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2.2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2.2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4: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二章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湖南西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多山地,珍贵的平地尽量用来耕作,当地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或水边,在房屋后面或两侧挑出一部分地板,下面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楼阁。读图,完成1~2题。
1.湘西地区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难度大
2.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增食欲
B.当地缺盐,以辣代盐
C.多用辛辣调料,便于保存食物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彝族土掌房(如下图)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土掌房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土掌房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将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土掌房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层或三层。据此完成3~4题。
3.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  )
A.蒙古包 B.陕西窑洞
C.傣族竹楼 D.客家土楼
4.土掌房反映的气候特点是(  )
A.湿冷 B.湿热
C.干旱少雨 D.干冷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5.较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藏族碉房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民居建筑形式,因外观像碉堡,故称为碉房。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三至四层,外墙用块石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较小。碉房大致分为平地碉房和山地碉房两类。下图为山地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较小,主要目的可能是(  )
A.防风避寒 B.防御野兽
C.稳固墙体 D.遮挡阳光
7.受藏族聚居区气候影响,山地碉房一般选址在(  )
A.迎风阳坡 B.迎风阴坡
C.背风阳坡 D.背风阴坡
8.下列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分布在我国江南水乡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2)乙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3)丙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当地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    为主。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豫西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黏重 ②东南亚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 ③北非建筑墙厚窗小—炎热干燥
④北欧木屋顶尖坡陡—冬季降雪量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图中传统民居体现了(  )
A.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
C.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D.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扩散
潮州嵌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广东省沿海的潮汕地区的建筑装饰工艺。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下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嵌瓷装饰工艺对应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潮湿
C.干旱酷暑 D.温和多雨
12.下列国家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最可能是(  )
A.韩国 B.埃及
C.泰国 D.巴基斯坦
(2023·湖北十堰联考)2022年湖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3.3万户,恩施、荆州、十堰等市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原屋顶一般为平顶,雨天顶楼渗水成为很多居民的心病。“平改坡”让老房顶楼居民告别漏水烦恼,不仅美观,夏季连空调电费都省了一些。据此完成13~15题。
13.老旧小区原屋顶一般为平顶的原因是(  )
①施工难度低 ②维修方便 ③节省材料 ④更加美观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老旧小区“平改坡”方式最适用于(  )
A.北京 B.四川
C.广东 D.甘肃
15.“平改坡”后顶楼夏季空调电费减少的原因是(  )
A.三角形支撑,利于通风散热
B.顶楼与屋顶之间留有空间,可以隔热
C.坡面结构,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
D.坡面结构,增大太阳辐射的反射
(2023·湖北巴东段测)被世人美誉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建造在尼日尔河一个小岛的小丘之上,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而驰名世界。城内2 000多座古建筑基本用灰泥涂抹的捣实黏土块作为常用建筑材料,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14世纪杰内古城达到鼎盛期,成为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贸易中心。下图为杰内古城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杰内古城古建筑体现的是(  )
A.古埃及文化 B.西欧文化
C.伊斯兰文化 D.东亚文化
17.杰内古城将城镇建造在小丘之上,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取材 B.保护耕地
C.通风散热 D.预防洪涝
18.14世纪,北非通过杰内古城输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货物最可能有(  )
A.葡萄酒、烟草、衣服
B.水果、木材、渔猎工具
C.象牙、茶叶、皮革制品
D.橄榄油、黄金、奴隶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北京四合院和广州西关大屋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岭南地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北京四合院和广州西关大屋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 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2.1.D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湖南西部多山地,平地珍贵,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或水边,可推测该地区地形崎岖,开挖地基难度大,故大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D项正确;远离地面,形成架空的楼阁,利于散热,但不能防寒保暖,A项错误;吊脚楼是一种建筑形式,不是聚落的分布特点,且山区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C项错误;湘西地区纬度较低,光照、热量较充足,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是考虑地形因素,采光无明显优势,B项错误。第2题,湖南位于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增食欲,A项正确。
3~4.3.B 4.C 第3题,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蒙古包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A项错误;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与陕西窑洞“效果”类似,B项正确;傣家竹楼为双层、尖顶,利于通风散热、防潮、排水,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C项错误;客家土楼为圆形围屋,是大型群体住宅,利于防御,土掌房与其“效果”不同,D项错误。故选B项。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土掌房的建筑材料为土坯、石块,墙体厚实,屋顶为平顶,可以作为晒场,反映了当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C项正确。故选C项。
5.B
6~7.6.A 7.C 第6题,该碉房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当地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较小可以防风避寒,A项正确。第7题,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受藏族聚居区气候影响”,藏族聚居区气候高寒,气温低,风力强劲,山地碉房应建设在背风(风力较小)阳坡(气温相对较高)处,C项正确。
8.答案 (1)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草原 游牧
9~10.9.D 10.A 第9题,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豫西的下沉式窑院—黄土直立性强,①错;东南亚的“水屋”房屋高架—降水多,比较潮湿,②错;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炎热干燥,③对;北欧木屋顶尖坡陡—冬季降雪量大,④对。选D项。第10题,图示传统民居体现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A项对;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的内向含蓄和创新、发展,也未体现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扩散,B、C、D三项错。
11.A 12.C
13~15.13.D 14.C 15.B 第13题,平顶工程难度较低,还可以减少建筑材料,方便维修,同时平的屋顶整齐划一,整体会显得更加美观,D项正确。第14题,老旧小区的平顶容易积水,造成顶层漏水现象。“平改坡”后可以使屋顶的水快速随下水管道排出,减少积水。四地中广东降水最多,所以“平改坡”最适用于广东,C项正确。第15题,夏季空调主要是降低屋内温度,“平改坡”后顶楼与屋顶之间留有空间,可以有效地起到隔热效果。虽然是三角形支撑,但是没有通风效果,同时坡面结构理论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会增多,不会增大反射。综上所述,B项正确。
16~18.16.C 17.D 18.A 第16题,根据杰内古城景观图中摩尔式建筑风格及材料中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可知,其古建筑体现的是伊斯兰文化,C项正确。杰内古城位于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和古埃及文化、西欧文化、东亚文化关系不大。第17题,杰内古城位于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该地区地势低平,雨季常常会发生洪涝灾害,为避免尼日尔河泛滥时淹没城镇,故将城镇建造在小丘之上,D项正确;杰内古城用灰泥涂抹的捣实黏土块作为常用建筑材料,建在小丘上不存在方便取材,A项错误;该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B项错误;城内古建筑的通风散热与建设在小丘之上关系不大,C项错误。第18题,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较为湿热,多水果、木材等货物,排除B项;茶叶是从我国进口的,进口量一般比较少且价格高昂,其不太可能是输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货物,排除C项;北非属于伊斯兰教信仰范围,故奴隶最可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输往北非,排除D项;北非位于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和烟草,最有可能从北非输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货物是葡萄酒、烟草、衣服,A项正确。
19.答案 (1)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思想:多代同堂(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
影响:会促进人口的增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