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20: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 微
《诗经·邶风》
bèi
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本诗出自《诗经·邶(bèi)风》。邶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
/
/
/
/
解读赏析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因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何,为什么。
(如果)不是。
君主。
即露中,在露水中。
(如果)不是为了养活君主。躬,身体。
诗意:
赏析:本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经典。在艺术上,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采用无疑而故作有疑的问句形式,使诗篇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二是重章叠句。上下两章只变换几个字,却使诗歌语意饱满,韵律和谐。在反复中强化,于叠加中升华。全诗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了服劳役者的痛苦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反抗暴政的决心。
深入探究
天黑了,诗人为什么不回家?
由“微君之故”“微君之躬”可以看出,其遭受统治者的压迫,欲回家而不得。
“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 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 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日落天黑,还在露水中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感情。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贫苦劳动人民对自身非人处境的痛苦和对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请在下列表格中补充含有“归”的诗句。
(2)《式微》有云:“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劳役者身披露水仍要劳作的悲歌,时时警醒着当权者。
(3)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君主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奔波劳作,这正如《式微》中所言:“微君之躬,____________?”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飞花令
诗句
诗题
《式微》
《游子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考题
式微式微 胡不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胡为乎泥中
2.请描述《式微》所写的劳动场面。
暮色降临,天气转凉,露珠凝结在草尖上,凝结在劳动者的头发、眉毛上,他们依然在泥地中艰难地跋涉劳作着。
3.请简要分析“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诗采用反问句式(修辞),更有力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怨怒。
板书设计
不归
愤懑悲歌
中露——君之故
泥中——君之躬
式 微
子 衿
《诗经·郑风》
jīn
你的衣领。子,你。 衿,衣领。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子衿,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本诗出自《诗经·郑风》。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
/
/
/
/
/
/
/
/
/
/
nìnɡ

tāo
què
解读赏析

诗意: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即使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赏析:
第一章,抱怨对方没有音信。“青青子衿”和下章的“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使其念念不忘,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深思的样子。
即使。
岂,难道。
接续、继续。
默写常考
诗意: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即使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赏析:
第二章,责怪对方不来相见。等候恋人前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其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本章和上章中的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
指佩玉的带子。
诗意:
独自徘徊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像有三个月那样长!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赏析:
第三章,诉说自己思念情深。末二句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将女子急切的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门两边的楼台。
默写常考
深入探究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达了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唯美思念
子衿——我心
子佩——我思
子 衿
挑达——城阙
不往——不嗣音
不往——不来
一日——三月
1.理解性默写。
(1)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例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2)《子衿》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诗中用夸张手法写出女子对恋人思慕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青青子佩
典型考题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2.“悠悠”用词精妙,请结合全诗品析妙在何处。
3.小明正在辑录古诗集,他应该把《子衿》归到以下哪个专题中(  )
A.爱国 B.悲秋 C.思念 D.送别 
【解析】《子衿》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等候她的恋人,故属于“思念”一类。
C
“悠悠”表示深思的样子,写出了主人公思念的绵长。同时,“悠悠”是一个叠词,重复出现,深化意境,富有音韵感、节奏感,含蓄婉转,意蕴悠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县尉的别称。
今四川崇州。
作者名片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暗讽豪门世族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今四川崇州。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王勃赠送给杜少府这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
/
/
/
/
/
/
huàn

解读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城阙,指长安。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
诗意:三秦辅卫着长安,(我)透过风烟遥望蜀州。
赏析:首联第一句写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地方
——蜀州。诗人着一“望”字,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意:与你离别有(无限)情意,因为同在宦海滚翻。
赏析:颔联承首联写惜别之情,宽慰友人不要忧虑,在朝在野,“同是宦游人”,惜别之中显出胸襟的阔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意:海内有你这个知己,远在天涯也如身在近前。
赏析:颈联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与友人的真挚情谊,道出了诚挚友谊可以超越空间限制的哲理。
默写常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用,不须。
岔路口。
诗意: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别像恋人那样泪落涟涟。
赏析:尾联以慰勉作结,诗人希望友人以豁达心胸坦然面对离别,提振了情绪,安慰了朋友,显示出爽朗、豁达的气概。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深入探究
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地护卫着长安城,诗人和友人就要在此分别,诗人遥望友人所去的蜀州之地。只见风尘烟霭苍茫无边,二人依依惜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送别之地和杜少府将要去的地方;②为诗歌营造壮阔的意境;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是如何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宽慰的?
用两人同是在外做官的处境,都对对方依依不舍的感情来宽慰朋友,从而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表现了对朋友的体贴关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赏析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出作者对朋友真挚的情意和旷达的胸怀。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伤,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和豁达的胸怀。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景——气势宏伟
依依惜别之情
高远旷达之志
抒情——友情深厚
思念——劝慰友人
壮别——点明主旨
1.理解性默写。
(1)毕业临别,同学们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虽远犹近的心意。
(2)唐朝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两句。
2.(陕西中考)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
谈谈你的看法。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
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出作者遥望的距离之远,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这种情感。
典型考题
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其诗清淡,擅长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hùn
/
/
/
/
/
/
/
解读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诗意:八月洞庭湖水几乎与岸齐平,水映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赏析:前四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首联描绘了秋天的洞庭湖湖水上涨,水面开阔,水天一体的宏大景象。颔联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气蒸”写出湖的丰厚蓄积,“波撼”描尽波涛汹涌之态。
默写常考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济,渡。
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诗意:想渡湖却无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盛世而感到羞愧。坐看垂钓之人悠闲自在,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赏析: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情。“欲济无舟楫”,由眼前浩渺湖水触发感想,巧用比喻,抒写想做官却无人引荐的心情。尾联再进一步,运用典故,将自己无由仕进、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情感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来。
默写常考
深入探究
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诗的妙处。
这两句诗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水汽蒸腾,笼罩着广阔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浩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极富艺术感染力。“蒸”字有一种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之势,“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请结合全诗内容,从写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作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壮观雄伟的景象,委婉地表明了自己正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心愿,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湖水——平
渴望入仕
积极进取
波撼——城
端居——耻
观钓——羡
1.理解性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汽升腾、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意在求仕却不直接表达的婉转含蓄。
2.古代评论此诗“气势在‘蒸’‘撼’二字”,试从炼字角度任选一字分析其妙处。
气蒸云梦泽
【示例一】选“蒸”。蒸是“蒸腾,升腾”的意思,描绘出云梦泽水汽蒸腾、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展示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
【示例二】选“撼”。撼是“动摇,摇动”的意思,写出了洞庭湖水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衬托出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气势宏大。
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典型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