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的世界》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声的世界》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3 09: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的世界》单元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实践活动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 在_______。 使用一张纸,试试你有哪些方法能让它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答案 振动,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声音是 怎样产生的”。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8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准备在课堂上当“小老师”, 建议分别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举出生活中生 动有趣的实例,能更好地吸引同学,得到加分哦。
答案 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小老师”讲解评分表
知识点讲解 (62 分) 信息正确,要点明确 16
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16
通俗易懂,有感染力 15
语言仪态 (38 分) 发音清晰,语速适中 15
表达流畅,生动有趣 14
衣着整洁,举止大方 14
表情丰富,手势适度 10
5
设计意图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由老师、同学 共同充当评价实施主体。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通过课本活动1.2,你可以得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在水中 传播要比空气中要______,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还要_________。
答案 气体、液体、固体、真空;340m/s、快、快;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及声音在不同介质 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活动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手持铅笔,将这只手的手指堵住耳朵,敲击铅笔听声音,并将它 与手指不堵住耳朵时听到的声音相比较,两种情况下听到的声音有 什么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案 手指堵住耳朵时通过固体传声,听到的声音要响一些,说明固体可 以传声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6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操作、切身体会,认识不仅空气可以传声,固体也可以传 声且一般情况下传声效果更好。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团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团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 1.“雨打芭蕉”发出声音,这里主要发声振动的物体是 ( ) A.雨点 B.空气 C.芭蕉 D以上都是 2.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方式传播,当它传入人耳,使鼓膜振 动,就产生声音的感觉,所以我们把它叫 。 3.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 箭 筒 睡 在 地 上 , 能 及 早 听 到 夜 袭 敌 人 的 马 蹄 声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仍然可能发声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 能听到声音 C.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 介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1.C; 2.波、声波; 3.固体、快;4.C
作业评价 能 将 所 学 物 理 知 识 与 实 际 情 境 联 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声音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声音产生的理解。知道辨别声 源,传播方式及声音的作用。第4题是综合应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7
实践作业: 操作、观察、 思考 1.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桌子时,金鱼立即 受惊,使金鱼立即作出反应的传声途径是 ( ) A、桌子—空气—水—金鱼 B、细棍—空气—水—金鱼 C、桌子—鱼缸—水—金鱼 D、细棍—鱼缸—水—金鱼 2.找2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穿一个小 孔,将细线固定在火柴棒上,然后绷紧细线, 这样就制成了“土电话2,如右图: ①用“土电话”实现10m间的通话,这 表明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 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固体可以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作业评价 能 将 所 学 物 理 知 识 与 实 际 情 境 联 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声音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2道操作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培养 动手、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 引用 团改编 □原创
本节总体评价设计:
依照自主学习评分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由老师和同学 共同充当实施主体。
课前预习作业评价标准不是要求全部学生都要做正确,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看 书能够提出问题,反过来又带着问题去看书。
课后巩固作业评价标准是 80%的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正确解答,20%有困难 学生通过反馈,再进一步补缺补差。
学生自主学习评分表
评价指标 分值 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 总分
进行预习,完成课前预习作业,知 道当天所学知识内容 10
认真收集查阅资料,并以书面或电 子文档的方式呈现 10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所学知识能 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适当的问题 10
8
第二课时 声音的特性
(一) 课前作业
题量 5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 1.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 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 . 声音 的________ 叫音调 , 声音 的音调 与声源振动 的 _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 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______。 3.我们能很容易地听出亲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每个发出 声音的 不同。 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 的声音都属 于噪声。 5 . 减 少 噪 声 的 主 要 途 径 有 在 _________ 处 控 制 、 在 _____________中控制和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 1.大小、声源的振幅、振幅; 2.高低、快慢 (频率) 、频率、 高; 3.音色;4.学习休息工作;噪声的产生、传播过程、人 耳接收处。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实 际情境联 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和生活视角了解噪 声,知道防治噪声的基本途径;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区别和了解声音的特性。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5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知道辨 别噪声,防治噪声。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10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自主完成思维导图,根据评价标准(表3), 小组内互评、交流后,选出一份最佳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并在课 堂上借助“班班通”投屏设备进行班级展示与交流。
答案 合理即可。
10
作业评价 思维导图评价表
评价 维度 评价 指标 各项 分值 自评 互评 教师 评价 总分
内容 (60 分) 正确 15
完整 15
简洁 15
清晰 15
形式 (40 分) 布局合理 10
线条流畅 10
符号形象 10
书写整洁 10
设计意图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由老师、同学共同充当评价 实施主体。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团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 1.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声音的多普勒效应指出,当声源和测试者的相对位置靠近时, 测试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增大。据此可知,当救护车鸣笛离我们越 来越近时,我们听到的鸣笛声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或 “变低 ”) 。 3.声纹锁是基于声音的模式识别,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 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能识别 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 4.一场大雪过后,人们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 确的是 ( ) A.可能是大雪后,行使的车辆减小,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可能是大雪后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答案 1.A; 2.变高; 3.音色;4.D
作业评价 能 将 所 学 物 理 知 识 与 实 际 情 境 联 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11
知道利用影响声音特性的有关因素来改 变声音。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4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知道辨别辨 别噪声和控制噪声。第4题有所提升和拓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实践活动: 操作、观察 和思考 (
水杯乐器 .
wmv
)1.请进行如下实验: (1) 把一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10cm,用一定的力拨 动钢尺,听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使一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 使钢尺一端伸出桌边15cm,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 请将实验有关现象及感受填入下表中: 钢尺伸出桌 边长度/cm振动幅度 (大小)振动频率 (高/低)响度 (大/小)音调 (高/低)101515
(
2
.如视频所示
)(温馨提示:右键—对象-激 活内容来播放) ,制作一个水杯乐器。 (有音乐基础的同学可演奏 一小段音乐)
答案 1.符合实验现象即可; 2.可录视频或带到班级展示。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 秀 □ 良 好 □ 合 格
设计意图 通过2道操作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培养动手、 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进行跨学科学习尝试。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团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团改编 团原创
12
第三课时 超声与次声
(一) 课前作业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 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 2.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_,把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叫做_________。 3.阅读课本,填出下列常见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蝙 蝠 __________ 海 豚 __________ 猫 __________ 人 类 _________狗________大象_____________ 4.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它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20Hz-20000Hz; 2.次声波、超声波; 3.见课本;
作业评价 能自主学习和阅读教材,了解声音的 频率分类;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了解常见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 围;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查阅教材和网络,了解超声和次声 的特点及相应的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和查阅资料来了 解超声和次声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 技发展,参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2 分钟
题目 1.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水声学探测器,安装了包括导航、水 声通信测速、图象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由此可以 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______,((填 “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 2. 2022年1月15日,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汤加海底发生 火山爆发,火山喷发会产生高能量的 (选填“超声波” 和“次声波”) ,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14
答案 1.信息、超声、大于; 2.次声波;
作业评价 能自主学习和阅读教材,了解声音的 频率分类;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了解常见动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 围;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查阅教材和网络,了解超声和次声 的特点及相应的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了解声音的频率分类;了解超声和次声的特点及相应的应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_之间。有 些动物能运用超声波进行交流。例如,有的训狗人常吹一种哨子, 发出频率在_______Hz以上的超声波,人虽听不见,但狗却向训狗 人跑来。大象睡觉醒来时,会用脚踏击地面,从而产生频率在 _______以下的次声波。这种声波传得很远,可以被其他大象听到。
答案 20Hz-20000Hz、20000Hz、20Hz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情境问题明确声音的频率分类,知道不同的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不同的。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开放性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音有关?请你 列出这些工作,并尝试找出一些给这些工作 (声音方面) 分类的方 法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种分类哦) 。
15
答案 合理即可,有的工作需用声音传递信息 (如老师、警察、医生等), 而有的是传递能量,有的需要控制噪声,有的需要放大声音,有 的利用可听声,有的与次声、超声有关。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分类归纳有关信息的能力,让学生 综合使用声音知识去理解社会现象,体验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团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团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1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自主制作一页图文并茂的“声音笔 记”手抄报,根据评价标准,小组内互评、交流后,选出一份最佳 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并在课堂上借助“班班通”投屏设备进行班 级展示与交流。
答案 合理即可,没有明显的科学错误。
作业评价 手抄报评分表
评价 维度 评价指标 分值 自评 互评 家长 评价 教师 评价
内容 (60 分) 切合主题 20
内容丰富 20
可读性强 20
形式 (40 分) 图文相符 14
书写规范 14
结构合理 12
设计意图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由老师、同学共同充当评价 实施主体。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团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团原创
16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声的世界 题量 25 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 总分 100分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36 分) 1.演奏同一乐曲时,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2.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小汽车越走越远我们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弱 3.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 5~6 次,蜜蜂每秒振翅 300~400 次, 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 A. 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 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 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 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 他在研究声音的 (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6.在医院里,我们常看到医生用听诊器诊病,这是因为 ( ) A.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使响度增大 B.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7.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要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
20
B.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不会消失 C. 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看不见,因而不存在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下列有关声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频率越低 B. 我们能够通过声音区分锣和鼓是利用了它们的音色不同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且传播速度与环境温度无关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但若听到声音并不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C.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10.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如果依据发令枪的声音而不是看发令枪的白烟按下秒 表,则记录的成绩跟运动员的真实成绩相比 ( ) A. 会提高 B. 会降低 C. 准确 D. 看不看白烟对记录成绩无影响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12.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 。这主 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二、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2 分) 13.我们平常经常提到的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______,教室里,老师 在大声讲课,有的同学在窃窃私语,老师和这些同学声音的______ 不同。 14.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 皮膜,火焰会______。这说明了______。 1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 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 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 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16.上课时,老师的讲话是通过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 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17.响度不仅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还与 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8.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 嘴贴着管口吹气,________振动发声,且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 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9.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设备的显示 屏上显示 41. 1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 ;若有大卡车路过,显示屏上 显示的数据将______(选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20 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
21
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_______传播的,后者传声效果比前者好。 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 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 音乐声将会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推理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声音在______ 中不能传播。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 实验:如上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 观察到______,它说明了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 用是______。 23.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发现弦乐器的琴 弦发出的声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 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每空 1 分)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试验。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试验。 (3)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 1 、2 的琴弦进行试验,请填写表格中 缺少的部分:______、______。 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 弦 的 横 截 面 积 /mm21钢200.320.53钢400.54尼龙丝300.55尼龙丝400.5
四、计算题 (第 1 题 4 分,第 2 题每小题各 4 分,共 12 分) 24.为了测定某处海底深度,船上工作人员从海面处向海底发出声波 4S后,接 收仪上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 ,求:该 处海底的深度是多少米? 25.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72km/h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行驶时发现前方 有一山崖,当司机发现前方有个山崖时开始鸣笛,过了 3S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 声,求:(气温约为 15℃)
22
(1)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2)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
答案 一、单选题 1.C;2.D;3.B;4.C;5.C;6.D;7.B;8.B;9.B;10.A;11.A; 12.B; 二、填空题 13.音调;响度 14.摇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15.响度;音调 16.空气;物体的振动 17.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 18.试管内空气柱;ABCD 19.dB;增大 20.气体 (空气;固体 (骨骼) 三、实验探究题 21.变小;不能;介质;真空 22.乒乓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音叉微小的振 动放大 23.③;⑤;④;⑤;钢;20 四、计算题 24. 解:由 v=可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vt=1500m/s ×4s=6000m; 海底的深度:h=s=×6000m=3000m。 答:海底的深度为 3000m。 25. 解: (1)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72km/h=20m/s, 由 v=得,汽车行驶的距离 S=vt=20m/s×3s=60m; (2) 司机在距山崖距离为 SAC 时鸣笛,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为 SBC, 可画出下图: 由题意可知,笛声通过的路程为 SAC+SBC=340m/s×3s=1020m 60+SBC=, 解得 SBC=480m。 由图可知,汽车鸣笛时离山崖的距离为 sAC=sAB+sBC=60m+480m=540m。 答: (1) 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60m; (2) 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为 540m。
2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