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4: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示意部分纬度每10°范围内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40°S~50°S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读图,完成第3题。
3.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  )
A.东部和南部 B.北部和西部
C.中部和东部 D.西部和南部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位于中纬度地区
B.都濒临海洋
C.都是丘陵地区
D.都分布有发达国家或地区
5.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稠密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B.种植业历史悠久
C.现代工业起步早
D.农业发展水平高
6.读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
(2)世界著名国家中,与巴西人口分布特点相似的有        、      等。
(3)甲地区是      平原,该地区人口极端稀少,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4)乙地区人口稠密,试分析原因。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为某年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相对多少。读图,完成7~8题。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8.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2023·天津十二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A.>3 000米的区域 B.500~1 000米的区域
C.100~500米的区域 D.≤25米的区域
10.图中信息表明,我国(  )
A.人口分布较均匀
B.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区
C.人口随海拔升高递减
D.高原地区人口稠密
(2023·河南清鸣桐联考)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等于0,越接近0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下表为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基尼系数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年份 2000 2010 2020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 两侧 东南侧 0.517 0.534 0.566
西北侧 0.754 0.748 0.752
四大 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11.据表可知,符合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是(  )
A.东南侧人口比重上升
B.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外流
C.沿海地区形成了城镇密集带
D.人口分布呈集中化趋势
12.推测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基尼系数的影响,合理的是(  )
A.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大
B.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C.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差,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D.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越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人口约为9 937万。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口大省。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河南省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但人口数量却位居我国前列,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14.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15.图中甲省级行政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
B.资源较为贫乏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16.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49 ℃ ≥29 ℃ ≥24 ℃ 18~ 24 ℃ <18 ℃ ≤10 ℃
(1)图甲、图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
(3)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什么
(4)除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2.1.B 2.C 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为23.2%,是人口比重最大值。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3.A 亚洲人口稠密区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4~5.4.B 5.A 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亚,乙地位于南亚,丙地位于欧洲西部,丁地位于北美东部。其中乙地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四地都濒临海洋,地形以平原为主;甲、乙两地多分布有发展中国家。故选B项。第5题,四地人口稠密的共同原因主要是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发展条件较好。故选A项。
6.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2)澳大利亚 加拿大
(3)亚马孙 气候湿热,热带雨林广布
(4)气候较为温和,开发历史较悠久,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通便利。
解析 读图即可判断出巴西人口分布特点。澳大利亚、加拿大与巴西人口分布特点较为相似。甲地区为亚马孙平原,该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过于湿热,热带雨林广布,不适合人类生存。巴西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原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7~8.7.A 8.B 第7题,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纬15°~45°,即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A项正确。第8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生存。故B项正确。
9~10.9.D 10.B 第9题,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图示海拔≤25米的区域,面积比重最小,人口比重较大,所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海拔≤25米的区域,D项正确;海拔100~500米的区域人口比重较大,面积比重也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其他选项区域人口密度明显很小。第10题,图中信息表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B项正确。
11~12.11.D 12.B 第11题,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不能反映区域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也不能确定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表中数据显示人口基尼系数呈增加趋势,说明人口分布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加强,D项正确。第12题,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差,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均衡,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大。B项正确。
13~15.13.A 14.C 15.A 第13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第14题,图中的乙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其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第15题,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当地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恶劣,导致人口稀少。
16.答案 (1)水源 地形
(2)亚热带和温带
(3)地形平坦,利于农耕;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4)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历史文化等。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甲中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呈片状,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地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水源;图乙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说明人口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第(2)题,由表中材料可知,人体感受的舒适温度为18~24 ℃,所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亚热带和温带。第(3)题,海拔0~200米的地区为平原地形,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利于农耕;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故人口集中分布在该海拔范围。第(4)题,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还包括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