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一章素养综合训练(B)
读下表,完成1~2题。
国家 日本 巴基斯坦 蒙古 澳大利亚
37.8 79.6 156.6 769.2
人口/万人 12 562 20 800 330 2 569
332 261 2.1 3.3
1.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
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出于疫情防控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21年全国多地倡导“非必要不返乡”。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春运的前三天,全国铁路客流相比往年下降七成以上,但个别线路仍是“一票难求”。就地过年的号召催生了诸多消费新现象:家乡年货反向狂奔与网络拜年相映成趣,人们在疫情与亲情之间邮寄“乡愁”。为做好春节后返工潮疫情防控,上海发布通知,允许相关企业采取“点到点”省际包车的方式组织员工返沪。据此完成3~5题。
3.春节前,在北京上学的小明发现由北京返回郑州的车票异常抢手,影响两地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
B.区域产业政策
C.科教文化实力
D.经济发展水平
4.2021年2月“就地过年”带来的影响有( )
①减少了劳动力迁移成本,缩短了复工复产的时间 ②减小人流、物流的交通运输压力 ③减少人员跨区流动,降低疫情传播概率 ④促进劳务输出地的服务型产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推测上海输送返沪员工的车辆应开往的地区主要是( )
A.江西、河北 B.浙江、黑龙江
C.安徽、江苏 D.湖南、湖北
下图示意共建“一带一路”部分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据此完成6~8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量÷0~14周岁人口数量)×100%
6.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 )
A.科威特
B.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C.卡塔尔
D.沙特阿拉伯
7.图示大部分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使所在国( )
A.就业困难
B.文化多元化
C.城镇化受阻
D.人口容量变大
8.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扩大能源输出量
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
C.提高能源价格
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 )
A.少年儿童 B.青壮年
C.中学生 D.老年人
10.推测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上海 B.浙江
C.广东 D.广西
11.人口迁出对该区域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口老龄化
B.增大就业压力
C.缓解人地矛盾
D.加剧环境污染
读我国某地区位置及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12~13题。
12.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13.本地区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是( )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 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 ③科技水平低 ④对外开放程度低 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传统社会时期(Ⅰ)、早期转型社会时期(Ⅱ)、晚期转型社会时期(Ⅲ)、发达社会时期(Ⅳ)以及未来超先进社会时期(Ⅴ)5个阶段的人口迁移规模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4~15题。
14.从Ⅱ到Ⅳ时期,国际人口迁移规模( )
A.越来越大
B.持续减少
C.先降后升
D.波动变化
15.Ⅳ、Ⅴ时期( )
A.自然因素是人口迁移的最大阻力
B.人口迁移规模在Ⅴ时期最小
C.人口从城市大量迁往乡村地区
D.城镇化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水资源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一定水质的条件下,水环境容量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下表为假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变,西藏三种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状况表。据此完成16~17题。
项目 保持现有模式 着力发展支柱 产业、淘汰辅 助性产业 着力发展 旅游业
水资源 承载力 4.05 12.84 24.98 79.12 33.34 105.63
水环境 承载力 2.25 7.41 1.93 6.11 2.08 6.58
土地资源 承载力 0.04 0.12 0.05 0.17 0.25 0.79
16.如表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
B.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C.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明显
D.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17.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 )
A.优化农牧业发展结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鼓励生育
C.积极推进生态旅游
D.大力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第一章素养综合训练(B)
1~2.1.D 2.A 第1题,读表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第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
3~5.3.D 4.C 5.C 第3题,一般影响人口自发性迁移的主要是经济因素,河南是人口输出大省,人口主要是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影响河南与北京两地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第4题,“就地过年”改变了以前回家过年的方式,减少了劳动力迁移成本,缩短了复工复产的时间;虽然人口迁移少了,但相应的物流并没有受影响,因为大量采购年货,反而会增加物流货运量;控制人员跨区域流动,对于控制疫情有帮助;“就地过年”不利于促进劳务输出地的服务业发展。第5题,安徽、江苏距离上海近,因此是上海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
6~8.6.A 7.B 8.D 第6题,依据图中信息,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说明该国0~14周岁人口比例最高,人口结构最年轻。故选A项。第7题,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岗位多,能吸引大量的外籍工人,A项错误;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B项正确;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镇化进程,C项错误;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变大,D项错误。第8题,扩大能源输出量,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但资源有限,且具有不可持续性,A项错误;提高能源加工深度,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但从长远看,单一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最有效的途径,B项错误;提高能源价格虽能增加经济收入,但能源价格受市场调节,该做法不合理,C项错误;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才是促进图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D项正确。
9~11.9.B 10.D 11.C 第9题,读图可知,人口迁出率在14~49岁占比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B项正确。第10题,该省级行政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西经济相对较落后,故选D项。第11题,青壮年人口迁出会加剧当地老龄化;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缓解人地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12~13.12.A 13.B 第12题,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千米2,已远超出30人/千米2的本地区平均资源环境承载力,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第13题,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资源质量差,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北部和南部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不大。
14~15.14.D 15.C 第14题,由图可知,从Ⅱ到Ⅳ时期,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先升后降,波动变化。第15题,Ⅳ、Ⅴ时期为发达社会时期以及未来超先进社会时期,随着科技发展,自然因素已经不是人口迁移的最大阻力;人口迁移规模在传统社会时期最小;由图可知,人口从城市到乡村迁移规模较大,从乡村到城市迁移规模较小,城镇化并非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16~17.16.D 17.C 第16题,西藏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弱,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资源。发展旅游对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作用不明显。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不明显。西藏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第17题,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生育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都不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推进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土地生态,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