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概述生态平衡的特征和负反馈调节(重点)。
2.结合实例区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并通过对营养结构的讨论,说出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重、难点)。
3.以人工林为例,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难点)。
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情境导入
月宫一号
生物圈Ⅰ号
生物圈Ⅱ号
月宫一号
警示我们: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紫茎泽兰原分布于中美洲,传入我国后,先是在云南疯长蔓延,现已扩散至广西、贵州、四川等多个省份,对当地林木、牧草和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名列榜首。
事实1
外来物种入侵
易破坏生态平衡
1. 紫茎泽兰在原产地没有大肆繁殖,为什么在入侵地可以疯长蔓延?
紫茎泽兰的繁殖和适应能力强,在入侵地没有天敌等因素的制约。
2.我国曾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可以起效,因为泽兰实蝇是专食性天敌,但是需要警惕造成新的外来物种入侵。一定在确保利用泽兰实蝇的安全性后,再利用它进行防治。
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森林适当砍伐
草原适当放牧
海洋适当捕捞
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不时受到外来干扰,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限度,生态系统就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以恢复,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平衡
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阅读教材P73-74,思考以下问题
1、生态平衡需要生态系统在哪些方面的相对稳定?
2、生态平衡有哪些特征?
3、生态平衡通过什么机制来维持动态平衡?
4、生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
一定程度的干扰
结构与功能稳定
生态系统
结构
包括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食物链
食物网
功能
决定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需要生态系统在哪些方面的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特征
2、生态平衡有哪些特征?
①结构平衡
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探究一】阿拉斯加冰河湾有闻名于世的大冰川,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有融化现象,由于海口向内冰川的融化程度不同,因此在不同地点逐渐形成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杂草阶段、仙女木阶段、赤桦木阶段和云杉阶段。云杉林是经历数百年演替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等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入海口处的云杉林未来可能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云杉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等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平衡的什么特征?
生态平衡特征
①结构平衡
生态系统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
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网
食物链
交织
生态平衡特征
②功能平衡
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生产—消费—分解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载体 动力
生态系统
的功能
生态平衡特征
③收支平衡
【探究二】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成熟阶段,群落的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这说明了什么?
相对值
早期阶段 成熟阶段
演替进程(时间)
群落总呼吸量
群落总生产量
(光合作用)
群落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曲线图
总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均趋于稳定,且相对值接近。说明群落在输入和输出上趋于平衡状态,即生态系统表现为收支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调节机制实现的呢?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选择性必修一P52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是怎样进行的?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探究三】
小组合作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符号,任选一个实例,简要描绘其中的调节过程。
兔子
森林
森林火灾
灾后恢复
野草
实例1
实例2
狼
负反馈调节
兔增加
生存空间和资源增加
兔减少
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
草减少
草增加
狼
减少
狼
增加
森林植被
大量生长
林下光照减少树苗生长受限枯枝落叶增加
自然火灾
无机土壤养料增加
阳光充足
种子萌发、幼苗迅速生长
植被
逐渐恢复
实例1
实例2
上述生态系统都遇到了破坏或干扰,而对抗这种破坏或干扰,使生态系统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机制。
如果是正反馈调节调节生态系统,结局又是怎样?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补充:正反馈调节的过程
1.实例: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鱼等生物会因死亡而减少,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生物死亡,污染更加严重
2.模型:
鱼等生物死亡
尸体腐烂
湖泊污染
(+)
(+)
(+)
3.结果: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原方向
原方向
发生偏离
发生偏离
正反馈调节
更加偏离
负反馈调节
回到原方向
破坏稳态(错上加错)
调节稳态(改斜归正)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
掠夺式开发后的黄土高原
生态平衡稳定的原因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
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一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阅读教材P73-74,思考以下问题
1、生态平衡需要生态系统在哪些方面的相对稳定?
2、生态平衡有哪些特征?
3、生态平衡通过什么机制来维持动态平衡?
4、生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稳定与平衡,具有相对性
B.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C.生态平衡是一种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两者有共同基础
D.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重建某区域使其恢复正常就是要实现生态平衡
√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不是能力
跟踪训练
2.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A.池塘被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B.草原被牛羊适当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
D.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
正反馈调节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目录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当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早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哪方面能力?
事实2
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当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前述的森林局部火灾后,森林仍能逐步恢复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哪方面能力?
事实3
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
干扰
蝗虫采食下,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
干旱时树木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干扰
森林局部火灾前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思考】
1.人工林和天然林相比,抵抗力稳定性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低;人工林组成成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2.火灾后,谁更容易恢复原貌?
人工林;恢复力稳定性高。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生物种类_____
营养结构_____
自我调节能力_____
抵抗力稳定性_____
恢复力稳定性_____
人工林
少
简单
弱
低
高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生物种类_____
营养结构_____
自我调节能力_____
抵抗力稳定性_____
恢复力稳定性_____
多
复杂
强
高
低
热带雨林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不同的生态系统一般在这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差别。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关系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稳定性
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思考】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吗?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注意: 环境恶劣地带的生态系统(北极冻原、荒漠),往往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思考】
1.江南某水乡人家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为什么河水仍能保持清澈?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当河水受到轻微污染时,河水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成分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思考】
2.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以后,为什么会引起水质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采取的措施没有明显效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中,破坏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河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会形成污染。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由于污染严重,尽管采取了治理措施,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仍然不足以消除污染物。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阅读教材P73-74,思考以下问题
在个体水平稳态维持上,有没有类似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情况?
人体在遇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抵抗病原体入侵,这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似。在大病初愈时,有些功能需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相似。
思考·讨论: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 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
后 的能力
实质
核心
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 ,恢复力稳定性越 。
联系
抵抗干扰,维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抵抗
保持原状
破坏
恢复到原状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的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的相对稳定
复杂
越强
简单
强
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差,反之亦然;
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恶劣地带的生态系统(北极冻原、荒漠),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较弱。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功能
时间
TS
y
x
干扰
正常作用范围
①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生态系统偏离正常范围(两虚线之间)时,偏离范围的大小可以作为 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y越大 稳定性越 ;反之越强)
② x:表示生态系统从破坏到恢复所需要的时间。x的大小可作为 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x越大 稳定性越 ;反之越强)
③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____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的面积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____)
抵抗力
低
抵抗力
恢复力
低
恢复力
低
总
任务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1. 2005年,我国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75亿元,项目兼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生产布局多方面。
2.青海在环境“倒逼”下开始“铁腕”治理,对三江源地区4州17县市全面实施沙化治理、禁牧封育、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湿地保护、人工增雨、工程灭鼠等项目。
3. 2014年初,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
4.从2005年到2019年,14年间,国家在三江源地区持续投入逾180亿元。
事实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和措施?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阅读教材P76,思考以下问题
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1.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利用生态系统;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合理放牧
封山育林
适量捕捞
农田施肥
防护林防风阻沙
跟踪训练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B.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C.去除数量稀少的植物种类,为优势植物种类腾出空间
D.加强对各类生物和环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能力降低,甚至灭绝,从而降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改变物种丰富度
降低物种丰富度
跟踪训练
4.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曲线。在时间点a时刻,两者同时受到相同类型和强度的污染物排放干扰,致使两者结构和功能都出现较大波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显示,针对该种类型和强度的污染物干扰,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明显强于甲生态系统
B.在污染物类型和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若乙生态系统所受干扰提前,则其B点会向左移动
C.若污染物类型不变但增大排放量,则甲生态系统对应的C点会向右移动
D.图中AB段与AC段时间差异取决于甲、乙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弱,与抵抗力稳定性无关
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曲线波动幅度较大,所以甲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乙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A正确
恢复时间不变
恢复时间增强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
目录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1. 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基本原理:①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建构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②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
③应当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铺土
注水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制作生态缸框架
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框架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移置生态缸
观察记录
沙土在下,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在上
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
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
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避免阳光直射。
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作为小动物栖息场所,倒水
3.实验步骤: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一般是 的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 ,成分 ,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 ,
生态缸宜 不宜 ,缸中的水量应 ,要留出一定的 ,
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 光
封闭
生活力
透明
小
大
适宜
空间
散射
齐全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4.生态缸设计注意事项: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1)生态缸中的生物只能存活一段时间。虽然生态缸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但其结构比较 ,自我调节能力 。
(2)不同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 。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简单
差
有长有短
5.结果分析:
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三
2.生态缸的稳定性高还是低?为什么?
是,因为它具有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
低,因为生态缸中生物种类少,
营养结构简单。
1.生态缸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3.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三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4.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一般等到缸内生物相互适应、相互依存后,生态缸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大多在1个星期以后。
5.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无变化?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有。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少,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小型动物先死亡。
跟踪训练
5.生态瓶是一种极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瓶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在生态瓶中适当放入小动物,可以加快瓶内的物质循环
C.生态瓶中的沙土提供了非生物的物质和分解者等成分
D.一个星期后,生态瓶中的水变浑浊,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
能量流动过程中,各种生物体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而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生物利用,因此生态瓶中的能量不能自给自足
消费者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减弱,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即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A.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B.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C.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D.丁瓶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
跟踪训练
√
6.现有甲、乙、丙、丁4个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中的
“+”表示
有;“-”
表示无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因为有消费者小鱼,小鱼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
课堂小结
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画出概念图进行总结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稳定性的种类及提高稳定性
制作生态缸
生态平衡概念及种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平衡特征
生态平衡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及措施
原理及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