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项脊轩志》 课件(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项脊轩志》 课件(2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22: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 项脊轩志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探究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叙述,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写法
3.品析文章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
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中进士),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
1.作者介绍
其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2.写作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归有光的散文多以身边琐事着笔。“项脊轩”是他的书斋名,也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
3.文体知识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 “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
看朗诵视频,再自由朗读。
项脊轩,旧( )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 ,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
)辟四窗,垣墙(
)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
根据注释,梳理文言大意。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因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明亮的样子
这阁子是“北向”的
旧日的,原来的
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
渗漏
一丈见方
指阁子北面,因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 ,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 )啸歌( )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
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
栏杆
长啸歌吟
增加光彩。胜,美
树影摇动的样子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迨( )诸父( )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 )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
)婢也,乳二世(
),先妣抚( )之甚厚。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伯父、叔父的统称
去世的祖母。
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在此以前
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
等到
不久后
乳,喂奶、哺育。
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
室西连于中闺( ),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 )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 )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女郎也?”比去( ),
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
内室
你的
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等到离开的时候
很像
以手阖( )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
)至,曰:”此吾祖太常公( )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关闭
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在明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
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
成就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 )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 )有神护者。
…………
余既为此志( ),后五年,吾妻来归(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
关上窗户。扃,关闭
恐怕,可能
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内容,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
指嫁到我家来
吾妻归宁( ),述诸小妹语( )曰:“闻姊家有阁子,且( )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 )矣。
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形制,规制
转述她小妹们的话
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
伞盖
1.解题。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
据说有双重意思: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
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第一部分(1):写项脊轩修缮前后的不同,以“喜”贯串。
第二部分(2-3):写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充满悲情。
第三部分(4-5):补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根据提示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间书斋
种感情
世变迁
个女人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
祖辈,父母辈,自己
先大母,妪,先妣,妻子

件事情
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1.诵读全文,思考文章是如何围绕“喜”和“悲”来展开叙述的,写了哪些内容?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项脊轩修缮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狭小
阴暗
破漏
幽雅
明亮
不漏
喜爱之情深厚
前后对比鲜明

轩之变迁
——家庭败落,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轩之人物
——回忆母亲,物存人亡
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回忆祖母,辜负重望
轩之地位
扃牖而居,遭火不焚。
——闭门苦读,历尽劫难
大母过余曰……持一象笏至……

补记:怀念亡妻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生前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死后
室坏不修。

余久卧病。

睹物思人,悲从中来。

2.作者对母亲,祖母、妻子的回忆,其感情表达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①对母亲:
写法:借“老妪”之口,再现母亲昔日的音容,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结果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原因:作者早年丧母,所以写母亲是通过老妪的转述及回忆进行的。
同样表现怀念亲人的感情,因为被怀念者的身份及当时环境的不同,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也各不一样。
③对亡妻:
写法:重在表明恩爱难忘,一往情深,感情表现得既深沉又含蓄,流露出一种物在人亡的感伤。
原因:写妻子,既是出自对他们共同生活的描述,又是出自作者的追忆。
②对祖母:
写法:作者将祖母的遗教同今天自己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交织起来,百感交集,以至于“长号不自禁”。
原因:作者“束发”“读书轩中”时,祖母来轩中赠象笏,所以作者采用回忆的笔法来叙写。
3.项脊轩与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项脊轩在此文中是作者感情的载体
项脊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他们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特别是对妻子“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修葺项脊轩,反映作者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他的不得志;项脊轩是他喜悦与悲伤、希望与梦想的见证者。
项脊轩牵系着作者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项脊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微。
4.小组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扣扉问食
母亲
——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 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恩爱
怀念往昔思念亲人
善于利用白描,细节描写。
例:
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2.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喃喃自语,
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三个细节,三个层次,依次如实道来,不饰雕琢,但感人至深,读之欲泪。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例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例1: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含蓄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
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