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2.1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2.1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08: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
第二单元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天津滨海高一检测]俄罗斯一架载有175名乘客的飞机在2021年9月25日即将抵达索契时遭遇了暴雨天气,飞机剧烈颠簸,4秒骤降数十米,几分钟后又遭闪电击中。幸运的是,飞行员最终成功地控制住飞机,并紧急降落在克拉斯诺达尔。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海拔升高,该飞机所在大气层气温的变化特点是(  )
A.先升高后降低
B.逐渐下降
C.逐渐上升
D.先降低后升高
2.飞机上一般都配备应急供氧系统的原因是(  )
①高空中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②高空中空气稀薄,含氧量低 ③氧气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④氧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力,细颗粒物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的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秋末冬初容易出现雾霾天气,下列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促进作用的有(  )
①强劲北风带来沙尘 ②进入冬季燃煤取暖 ③秸秆大量焚烧 ④植树造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所示气温垂直分布状况有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
5.有雾霾的天气,总是让人感觉比较昏暗,其原因主要是(  )
A.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地面辐射
C.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D.大气中的颗粒物削弱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6.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      ,F       ,I        。
(2)从能量上看,A>D的原因是             。
图中I的作用是             。
(3)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
原因是              。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山东菏泽高一阶段测试]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图1
图2
7.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是(  )
A.相对湿度大
B.大气逆辐射强
C.风速较强
D.太阳辐射强
8.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效果,当地农民盖上和掀起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
A.14时前后、20时前后
B.10时前后、15时前后
C.日落前后、正午前后
D.日落前后、日出前后
[2023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的区域,它能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下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图。据此完成9~10题。
9.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B.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C.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D.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10.臭氧总量减少可能导致(  )
A.平流层气温降低
B.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减少
C.酸雨区面积减少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021年7月1日,敦煌的光热电站调动了3 700多面定日镜,拼组巨幅党徽为建党百年献礼。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12.定日镜拼组出闪亮党徽与图甲中的哪个过程相关 (  )
A.① B.③ C.④ D.⑤
13.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    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3)A、B两处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   ,原因是什么 口感较好的是    ,原因是什么
(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1.B 2.D 解析 第1题,该层大气天气多变,有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对流旺盛,属于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下降。故选B。第2题,高空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且氧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所以需要配备应急供氧系统,②④正确。故选D。
3.D 4.C 5.A 解析 第3题,燃煤取暖和秸秆焚烧会使空气中细颗粒物增加,促进雾霾天气的形成。强劲北风会加快大气流通,不易形成雾霾天气;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条件。第4题,当近地面出现逆温情况时,不利于大气的对流,大气较稳定,使得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更易形成雾霾天气。第5题,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天空显得比较昏暗;大气中的颗粒物会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6.答案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昼夜温差较小
7.A 8.C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冰雾主要在低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其形成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以及低温。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的日出时间较晚,9时前后日出。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刻,就是在日出前后,同时随着太阳光照射,水汽蒸发加强,空气中水蒸气增加,但此时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水蒸气相对湿度较大,利于冰雾形成,故A正确。此时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不强;风速强,不利于水汽的集聚,因而也不利于冰雾的形成;9时前后太阳辐射弱。故B、C、D错误。综合分析,A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上午为冰雾高峰期,说明上午温度较低,这段时间应覆盖草苫,充分保温;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此时应掀开草苫接受太阳辐射;正午到日落,冰雾较少,大棚透明度较高,这段时间要让阳光充分照射增温。日落前后,即将进入夜晚,应当盖上草苫,以保证夜间保暖。故本题答案为C。
9.D 10.A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 50°S~60°S,且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逐渐北移,A、C错误;臭氧总量在较高纬度变化较大,较低纬度变化较小,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正确,B错误。故选D。第10题,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减少,平流层气温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A正确,B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导致地面升温,使地面辐射增强,D错误;酸雨与臭氧总量无关,C错误。故选A。
11.B 12.A 解析 第11题,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故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从而使大气增温,即为④,过程即①→②→④。故选B。第12题,定日镜拼组出闪亮党徽,主要是因为定日镜反射了照射在镜面上的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由上题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削弱后的太阳辐射,故定日镜拼组出闪亮党徽与图甲中的①或②有关,A符合题意;③示意大气逆辐射,④示意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⑤示意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故选A。
13.解析 第(1)题,温室大棚是根据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制作而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第(2)题,水汽可以吸收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第(3)题,A、B两处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足,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有机质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较少,集聚在蔬菜内的有机质多,口感好。第(4)题,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了太阳光照。
答案 (1)热量 大气保温作用。
(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
(3)B处 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足,蔬菜生长状况好。
A处 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有机质多,口感好。
(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