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四章素养综合训练(B)
一、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经济格局模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M城市代表上海
B.b代表京广线
C.N城市代表武汉
D.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2.关于我国部分经济格局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B.经济最发达的是c经济带
C.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D.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
A.强化港口建设,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B.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
C.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
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4.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以“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为定位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水源和农产品 ②基础设施 ③原料和动力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东南约350千米的东部凹陷带,属我国大陆架,日本却说中国在抢掠日方海底资源。读亚洲东部某海域剖面图,完成5~6题。
5.大陆架海域及浅海海底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大陆架的是c
B.图中表示大陆坡的是a
C.此海域是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区
D.冲绳海槽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6.春晓油气田开采成功后,油气最适于供应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
A.江苏、江西 B.浙江、江苏
C.福建、浙江 D.上海、浙江
目前全球40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左右。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以5%左右的国土面积贡献了GDP总量的四成。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中主要城市GDP总量比较图。据此完成7~9题。
7.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能源短缺
B.内部发展不平衡
C.环境污染严重
D.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8.导致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传统产业衰落
C.交通联系不便 D.产业联系较弱
9.解决京津冀城市群上述问题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加速产业转型,振兴传统工业
B.扩大核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C.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D.发展城市群内一体化交通网络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该新区的设立对于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发展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4月6日,中船重工率先宣布将总部迁入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1.雄安新区的成立对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引国家核心机关入驻
B.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C.加快“三高”企业迁出北京
D.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2.中船重工率先宣布将总部迁入雄安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科技
C.交通 D.劳动力
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2020年3月,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次试采成功,我国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主研发了一套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体系。读图,完成13~15题。
13.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量少 B.开采成本高
C.对环境影响大 D.海上交通不便
14.西沙群岛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带状波纹(上右图),最可能是因为( )
A.夏季风 B.洋流
C.潮汐 D.地壳运动
15.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
A.促进南海的经济发展
B.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C.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
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战略定位是我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体系。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搬迁至江西。
(1)试分析图示区域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江西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后对图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于2018年4月25日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西南海域顺利完成试验性应用第一潜。“潜龙三号”带回了数千张拍自水下1 400米左右的海底照片,看到了比较丰富的深海生物、斑状菌席等,令人震惊的是“潜龙三号”也拍摄到大量深海塑料垃圾。此次“潜龙三号”还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和多金属结核试采区进行试验性应用。
材料二 南海部分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1)“潜龙三号”在深海活动时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2)东沙群岛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珊瑚礁海岸,其附近海区适合发展的产业有 、 。
(3)深海塑料垃圾的危害有 、 。
(4)据材料分析“潜龙三号”的海洋探测对我国的意义。
第四章素养综合训练(B)
1~2.1.A 2.D 第1题,根据我国经济格局的分布可知,M城市是上海,b是沿海的京沪线,N城市是重庆,c是长江,A项正确。第2题,亚太经济带,即a经济带,其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D项正确。
3~4.3.B 4.C 第3题,由材料可知,湾区建设应重在创新,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以目前广州、深圳应当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第4题,由“山水城市”和“二线城市”分析可知,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水源和农产品丰富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基础设施相对一线城市而言并不完善,原料和动力供应也相对不足。
5~6.5.C 6.D 第5题,图中表示大陆架的是b,表示大陆坡的是c。冲绳海槽是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属于消亡边界。第6题,由材料可知,此海域位于我国浙江宁波东南约350千米处,距浙江省和上海市较近,而且这两个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能源比较缺乏,所以油气最适于供应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浙江和上海。
7~9.7.B 8.D 9.C 第7题,根据主要城市的GDP总量,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第8题,导致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联系较弱,不能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第9题,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最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新区,产业转移升级。
10~12.10.A 11.B 12.A 第10题,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A项正确;与带动河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关系较小,B、D两项错误;成立雄安新区与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无关,C项错误。故选A项。第11题,成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但不会吸引国家核心机关入驻该新区,且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无关,A、D两项错误;雄安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北京、天津的人口和产业向河北地区集聚,缓解京津地区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雄安新区以企业总部迁入为主,与加快“三高”企业迁出北京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选B项。第12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由材料可知,中船重工将总部迁入雄安新区,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A项正确;由于雄安新区是刚成立的国家级新区,交通、科技水平与北京相比并没有优势,B、C两项错误;与劳动力关系较小,D项错误。故选A项。
13~15.13.B 14.A 15.C 第13题,可燃冰主要处于深海中,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是其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海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A项错误;对环境影响小,C项错误;现代海上交通方便,D项错误。第14题,通过图中波纹的走向可以判断出其是受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影响形成的,A项正确;该群岛位于赤道附近,洋流影响小,B项错误;潮汐和地壳运动影响面积较大,不太可能形成带状波纹,C、D两项错误。第15题,我国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主研发了一套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装备体系,目前没有进行商业开采,对南海的经济发展、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我国空气污染均没有影响。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是其主要意义,C项正确。
16.答案 (1)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提供充足水源;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劳动力充足;《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台,有政策支持。
(2)江西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
(3)促进区域间紧密协作,使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解析 第(1)题,有色冶金工业需要较多的能源和资源,再加上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主要依靠交通,因此要依据材料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劳动力、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主要从劳动力、土地价格、政策支持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考虑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等方面。
17.答案 (1)高压、低温、缺氧、黑暗、海水的高腐蚀性、海水的流动性等。
(2)旅游业 渔业(海水养殖业)
(3)污染海洋环境 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4)加强对海底能源的探测;加强对海底矿产资源的探测;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探测;加强对海底构造的认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潜龙三号”带回了数千张拍自水下1 400米左右的海底照片,深海地区有高压、低温、缺氧、黑暗等环境特点,同时海水还有高腐蚀性和流动性等特点。第(2)题,东沙群岛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珊瑚礁海岸,环境优美,适合发展旅游业,同时位于大陆架上,渔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海水养殖业)。第(3)题,深海塑料垃圾会污染海洋环境,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第(4)题,由材料可知,“潜龙三号”的海洋探测,加强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探测。潜水深度大,加强了对海底构造的认识。“潜龙三号”还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和多金属结核试采区进行试验性应用,加强了对海底能源、矿产资源的探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