙地的海拔是200-500=-300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拔高度的计算。
6.C
【详解】在野外定方向:依据太阳东升西落来定方向;将指南针平放,磁针红色部分总是指向北;晚上晴朗的夜空,不管位于地球的何处,都可用北极星来定向,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方;野外看树茂密,茂密的一方向阳指南方;用太阳和手表定向时,要先将手表放平,并让时针对准太阳,故答案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在野外判断方向的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7.B
【详解】就纬度而言,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所以中纬度与低纬度的分界线是30°纬线,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是60°纬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D
【分析】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详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故本题D。
9.A
【详解】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和160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0 纬线是赤道,选项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重要的经线。
10.A
【详解】试题分析: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1.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纬线的指示方向的特点及纬线的长度变化。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长度变小,到南、北两极缩成一个点。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东、西经度的划分界线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0°以东至180°为东经度,0°以西至180°为西经度;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叙述错误。
13.错误
【分析】根据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分别是一天和一年,故其周期并不相同。故叙述错误。
【点睛】考查地球运动的特征。
14.错误
【详解】具有醒目、立体感强的地图是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5.正确
【详解】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或称中原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以东经120°为中心的左右各跨7.5度的东八区区域的地方时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北京时间的定义,熟记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学生应熟练掌握,提高答题效率。
16. 太阳 四季
【详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转动,在南极看是顺时针转动;周期是一天(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在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转动,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是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及五带的划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结合教材熟练记忆。
17. 圆圈 东西 赤道
【详解】试题分析: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考点:纬线的特点
18.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详解】比例尺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9. 四季变化 北回归 夏
【详解】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四季的变化,当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光直射点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季。故答案为:四季的变化;北回归;夏。
20.平面
【详解】把地球表面小范围区域当做平面绘制而成的地图叫做平面图。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1.(1)不能
(2)B
(3)4万
(4) ④ 昼短夜长
(5) 北回归线(23.5°N) 南
【分析】本大题以“2020年6月21日太阳光照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 ” ,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公转图的判读、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的形状、纬线的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日食产生的原因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使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了地球上,因此日食现象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产生五带的划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经度的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不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故选B。
(3)图1中A地所在的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当地球运行在图2中的③处时,为3月21日前后;运行在④处时,为6月22日前后;运行在①处时,为9月23日前后;运行在②处时,为12月22日前后。出现日环食这天是6月21日,正好运行至图2的④处,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B地位于南半球,则昼短夜长。
(5)出现日环食这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三亚市的纬度为18°17 N,据此可推知,这一天三亚市建筑物的影子朝南。
22.(1) ③ ④
(2) 60°N,90°E 北 东 90°W
(3) 正西 西北
(4)丙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为材料,涉及经纬网的判读、半球的划分、经纬线的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经线连接南北极点,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是③和④。
(2) 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读图可知,A点位于北半球,纬度是60°N ,北半球按照逆时针方向,逐渐递增的为东经,故A点的经度为90°E,位于东半球。经线是一个半圆,相对应的两条经线构成经线圈,180°互补,东西经相反。故与A点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对应经线经度是90°W。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正西方向,丙区域位于丁区域的西北方向。
(4)在地球仪表面,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所有经线等长。读图分析可得,甲乙丙丁四大区域的经度间隔都为15°,纬度间隔30°,丙地纬度最低,纬线最长,面积最大。
23.(1)A
(2)300米
(3)B
(4)西北
(5)中纬度
【分析】本题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方向的判断等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甲地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故A正确;等高线重合为陡崖,B错误;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D错误;
(2)图中①地海拔200m,②处海拔500m,故图中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3)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图中A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B等高线稀疏,为缓坡。因此B比较容易攀登。
(4)图中指向标的指向为正北方向,根据指向标,王村位于赵村的西北方向。
(5)人们把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图中区域大致纬度为40°N,属于中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