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课件(2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课件(2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22: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了解作者及其学术作品,积累有关天文学的相关知识
2.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3.分析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及论证,了解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
  关增建,男,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2年初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1.作者介绍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各一次,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其他奖项多种。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曾两度介绍其计量史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贡献: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2.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亳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经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成。该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3.资料链接
1.题目解说。
天 文 学 上 的 旷 世 之 争
争论的范围
争论时间之久
“浑盖之争”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
第二部分(第2—9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四种观点——“‘天圓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以及它们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相互关系,进而引出核心话题——“浑盖之争”。
第三部分(第10—15段),引经据典,列举事例,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第四部分(第16段),概括并高度评价“浑盖之争”在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作用与意义。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3.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宣夜说
阐述浑盖之争
详写
作者从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引出“浑盖之争”,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首先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绘制了中国古代前期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清晰脉络;然后以“浑盖之争”为核心,介绍了盖天说与浑天说持续一千三四百年的学术争论;最后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演进与进步过程有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了解。
1.本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天圆地方
盖天说
浑天说
2.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有关宇宙结构模式的各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历史贡献。
学说 代表人物 (信奉人物) 基本观点 历史贡献
“天圆地方”说
宣夜说
孔子、曾子
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郗萌(记载者)
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学说 代表人物 (信奉人物) 基本观点 历史贡献
盖天说
浑天说
司马迁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桓谭、朱熹等
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更加符合观测依据;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
3.请简要概括浑盖之争的特点与意义,以及表现了怎样的科学传统。
(1)特点:
①争议延续时间长,从公元前2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
②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
③影响深远,成就丰富;
④注重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
⑤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
(2)意义:
①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②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3)传统:重视实际校验,严谨务实。
如“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宇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将“宣夜说”与古希腊的“水晶天说”进行对比,表现了“宣夜说”科学的一面。
3.为了体现科普文的科学性,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举例说明。
对比论证。

文中在介绍各种天文学说及争论时,大量引用古书的记载,这一方面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文章第13段引用朱熹的话,表明朱熹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文中在介绍各种“浑盖之争”时,列举了扬雄、王充、葛洪、何承天、朱熹等人的例子,证实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的热闹与激烈程度。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浑盖之争”的本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学术之争和科学思想之争。
4.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浑盖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①“浑盖之争”是围绕有关宇宙结构问题展开的,涉及宇宙结构的方方面面,比如,天是一个平面还是一个“圆球”,天地之间的关系是上下还是内外,等等。
③“浑盖之争”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②“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在争论中,人们重视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来比较两种学说的优劣,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5.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启迪深刻,发人深省
文章分析中国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引例充实,阐释明晰
文章在论证观点时用了大量丰富的材料,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历史感;在阐述材料时做到简洁明晰,让读者易于接受。
本文回顾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