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1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1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13 18: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课 题 圆的认识
课时安排 1 课前准备 课件,教具
教材内容 分 析 圆的认识是圆的测量的基础,反过来圆的测量是对圆的再认识 。本单元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都是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掌握圆的相关知识,在圆的周长公式的探索中注重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 发展空间观念;在圆的面积公式的探索中还渗透“化曲 为直”的思想与方法。
设计理念 本设计依据教科书呈现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展开;首先 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本设计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模拟体验验,直观地、整体地认识圆,从探究圆的画法的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圆 与这些图形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图形。虽 然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想一想,但是他们仅仅感知了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圆的结构特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教科书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层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的探究产生圆,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然后结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圆区别于其他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
2.在画圆的过程中,理解同圆中半径、直径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活动一: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上套圈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种方式更公平?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说一说哪种套圈游戏的公平。 总结:从套圈游戏站位的公平性揭示圆的特征——“一中同长”。
设计意图 在交流站位的过程中感受围成圆形后,每个同学在图形中的位置都与小旗的距离相等,从而揭示圆的特征——“一中同长”,为后续三个活动奠定了基础。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活动二:画一画,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认一认 1.思考:怎样画圆。
2.操作:用不同的方式画圆。
3.交流:交流各种画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画圆的方法。①描画圆形物品的边线得到
动中②用圆规画圆;③旋转一截拴着小球的线绳,小球转动的轨迹形成一个圆;④教科书中提操作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教科书中用手指画圆和绳子画圆的方法,教师可以介绍,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体会画圆的方法。) 4.反思:画得不圆是怎么回事
5.比较:比较圆的画法,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习成果预设: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无论用哪种方式画圆都是“一个点不动,其他概征
的点和这个点的距离保持不变”。最后反思画圆时要注意什么(一个点不动,其他的点和这 须
个点的距离保持不变)、怎么画圆。)
6.认一认:圆心、半径、直径。
7.操作:重新画一个圆。
活动中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辨认圆的要素,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圆的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圆心在直径上,直径被圆心分成两条半径等。总之,通过数学活动,要把知识“做出来。
设计意图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了用圆规画圆后再画一个圆,两次画圆中,强化学生对定点和定长这两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同时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活动(三):想一想,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1.画出圆中的直径和半径。在学生刚才画的圆中画出几条直径和半径。
2.思考: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学生在画直径和半径的过程中,会慢慢悟到它们各自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活动(四):想一想,画一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安排两次画圆活动,可以先让学生以同一圆心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再画几个圆心的位置不同而半径相同的圆。然后通过画圆反思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改变圆的位置,实际上是改变圆心的位置;变化圆的大小,实际上是变化圆的半径,使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后,能够灵活运用。
1.用同一个圆心,画2个半径不同的圆。
2.画3个半径相同的圆。
3.思考:观察两次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画圆再次感知圆的特征。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我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程后,我有了许多收获和思考。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圆的基本性质,也更好地掌握了 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成功经验: 1.互动教学:我采用了许多互动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圆的认知等,这样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物教学:我利用了一些圆形的实 物,比如篮球、盘子等,帮助学生形成对圆的具体感知。这种实物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性质和特点。 3.结合生活实例:我在课堂上引入了许 多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