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5: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完成1~2题。
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2023·重庆七校期末联考)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之间,黄河穿城而过,是典型的河谷城市。下图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图(单位:万人)。据此完成3~4题。
3.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  )
A.311;345 B.207;344 
C.227;338 D.207;338
4.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
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区域,开发新的城市用地
D.利用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发展经济
M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M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M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 000人
B.t2时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生态环境质量高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6.M岛人口数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生态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目标和条件下,区域能够供养的最优人口数量。贵阳市是贵州省省级行政中心,位于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广布。下图为贵阳市部分年份生态适度人口与实际人口统计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费总量增加
B.土地资源总量锐减
C.气候条件不断恶化
D.城市绿地面积减少
8.为提高贵阳市生态适度人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鼓励人口大量迁出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扩大资源开采数量
D.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00%,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00%,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影响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丰富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某岛国2020 年环境与 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 的人口数 最适宜供养 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 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1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12.若2020年该岛国的人口数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2021年5月11日公布普查公报。公报显示与第六次普查数据相比,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增加7 205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下表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13~14题。
项目 65岁以上 人口比重/%
第六次 13.71 6.66 8.87
第七次 14.43 9.02 13.50
13.导致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交通 D.家庭
14.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总量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
C.科技水平进步 D.经济增速放缓
(2023·江苏南通如皋期中)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被誉为“夏都”。202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7.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40%,出生率为0.91%,死亡率为0.67%,60岁以上人口约占16.01%,下表为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5~17题。
约束因素 城市建 设用地 人均居 住用地 人均绿 地面积 水资源
适度人 口/万人 400.1 426.72 171.45 203.29
实际人 口/万人 222.8
15.当前西宁市主要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出生率过高 B.劳动力过剩
C.外来人口多 D.老龄化加重
16.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数量的最主要因素为(  )
A.城市建设用地 B.人均居住用地
C.人均绿地面积 D.水资源
17.西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资源丰富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工程能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增加一亿人。图1为南水北调路线图,图2为三峡水库示意图。
图1
 
图2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
材料三 某教授得出结论:“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
(1)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请结合材料分析。
(2)材料二和三说明了哪两个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它们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什么关系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2.1.B 2.B 第1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级行政区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2题,衡量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
3~4.3.D 4.C 第3题,根据“短板”原理,兰州市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是各测算方法的最小值,分别为207万人和338万人,D项正确。第4题,限制兰州适宜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是“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基于国内生产总值”,这些指标与用地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而限制因素中土地限制更加突出,但兰州市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主城区已无潜力可挖掘;因而跳出河谷区域,开发新的城市用地是兰州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C项正确。
5~6.5.B 6.D 第5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作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得出的数值;t2时期,M岛实际人口数量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6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7~8.7.A 8.B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贵阳市实际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对资源的消耗增加,导致生态适度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A项正确。第8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可减少资源的消耗,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生态适度人口,B项正确。
9~10.9.C 10.C 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人口潜力指数分别是①地450~500,②地400~450,③地100~150,④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③地。故C项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大,其他地区较小。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因而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
11~12.11.D 12.D 第11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供养人口数量最小的那一个,信息显示a>b>c>d,故d是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第1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表中显示为45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代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表中显示为25万人;该国实际人口数量为35万人,故三者的关系是Z>X>Y。
13~14.13.A 14.C 第13题,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城市发展快,经济规模大,对人口的吸引力大,是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政策、交通、家庭对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影响相对较小。第14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与2010年相比,2020年环境人口容量上升主要是因为科技水平进步促进了资源的开发、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C项正确。
15~17.15.D 16.C 17.C 第15题,西宁市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60岁以上人口约占16.01%,老龄化程度加重,D项正确。第16题,在不同因素约束下,西宁市的适度人口数量不同,根据“短板效应”,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C项正确。第17题,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适宜,气候条件较为优越,②正确;西宁市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外开放程度高,③正确。C项正确。与青海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宁市不具有资源优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8.答案 (1)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使西北地区的淡水资源增加,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2)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三说明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南水北调工程使西北地区的淡水资源增加,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体现了水资源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第(2)题,材料二体现了科技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材料三体现了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材料二说明科技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三说明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人们的消费水平高,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废弃物多,使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