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3 10:3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光和眼睛》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沪粤版 光和眼睛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光世界巡行 第三章第一节
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第三章第二节
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三章第三节
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第三章第四节
5 奇妙的透镜 第三章第五节
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三章第六节
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三章第七节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 折射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和凸 透镜的会聚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 不同现象。
第 2 页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网络
2、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无论整体还是局部,大多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编排,体现“从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突出探究,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了条件。本章有完整的探究一个, 实验探究三个,四个探究引领学生认识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本章 7 节共安排了 15 个活动,平均每节 2~3 个,外加 4 个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动手机 会,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3、精简了与小学《科学》重复的内容,如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等, 使初中光学内容更加精炼。
(三) 学情分析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 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导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
第 3 页
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类比和归纳来获得新 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
助图片、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 射规律。
2.通过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
式,明确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A组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6题,要求 学生必做和 B 组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3-6题,要求学生有选择 的完成。其中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设计体系如
下:
第 4 页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3.1 光世界巡行
01 探究性作业 2 分钟
同学们生活中阳光有哪些作用?
答案合理即可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通过活动了解光的作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2 整合运用 2 分钟
同学们能说出上面两幅图中枪是如何瞄准的吗?
光的直线传播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第 5 页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的 积极性。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3 实践性作业 3 分钟
观察光的色散:通过三棱镜使光色散了解太阳光
太阳光可以分解多种色光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活动了解复色光和单色光,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 题 5 分钟
1.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身高很关注,某次阿喆的爸爸给 他测量身高,蹲着观测如下图所示,这样测量结果与实际身高相
比 ( )
第 6 页
A.偏高 B.偏矮 C.没有误差 D.无法判断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A.金光闪闪的金属挂件 B.明亮的月亮 C.放电影时看到的银幕 D.马路上的路灯 3.下列语句不涉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4.晚上,小明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的 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1.A 2.D 3.C 4.B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对光的基础知识了解。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题 8分钟
1.彩虹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 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2.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第 7 页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 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abcd B.acd C.ab D.cd 3.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主要是因为 ( ) A.眼睛在前耳朵在后 B.闪电是用眼睛看到的,人的眼睛能看得很远;而雷电必须进 入我们的耳朵,传播的路程更远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速大于声速 D.因为人的眼睛比了耳朵反应更灵敏 4.地球与太阳的最大距离是1.521亿千米,约在每年七月初,最小 距离是1.471亿千米,约在每年一月初。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 我们知道光速300000千米/秒,则光从太阳到地球约 ( ) A.50 秒 B.500 秒 C.5000 秒 D.50000 秒
1.色散 2.A 3.C 4.B 绿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 中;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学以致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8 页
纸板、蜡烛
周末完成
1、能独立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类作业,看似简单,实则受孔的大小以及环境 的明亮程度的影响较大。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 过自己制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
第二课时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01 探究性作业 2 分钟
如今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小镇成为旅游者们青睐的目标。对于大 城市的繁华,小镇的清幽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今天为 大家介绍的是欧洲最“特别”小镇挪威的尤坎小镇。这座小镇独
第 9 页
特的地方是一年中半年都晒不到阳光,大家都知道光照对于生物 的重要性,而这个小镇也因没有阳光而出名,无奈只能靠镜子反 射获取阳光,那么镜子在反射太阳光时有什么规律?
答案合理即可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光的反射”,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光的反射”的一些基本情况。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10 页
02 实践性作业 2 分钟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 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的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 是( ) 提示:知道人能看到发光物体和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C
1、乐于思考,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独立思考,对相关光的反射现象 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3、通过对光现象分析,归纳出光的 反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人们如何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光路图。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3 整合运用 2 分钟
某次“探究光反射规律”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此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3 是反射角 B.ON 始终是∠EOF 的角平分线 C.实验中应改变入射光方向进行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寻找 普遍规律 D.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时, 将硬纸板的右半部分沿 ON 向后折,发现光屏 F 上呈接不到反射 光线,应该是反射光不存在
第 11 页
D
1、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2、对实验知识的运用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对实验知识理解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练习,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4 个性化作业 2 分钟
今年“五一”假期,家住六安的小明和父母去风景如画的万佛湖游 玩,在湖中小岛看水面荡漾,波光粼粼,心情愉悦。此时小明爸爸 问道,小明你已经学了光的反射,那么我就当场考考你。如果一束 太阳光斜射到水面上,与平静的水面 (相当于平面镜) 成 30°角, 如图所示,则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成的角度为 ( ) A .30° B .60° C .120° D .150°
C
1、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2、对光的反射规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对光的反射规律知识理解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练习,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较易 √中等 较难
第 12 页
引用 改编 √原创
3 题 5 分钟
1.如图所示,MM′是平面镜,ON 是法线,AO 是入射光线,入射光 AO 的反射光线的是 (选填“OB”或“OC”) ,反射角 是 度。 2.如图所示的是小宇用作图方法记录下的“光的反射”实验现象, 图中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 (ON 是法线)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入射光线一定是 AO B.反射光线一定是 OB C.入射角为 35° D.反射角为 55° 3.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平面镜 M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 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 白纸板,F 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 ON 转动。 (1) 如图甲,当 E、F 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 AO 射向镜面, 在纸板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 OB。若将入射光线AO 沿逆时针转 5°, 则反射光线 OB 沿 时针转 5°;若光线沿 BO 入射,经镜面反 射后光线沿 OA 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2) 在图乙中,若把纸板 F 向前或向后折,则在纸板 F 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和法线在 。
第 13 页
1. OC 2. D 3. (1) 60 顺 可逆的 (2) 不能 同一平面内
1、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学以致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3 题 8分钟
1.如图所示,光线 AO 与镜面的夹角为 30°,则反射角为 ; 若光线 AO 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 角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 到 。
第 14 页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 E、F 两部分组 成,可以绕 ON 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 进行的操作是 ( ) A.沿 ON 向后转动纸板 E B.沿 ON 向后转动纸板 F C.改变光线 OB 与 ON 的夹角 D.改变光线 AO 与 ON 的夹角 3.小明用平面镜、纸板 (由可以绕 ON 折转的 E、F 两部分组成) 、 激光器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45°45°450°40°
(1) 如图,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 放置 在平面镜上,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 的大小; (2) 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 (光滑/粗糙) 一些。 (3) 小明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 四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他根据表中数据得 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 是 ; (4) 四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 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第 15 页
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的做法 (合理/不合理) ,理 由: 。
1. 60° 减小 100° 2. D 3. (1) 垂直 入射角和反射角 (2) 粗糙 (3) 测量的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4) 不合理 应将纸板 F 绕 ON 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 射光
1、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学以致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平面镜的亮度
平面镜, 白纸,方桌,手电筒
周末完成
晚上,小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 ,他把一 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板和平面镜照射 (如图 所示) ,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
第 16 页
1、能独立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类作业,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 过自己制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01 个性化作业 2 分钟
第 17 页
观察图片,讨论光在水面和玻璃出现了什么现象?
能说出像或者倒影等类似表达即可。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本题通过观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认识到平面镜的作用, 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2 探究性作业 2 分钟
结合上图,邀请不同学生在平面镜前,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猜 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能说出大小、方向或左右等方面内容即可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直观体验,为即将的平面镜成像特 点的实验做铺垫。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18 页
03 整合运用 2 分钟
皖西是片红色的土地,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金寨就坐落在这里,金 寨能人辈出,风景秀丽,梅山水库宛如一面镜子,每当有游人经 过时,岸边森林里常有小鸟飞出,在小鸟飞向高空的过程中,它 在水面中所成的像大小怎么变化?
不变
学生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学生观察,熟悉和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其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 题 6 分钟
1.今年“六一”儿童节,刘浩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当刘浩戴上 红领巾后离开穿衣镜时,他在穿衣镜中的像将 (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2.下列关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镜中的像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 C.物体面镜,镜中的像变大 D.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第 19 页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皮影戏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4.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
1.C 2.D 3.B 4.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第 20 页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5 题 8分钟
1.一只小鸟在 3m 深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 4m 时,小鸟 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_______ (选填“实”或“虚”) 像,该 “倒影”距离小鸟________m.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 A、B 两根 完全相同的蜡烛,移动 B 蜡烛寻找点燃的 A 蜡烛像的位置时,眼 睛应该在________ (选填 A 或 B) 蜡烛一侧观察。 3.“北门锥子”是六安著名的地标之一,相传始建于宋代,已经 静静的矗立在淠河岸边近千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周围高楼大厦 越来越多,在远处已很难直接看到它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 造成的,在它身下的北塔公园里,偶尔从平静的水面里能看到它 美丽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
第 21 页
4.小光同学在游泳池边上,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当水 面平静时,站在小光身边的小钟同学看到在水中的牌子上的情景 是 ( )
(
A
) . (
B
) .
C. D.
5.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 S,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
A 点,试完成光路。
1.虚 8 5. 2.A 3.直线传播 反射 4.D
1、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作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22 页
两块大的平面镜
周末完成
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边被观众称为“镜子时刻”的 场景,请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家里的镜子模拟创造一个小型盗 梦空间。
1、能独立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3、动手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 通过自己制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四课时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01 探究性作业 2分钟
第 23 页
观察思考: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折的,这是不是因为来自 筷子的光在通过水和空气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
能说出光发生了偏折或光的折射即可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通过活动,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 么是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给我们眼睛带来错误的视觉判断, 并知道这些现象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2 实践性作业 3 分钟
在物理课上,老师邀请阳阳来完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 如右图,请大家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图,并总结规律。
第 24 页
空气
1、能积极参与,并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3、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观察小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出光折射定义,让学生 理解光的折射概念。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3 整合运用 2 分钟
如图所示,各光路图能反映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是 ( )
C
1、乐于思考,善于探究;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分析,深刻 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练习, 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4 个性化作业 3 分钟
第 25 页
在学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上,阳阳学习到不能私自到河流、水 塘和水库等地方嬉戏与游泳。结合漫画分析,河水看起来为什么 比实际的浅 S’ S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河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 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 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像。
浅 水 空气 折射 虚
1、能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优秀 良好 合格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并分析 生活中的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第 26 页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题 4分钟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 A.人能看到水中的明月 B.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垂柳 C.人能看到水中的螃蟹 D.阳光下树木的影子 2.下列关于光的折射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B.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当光从水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D.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 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 50o ,折射角可能为 ( ) A.0o B.35o C.50o D.80o 4.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赶海视频走红于网络,越来越多的人 在节假日来到海边体验赶海的乐趣。利用光的折射知识分析:人 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物体”比物体的实际位置_____。我们 在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_____方投叉,才能叉到鱼。
第 27 页
1、C 2、D 3、B 4 、 高 下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以及会运用光 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 题 8 分钟
1.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这是因为 ( ) A.星星在运动 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 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层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线的方向 随大气层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2.下例诗词中没有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出自唐代储光羲《钓鱼湾》)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唐代王维《使至塞上》)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自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 庭》) 3.室内游泳池上方离水面2m 处有一盏灯,从池边看到灯在水中的 倒影正好贴在池底上,则池中水的实际深度应 ( )
A.小于 2m B.等于 2m C.大于 2m D.无法判定 4.阳阳周末跟爸爸妈妈去梅山水库游玩,拍了一些照片,回到家 他欣赏照片时发现水中的倒影比真实景物要暗,这是由于( )
第 28 页
A.眼睛的习惯感觉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B.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D.冲洗照片的质量有问题
1、D 2、D 3、C 4、B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 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 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把物理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融合,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 生学会探究性思考,将物理知识真正能用到生活中。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硬币、水、碗
周末
周末在家,给你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来个魔术表演吧! 第 1 步:把硬币放到碗底调节角度让视线刚好看不到硬币 第 2 步:往碗里逐渐加水,硬币就被“变”出来了
第 29 页
1、能独立完成操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利用随手可获得的材料,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利用所学物理知 识完成小魔术,体验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
.
)第五课时 3 5 奇妙的透镜
01 实践性作业 2 分钟
观察各种透镜并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并进行分类
说出不一样的感觉和准确分类即可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 良好 □合格
第 30 页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凸透镜和凹透 镜的结构区别。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2 探究性作业 3分钟
利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结合下图动手活动看看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和观察充分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 题 6 分钟
1、透镜分为两类: 的透镜称为凸透 镜, 的透镜称为凹透镜;凸透镜对光 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2、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 有 。
第 31 页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透镜 (透镜直接写文字) 。 4、根据透镜的特点,补全光路图
1. 中间比边缘厚 中间比边缘薄 会聚 发散 2. A C D B E F 3. 凸透镜 凹透镜 (
4.
)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第 32 页
(
步掌握,知道几条特除的

) (
8分钟

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

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


有_________作用,可能
中正确的是 (
)
) (
.
) (
.
很好的蔬菜选择。雨后在



要菜农及时清理,这是
幼苗

) (

) (
B
) (
D
)
巩固基础知识,对透镜对光的作用初 线。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5 题
(
A
)1.六安湿地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 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 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 引起森林火灾。 2.下列四幅光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 . C. 3.如图甲蔬菜大棚为人们生活提供了 棚的顶部容易形成如图乙所示的积水 因为积水相当 ( ) ,会灼伤 甲
第 33 页
A.凸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B.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4、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 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 是 ( )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从光源 S 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 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 镜后的折射光线。
1. 凸透 会聚 2. B 3. C 4. B 5. 如图所示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学以致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34 页
厚透明塑料块或冰块或塑料瓶和水,小刀,刻度尺, 白纸, 阳光下
周末完成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 改变凸透镜与白纸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直到纸上的光 斑最小、最亮,这时凸透镜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1、能独立完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类作业,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 过自己制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理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以及测 焦距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六课时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01 个性化作业 2 分钟
第 35 页
拿着一个放大镜 (凸透镜) 看字,使放大镜离字的距离逐渐增 大,说一说自己看到字的样子。
看到字有的是正的、有的是倒的、有的是放大的、有的是等大的, 有的是缩小的。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凸透镜能够 成像,并且成像情况比较复杂,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2 实践性作业 2 分钟
生活中的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1、乐于思考; 优秀 良好 合格
2、提出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3、激发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第 36 页
心和好奇心。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3 探究性作业 3 分钟
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凸透镜,将凸透镜面对窗户,在凸透镜的另 一侧移动一张白纸,试一试,能找到窗外景物的像吗
在白纸上能看到窗外景物倒立的像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让学生动手在光屏找到像,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急于想探 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4 整合运用 3 分钟
如图是物体 AB 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 B ,试通过作图的方法 找到物体 AB ,保留作图痕迹。
第 37 页
1、知识运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2、动手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细心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性。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题 6 分钟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40 cm 处, 可得到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遮住一部分, 则屏上的像 ( ) A. 缺少一部分 B. 变小 C. 完整的像,像变暗 D. 变大 3.在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梦将 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保持 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的位置对调,此时在光 屏上成 。
第 38 页
4.小慧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 所示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 点是 2 倍焦距处) ,此时光 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调(填“上”、 “下”)。
1.B 2.C 3.倒立放大的实像 4. (1)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2) 上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巩固基础知识,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放 大镜的工作原理。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题 10分钟
1.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18cm 处,在透镜另一侧 12cm 处光屏上 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 A、f > 18cmB、 12cm < f < 18cmC、9cm < f < 12cmD、 6cm < f < 9cm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 制了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的关系
第 39 页
图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 A. 8cm B. 12cm C. 16cm D. 24cm 3.如图甲所示,物体通过凹透镜只能成正立 (选填“放 大”或“宿小”或“等大”) 的虚像,如果物体向凹透镜靠近, 请观察图乙判断物体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或“变小” 或“不变”) 。 甲 乙 4.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将蜡烛、凸透镜、 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1.D 2.A 3.宿小 变大 4.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 (蜡烛位于凸透镜焦点上或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第 40 页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一个凸透镜、一个平面镜、投影片、一大块白布
周末完成
1、能独立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在白布观察倒立放大的实像;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制作,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类作业,原理和动手能力同等重要。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 过自己制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 41 页
第七课时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01 实践性作业 3 分钟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 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 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 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 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 眼睛能看见东西,手机也能拍摄物体,你知道二者成像的联系 吗?
都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联系到凸透镜成像。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02 整合运用 2 分钟
近视的形成和矫正:现在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以至于近视 的学生越来越多。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图中的 ,矫正后则
第 42 页
变为图 。
丙 甲
1、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语言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班级里近视学生很多,了解近视原因,更好保护眼睛。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 题 6 分钟
1.下列关于保护眼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肌,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 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B.阅读时间勿太长,使用眼睛时间不可太长, 以每三十分钟休息 片刻为佳。 C.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的摄取。 D.读书写字时光线要充足,光线越强看的越清,对眼睛越有利。 2 王老师在体检时,眼睛的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则王老师的视力 缺陷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矫正时应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
第 43 页
3.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该 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透镜,它的成像与 (选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似,所成的是 (选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 人应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4.如图所示小红在家带弟弟用投影仪观看幻灯片,下列关于投影 仪说法正确的( ) A.幻灯片到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两倍焦距 B.幻灯片到物镜的距离小于物镜的一倍焦距 C.幻灯片到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第 44 页
D.幻灯片应放在物镜的焦点上,即到物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
1. D 2. 远视眼 凸 3. 凸 照相机 缩小 近 4. C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巩固基础知识,了解眼睛和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4题 8分钟
1.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过强造成的,应用凸透镜矫正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等大的像 C.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用凸透镜矫正 D.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焦距来看清远处或近处物体的 2.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想到平面镜成像中可以让没有点 燃的蜡烛看起来像点燃一样,于是做了以下的实验,看能不能让 未点燃的蜡烛被“点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利用光屏先找到像的位置,然后取下光屏将未点燃的蜡烛倒立 放在像的上方,在甲位置可以观测到未点燃的蜡烛被“点燃” B.利用光屏先找到像的位置,然后取下光屏将未点燃的蜡烛倒立
第 45 页
放在像的上方,在乙位置可以观测到未点燃的蜡烛被“点燃” C.利用光屏先找到像的位置,然后取下光屏将未点燃的蜡烛倒立 放在像的上方,在丙位置可以观测到未点燃的蜡烛被“点燃” D.利用光屏先找到像的位置,然后取下光屏将未点燃的蜡烛倒立 放在像的上方,在任何位置可以观测到未点燃的蜡烛被“点燃” 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原理图,图中有物镜和目镜。 目镜的作用 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用显微镜 观察时,物体在左上方,要移到中央,玻片要向______ (选填“左 上”或“右下”)移动。
4.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高透氧性硬性接触 镜,属于隐形眼镜的一种。佩戴一定时间,通过机械压迫、镜片 移动的按摩及泪液的液压等物理作用,达到压平角膜中央形状, 晚上佩戴,白天取下镜片由于眼角膜有一定的塑性,可以维持被 压时的形状,从而可以获得短暂的清晰裸眼视力,下列关于角膜
塑形镜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近视眼看物体时需要佩戴角膜塑形镜
第 46 页
B.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眼角膜与之前相比对光有发散作用 C.角膜塑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角膜塑形镜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功能从而改变近视的
1. D 2. B 3. 放大镜 左上 4. B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考查学生对透镜成像的应用以及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发 散作用在成像时的应用。
较易 中等 √较难
√引用 √改编 √原创
两个凸透镜、纸筒两个
周末完成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
第 47 页
1、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自制望远镜看清远方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制作,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这是一个动手操作类作业,原理和动手能力同等重要。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 通过自己制作探究,更加深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六、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光与眼睛 17 题 60 分钟
一.选择题 (共 6 小题,共 18 分) 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月食、小孔成像等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小猫乘凉处的树荫 B.放大镜观察小虫
第 48 页
C.潜望镜 D.雨后彩虹 2.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成虚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 B.实像可能是正立的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3.如图所示,是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下列光现象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 A.对镜子化妆 B.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C.手影 D.有趣的倒影 4.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其中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 多的便利、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
自拍杆可以 ( )
A.增大像的大小 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B.增大像距 D.增加物距增大取景范围
第 49 页
5.如图所示,图甲是根据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 图乙是小明某次实验的情景,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B.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20.0cm C.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D.图乙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 6.小明身高 1.7m,站在平面镜前 1m 处,他以 0.1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5s 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 A.1.5m,像变大 B.3m,像大小不变 C.1.5m,像大小不变 D.3m,像变小 二.填空题 (共 8 小题,共 36 分) 7.平静的河面面光可鉴人,这是因为光在平静的水面处发生了 (选 填“镜面”或“漫”) 反射;潜水员潜入清澈的河水中,看河面上方飞翔的水 鸟 , 潜水员将看到 (选填“变高”或“变矮”)了的水鸟的 (选 填“实”或“虚”) 像。 8.如图所示,MM′是平面镜,ON 是法线,AO 是入射光线,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 光线的是 (选填“OB”或“OC”) ,入射角是 度。
第 50 页
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长约 12cm 的大蜻蜓立于距水 面 0.5m 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 2m,映在水中蜻蜓的“倒影”长约 m, “倒影”距蜻蜓 m。 10 . 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则法线 是 ,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11.夏天烈日下,暴雨过后家庭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 水珠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 (选 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可能使车内某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12.手机支付已经成为日常购物支付的主流,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 像,应使二维码和手机镜头之间的距离 (选填“大于” 、“等于”或 “小于”) 二倍焦距。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 、“缩 小”或“等大”) 实像;若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 (选填“左”或“右”), 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实像,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 14.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 降,患上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 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眼近视后需要配戴近视镜,近视镜属于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 或“平面透镜”) 。
第 51 页
三.作图题 (共 3 小题,共 8 分) 15. (1) 如图,补充光路。 (2) 如图所示,已知一物体 AB 请画出它在镜中的像 A'B′。 (3) 如图所示,S 是烛焰上的一点,A 是人眼的位置,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 出烛焰 S 点的像 S',并画出眼睛看到像 S'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共 2 小题,18 分) 1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 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 ON 转动。 (1) 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水平的平面镜上。 (2) 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30°时,其反射角等于 。 (3) 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 EO 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 发生了 反射。 (4) 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第 52 页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30°30°350°50°
1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 10cm 的凸透 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 ,请你帮他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 把凸透镜固定在 50cm 处,将蜡烛放在 A 点,光屏在 B 位置上,为了找到 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光屏上的像是 (选填“放大” 或“缩小”或“等大”) ; (2) 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有一只小虫飞来落在透镜上在 爬动,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 小虫的像,如果用纸遮挡 住上半部分则光屏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3) 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像上移,向 调动透镜使像再呈现光屏中 央。
自制一个显微镜 周末
利用自己身边的器材自制一个显微镜 (20 分) 器材: 原理:
第三章光与眼睛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 6 小题,共 18 分) 1. A 2. D 3. B 4. D 5. D 6. B 二.填空题 (共 8 小题,共 36 分) 7. 镜面 变高 虚
第 53 页
8. OC 60 9. 0.12 1.0 虚 10. NN' 60 40 11. 凸透镜 会聚 12. 大于 13. 放大 右 变小 14. 乙 凹透镜 三.作图题 (共 3 小题,共 8 分) 15. (1) 如图所示
(2) 如图所示 (3)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共 2 小题,共 18 分) 16. (1) 垂直 (2) 60° (3) 漫 (4)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7. (1) 左 缩小 (2) 没有 变暗 下
第 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