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
第五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山东淄博实验中学期末]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注入达布逊湖(蒙古语意为盐湖)。格尔木河流域的地貌自上游到下游可依次划分为山地、洪积扇、洪积平原、湖积平原。研究发现,近年来格尔木河流域降水在增加,各地貌区植被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右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据此完成1~3题。
1.在自然状况下,植被生长状况最好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植被生长状况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土壤 ②日照 ③水分 ④热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近年来,随着格尔木河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
A.甲地植被生长状况好于乙地
B.乙地植被生长状况逐渐变差
C.丙地植被类型向湿生植被转化
D.丁地植被类型分布范围南移
[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5.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023河北邢台期末]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成功登陆月球,在完成采取月球土壤任务后,将一面五星红旗进行展示。据此完成6~7题。
6.研究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与月壤的形成紧密相关的是( )
①风化作用强 ②侵蚀作用强 ③天气变化无常 ④昼夜温差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与地球上的土壤相比,月壤( )
A.水分含量高 B.矿物质含量多
C.空气比例高 D.有机质丰富
冷杉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能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是北半球主要森林树种。下图示意中国冷杉属植物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据此完成8~9题。
8.中国冷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 )
A.横断山区 B.长白山区
C.阿尔泰山 D.秦岭
9.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高山冷杉( )
A.水平方向上向更低纬度地区移动
B.低海拔日趋稳定
C.垂直方向上向更高海拔退缩
D.高海拔逐渐灭绝
二、综合题
10.[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厘米)的有机碳密度(单位:千克/米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11.[2023河北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浙江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砖红色,呈酸性,质地较黏重。右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句乡言俗语,形象地描绘出了黑土地的富饶。这种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据监测,我国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明显,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
(1)根据材料一推测该地的土壤类型并说出该土壤的三个特征。
(2)指出图中⑤的名称并阐述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对于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试分析其原因。
(4)目前我国的黑土地在利用中存在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试列出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
第五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C 3.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格尔木河流域的地貌自上游到下游可依次划分为山地、洪积扇、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和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格尔木河山前洪积扇顶部,地下水埋深较深;同时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下渗和沿坡面流动损失较多;土壤颗粒粗大,多砾石,较贫瘠,导致该地区植被稀疏,A错误。乙地位于洪积扇边缘,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颗粒较细,保水能力强,部分地区有地下水渗出,植被茂密,B正确。丙地地下水埋深极浅,径流流动缓慢,加之蒸发旺盛,地表盐滩密布,植被较稀疏,C错误。湖积平原北部靠近盐湖,地下水及土壤含盐度极高,不适宜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B。第2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不同地点土壤颗粒及土壤肥力不同,地下水位不同,导致植被生长状况出现差异,①③正确,C正确。当地的光照、热量变化不大,②④错误。故选C。第3题,据材料可知,格尔木河流域近年来降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各地貌区植被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降水量增加,盐湖湖面水位升高,则盐湖将向湖积平原扩展,导致湖积平原植被向南退缩,丁地植被类型分布范围南移,D正确。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格尔木河流域降水量增加,乙地植被生长状况好于甲地,A错误。乙地植被生长状况会因降水增加而逐渐变好,B错误。由于丙地具有西北内陆盆地的一般特点,植被类型不会向湿生植被转化,C错误。故选D。
4.C 5.C 解析 第4题,分解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黑龙江省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故选C。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分层,C正确;甲处、乙处、丁处都有淋溶层分布,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A、B、D错误。故选C。
6.C 7.B 解析 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都很弱,故昼夜温差极大,风化作用强,①④正确;月球表面接近真空,且没有液态水的分布,因此月球没有风,无法形成风力侵蚀及流水侵蚀等侵蚀作用,②错误;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且没有风,无法形成对流和云雨天气,无法形成类似地球上的天气,③错误。故选C。第7题,由于月球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风化程度高,岩石中的矿物质能够大量进入土壤中,故其矿物质含量更多,B正确;月球没有水和空气分布,A、C错误;月球上没有动植物,无法形成有机质,D错误。故选B。
8.A 9.C 解析 第8题,结合物种数量和经纬度,图中冷杉属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纬26°—33°,东经98°—103°,判断出横断山脉为冷杉属植物高度集聚区,A正确;长白山区、阿尔泰山、秦岭的冷杉属植物较少,B、C、D错误。故选A。第9题,随着温度的上升,喜冷湿环境的冷杉一部分向高纬地区移动,一部分随山地冰川的消融,逐渐向山体上部退缩,高海拔日趋稳定,而较低海拔的山体上的冷杉属植物则逐渐灭绝。故选C。
10.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解析 第(1)题,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厘米)的有机碳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碳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水分均比较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第(2)题,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长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11.答案 (1)红壤;土壤呈酸性,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2)母质层;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容易累积;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4)①秸秆还田;②增施有机肥;③种植绿肥作物(增肥作物);④实行休耕、轮作;⑤适当使用化肥。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土壤剖面呈砖红色,故该土壤属于红壤;红壤一般呈酸性,质地较为黏重,其肥力较低。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⑤为土壤的母质层;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的质地。第(3)题,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低温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我国东北地区夏秋多雨,植物繁茂,产生大量有机残体;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为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第(4)题,虽然黑土肥沃,但长时间高强度的耕作使黑土肥力损失严重。实施秸秆还田,有利于为土壤补充有机质;增施有机肥,能够补充土壤肥力;种植绿肥作物,能够以生物手段补充土壤肥力;实行休耕、轮作制度,有利于促进黑土肥力的恢复;大量使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应适当使用化肥,尽量减少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