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3 10: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单元名称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我们周围的 物质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物体的质量 第五章第一节
2 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五章第二节
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五章第三节
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 性 第五章第四节
5 点击新材料 第五章第五节
二、章节内容
本章包含五节内容:《5.1 物体的质量》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点击新材料》。
三、教材分析
“物质”是《课标》中科学内容三大一级主题之一。本章介绍物质的属性, 涉及“质量”“密度”“密度的测量和应用”“物质的常见物理属性”“点击新 材料”等内容。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常用的物理量,又是以 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力学知识的基础;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 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章涉及的物理知识和技 能基础性很强。
本章教材总的编排思路是:首先认识身边的物质及其属性,然后扩展开去,了 解当前蓬勃发展的新材料,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教材第一 节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出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不 同的,引出“质量”的概念,学习质量的单位及其测量;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 质量与物体的体积的关系,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为了反映物质的这一属性引人了“密度”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学习密度公式、单位及其应用。在认识物质的重要属性一-密度之后,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其他一些物理属性,即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让 学生定性认识物质的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本章最后是从应用的层面介绍了 一些新材料,让学生简单了解它们的性能及其应用,意识到新材料正改变着我们 的生活,提高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章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建立过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尤其是 密度概念的建立,学生只有通过“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才会认识到“同 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 同的”,这一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认为“用 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次要,而把重点放在运用密度公式去做大 量的习题。另外“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是初中 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也是这一章的重点。
本章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较为抽象,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四、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用语言、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 常生活和科技进的影响。
4、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 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五、单元作业目标
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物质及其属性,然后拓展开去,了解当前蓬勃发展的新材
料,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1、关于“质量”,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质 量是反映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所处空间位 置的变化而变化,并让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估测常见 物体质量的能力。
2、关于“密度”,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建立密度的概念,即让学生经历“探 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过程,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 这一比值(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这种用比值来定 义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常用的方法。学生还应该能用语言和公式来表述密度, 并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关于“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属于了解水平,除了《课标》 中明确的“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在教学中也可以涉及物质的其他 属性。
4、关于“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要求学生了解研究物质属性的实际意义,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 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要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的能力。本要求一般不进行终结性评价,而是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的 实践活动,从互联网、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七、课时作业
5.1 物体 的 质 量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自主学习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观察身边的生活物品,比如:袋装食盐,盒装牙膏,袋装饼干等 等,注意观察包装上的“--g”的字样,查找它所表示的物理意 义,并用手掂掂看,感知质量的大小。
答案 用心观察,积极参与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根据观察的物品,进行简单的 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让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物品,用心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源于 生活的意图。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观察以下几幅图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2) 上面两图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样吗?谁含有的物质 多?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去描述?
答案 (1)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 不一样 大苹果和满瓶水中所含的物质多 物理学中用质 量来描述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作业评价 能积极思考,比较,讨论,归纳出 质量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比较,认识到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
般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去描述它们。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估一估,测一测:估测一下身边物品,如物理课本,文具盒,笔、 橡皮泥等的质量是多少?再用天平称一下,看看你的估计是否正 确?如果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的质量变化吗?
答案 学生先把待估的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再用天平去测量其质量, 看看估计的值和测量值是不是差不多。
作业评价 能否用天平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掂掂看,感知物体质量的大小,并通过实验,测量物体 的质量,从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利用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去突 破形状变了,质量不变的这一物理属性。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目 1、下列关于物体质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物理课本从合肥快递到铜陵,质量不变 B.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 C.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 D. 口罩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 2、下列是小铜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进行的估测,其中符 合实际的是 ( ) A.体温约为 45℃ B.身高约为 1.60mm C.质量约为 50kg D.眨眼一次时间约为 5s 3、把 100 张完全相同的卡片放在天平左盘内,天平平衡时,右 盘内有:50g 的砝码 1 个,20g 的砝码 2 个,5g 的砝码 1 个,游 码所指刻度为 0.2g,则每张卡片的质量是 g,合 mg.与直接用天平测量一张卡片的质量相比,这样做的好 处是 。 4、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 1 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首 先将 ;接着他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 刻度线的右侧,如图 2 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 衡螺母向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
则小石块的质量是 。
答案 1、A 2、C 3、0.952,952 4、 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左;62.4g。
作业评价 能否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主要考察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及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 本属性的认识,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且会感知质量的大小。第 3、4 题考察学生对初步使用托盘天平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的实验教 学、学生的分组实验,检测学生现学活用的能力;同时考察单位 的简单换算。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6 题 完成时间 10 分钟
题目 1、将 2.5t换算成以千克为单位的正确换算式为 ( ) A.2.5 t=2.5 t×1000 kg=2500 kg B.2.5 t=2.5×1000=2500 kg C.2.5 t=2.5 t×1000=2500 kg D.2.5 t=2.5×1000 kg=2500 kg 2、如图所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配套器材能直接测出 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该物体的质量时,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 A.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C.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3、在太空中,把要合成的各种固态材料放进特制的太空炉,对 材料加热使其温度 (选填“升高”或“下降”) 而 熔化,再降温使其变成新的态材料,然后随着卫星或飞船返回地 球,这样加工的材料叫太空材料,当一块加工好的太空材料从太 空返回地球时,其质量 (选填“变大” 、“变小”或 “不变”) 。
4、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 偏小的是 (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 的标尺不垂直 5、用托盘天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 A.把一枚邮票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先测出 200 枚邮票总质量,再除以 200 C.先测出一枚邮票和一螺母的总质量,再减去螺母的质量 D.先测出 200 枚邮票的总质量,再加一枚邮票测出 201 枚邮票 的总质量,两者相减 6、小陵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线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 衡; (2) 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陵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 的质量,小铜立刻对小陵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小陵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 ; ② ; 。 (3) 小陵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的 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 (4) 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 小陵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g。
答案 1、D 2、B 3、升高;不变 4、D 5、B 6、 (1) 右; (2) ①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不应该 用手拿砝码; (3) 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4) 47.3。
作业评价 1、考查了学生单位换算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2、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对质量这一 属性的认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3、进一步考察了学生对天平的使 用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在 (A) 组的基础上加大题目的难度。但是知识点始终是围 绕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的单位及其天平测 量物体的质量。在 A 组题目的基础上,采取拔高,让学生把所学 的知识更好地得以运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
题目 2 选 1 实践作业 1: 物理兴趣小组结合托盘天平的认知和实践操作,利用生活中 的废弃物品自制一个简易的天平。 实践作业 2: 物理兴趣小组走进市场,调查、统计称质量的各种工具,并 整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制作相应的使用说明书。
材料 生活中废旧物品;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乐于思考,能合作设计步骤并完 成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能准确记 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设 计意图 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让学生认知物理来源于生 活,服务生活的理念。为此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认知 水平,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托盘天平的设计、制作和走进生活的 调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结合作 能力和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自主学习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与塑料快,如何在不破坏外表的情况下进行 区分?
答案 1、放入水中看浮沉情况,2、用磁铁吸引,3、比较它们的导电 性能等 (物质性质不同) 。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可以通过物质的性质 的不同来区分鉴别物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实验室常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现有质量相等的铅块和铜 块,它们的体积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的。在 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两盘中,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铅块和铜块 后,现象如图所示,表明: 。
答案 天平;不相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知道实验室常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根据实验情景了解物体的质量 与物体的体积、物质种类的初步关系。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选用水作 为研究对象,他们需要测量的仪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经 过实验,得出了初步结论,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适性,他们应 该选用_________ (选填“更多的水” 或“酒精”) 继续研究。
答案 天平;量筒 (量杯) ;酒精。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理解“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值,叫做这种 物质的密度。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________,它与质量和 体积__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一块体积是 0.5dm3 的金属块,质量是 1.35kg,把它切掉 1/5 后,剩余金属块的密度 是________g/ cm3,合________________kg/ m3。
答案 质量;体积;特性;无关;2.7;2.7×103。
作业评价 能识记和理解密度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将物理量换算成合适的单位计算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对密度单位进行正确的换算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巩固密度的相关概念,掌握密度的单位及密度单位的换算。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目 1.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 ,其实质是 ( ) A.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 C.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对 2.关于密度公式ρ =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 ρ与 m 成正比,m 越大, 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 ρ与 V 成反比,V 越大, ρ越小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 m 和体积 V 都有关系 D.对于某种物质(状态不变)而言,物质的质量 m 与物质的体积 V 的比值是定值 3.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 中: ① 将上表 ( ) 处填写完整。 ②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
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 2、3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0.4,正比,不同的。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 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密度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将生活中的口语蕴含的物理知识提 炼出来,进一步用物理语言准确的描述。加强学生对密度公式的 认识,让学生知道物理公式有它自身的物理意义,与一般的数学 关系式是有区别的。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 会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得到初步结论。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10 分钟
题目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明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 2、冰的密度为 0.9×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那么体积是 300dm3 冰的质量为 kg。 3、杯中的蜂蜡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中间会凹陷下去,蜂蜡的质 量 ,蜂蜡的密度 。 (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利用 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橡皮及大理石的质量和体积,记录数据如表 一、表二所示。
1 用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 V,用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m,请 在如图所示的 m-V 坐标系中分别标出橡皮及大理石的五组数据 点,并用平滑的线分别将它们连接起来。 2 在 m-V 坐标系中,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m-V 图像是一条 直线,由此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 与体积成 。 ③ 大量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某种物质的 与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它表示 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反 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该种物质的 。 ④ 实验中我们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归纳得出了物体质量与体积 的关系,请你简述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归纳物理结论的优点。
答案 1.C; 2.体积是 1m3 的冰,质量为 0.9×103kg,270; 3.不变, 变大; 4.① 如图所示: ② 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正比;
③ 质量;体积;单位体积;密度; ④ 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 系;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可以确定并排除实验中测得的一些错误 数据。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 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会使用数学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公式中三个量的关系,知 道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m-V 图像,得 出物理结论,形成密度的概念,了解图像法的优点,考查学生在 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实现跨学科归纳表达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使用电子秤称量矿泉水瓶中水的质量
器材 矿泉水瓶,水,电子秤
步骤 1.使用电子秤称出空瓶子 (可适当加上配重) 的质量m0; 2.在空瓶内装满水,用电子秤称出总质量m1 ; 3.计算出水的质量 m=m1-m0。
拓展思考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若用这个瓶子装酒精,能装多少质量的 酒精?
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称量;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水的密度计算出瓶子容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正确计算出所装酒精质量。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设 计意图 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让学生认知物理来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的理念。为此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认知水 平,通过使用电子称测量矿泉水瓶子最多可盛水的质量,回顾正 确使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为下一课利用密度知识获 取容器的容积做铺垫,本任务旨在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课 堂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自主学习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请回忆第一单元第三节的知识中,运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 体积的部分,简要描述其步骤。
答案 步骤明确,逻辑清晰,注意事项明确即可
作业评价 1、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的复习和自学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前,巩固回忆相关知识,降低学习新知识的 难度。也有考察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程度的意图。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自主学习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请回忆 5.2 节知识,简要的描述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 步骤。
答案 参考: (1) 测固体的质量:先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再按照 “物左码右”的原则测该固体的质量。 (2) 测液体的质量:按 照正确的方法第一次调平天平,先称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再 装入适量的某种液体,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用m2-m1 即为该种液体的质量。
作业评价 1、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的复习和自学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巩固回忆相关知识,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节约新课教授时间。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小明同学在海边捡到一块漂亮的小贝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 贝壳的密度 (1) 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贝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 V1=15ml;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小贝壳的密度ρ; ④将小贝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小贝壳和水的总体积 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 。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 如图甲所示,小王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 是 (3) 小王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小贝壳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小贝壳的质量为 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 cm3,计算鹅卵石 的密度为 g/cm3。 (4) 若小贝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 、“变 小”或“不变”) 。 (5) 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 , 若小王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图丁读数时视线俯视,所测得鹅卵石 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
答案 (1) A; (2) 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 (3) 27;10;2.7; (4) 不变; (5) 底部相平;偏小。
作业评价 对测不规则固体密度方法的掌握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还有固体密度的测量 方法等。实验步骤需要学生自己排序。主要考查学生对测量固体 密度实验的掌握情况,包括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正确的读数, 正确的计算等。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 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 硫酸、酒精 ( ρ酒精<ρ水<ρ硫酸) ,其中装水的杯子是 (选 填“甲”“乙”或“丙”) 。
答案 乙;由题可知ρ酒精<ρ水< ρ硫酸,根据ρ=m/V 的变形式 V=m/ρ可知 V 硫酸作业评价 能否合理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式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同质量的液体,通过不同密度比较体积大小,针对的是密度公式 的变形式 V=m/ρ。题目设置了一个小干扰,既不是要你找体积最 大的,也不是要你找体积最小的,而是找体积大小处于中间的。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情况,能否掌握密度公式变 形式的应用,避开干扰,培养学生冷静思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题目 1、一个金属小球,其质量为 21.6g,体积为 8cm3,请问它的密度 ρ= g/cm3= kg/m3 ,是由 铸成的。 2、医院有一个氧气瓶,瓶中氧气密度为ρ ,用去 3/4 质量后, 瓶中氧气密度为 ( ) A、 ρ B、3/4 ρ C、1/4 ρ D、3 ρ 3、有四个容量均为 200ml 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水、植物油 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少的是( ρ酒精<ρ植物油<ρ水<ρ酱油) ( ) A、酱油 B、水 C、酒精 D、植物油
答案 1、2 7,2 7×103 ,铝。 2、C。 3、C
作业评价 将密度公式和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主要考察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变形式的掌握情况和查密度表判断 物质种类的能力,是对这一知识的基本运用。同时布置了一个小 陷阱,就是气体密度和固体液体密度的不同之处。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10 分钟
题目 1、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 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2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 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 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 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 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是______的 (选填“偏大” “偏小”或“准确”) 。 (4)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 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 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 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 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 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
的密度为ρ水 ) 。 (5) 小明针对 (4) 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 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 2、一只空瓶质量是 200g,将其装满水后总质量是400g,若将其 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 360g,则该液体密度是 ( ) A、0.6×103kg/m3 B、0.8×103kg/m3 C、1.25×103kg/m3 D、1.5×103kg/m3 3、现有一个金、铜合金做成的项链,其体积为 50cm3,质量为 549g。 已知ρ金=19.3g/cm3 , ρ铜=8.9g/cm3 ,求这个项链里金、铜各有多 少克。 4、分别由铜、铁、铝制成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 3 个空心金属 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分别为 V1 、V2 和 V3 。已知ρ铝<ρ铁< ρ铜 ,请 比较 V1 、V2 和 V3 的大小 (请保留分析过程) 。
答案 1、 (1)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右; (2) 42g,1.05×103kg/m3; (3) 偏大 (4) 装满水, ρ水 (m2-m0)/(m1-m0) (5) 装满水的烧杯, 易洒出,易翻倒,不方便操作。 2、B 3、m 金=193g,m 铜=356g 4、V3作业评价 天平的调节、量筒和天平的读数、 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优秀 □良好 □合格
对密度公式和变形式掌握和运用情 况; □优秀 □良好 □合格
灵活应变和举一反三的拓展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规范表达和数学计算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在 (A) 组的基础上加大题目的难度。但是知识点始终是围
绕密度公式ρ=m/V 及其变形式m= ρV、V=m/ρ 的运用。在前面题 目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思维步骤,代入具体数值的方法提升维度。 在基础的公式运用中,增加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和寻找问题中的 关键点,如“体积不变”。 在题目形式上,增加计算题和简答题,目的是希望学生不仅 要能解出答案,还要条理清晰的写出“所以然”,尤其是八年级 上学期,学生刚接触到有关物理计算类型,很多学生不习惯用物 理术语来推导和解答,所以增加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对学生的物理 表达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
题目 测量铅球的密度 在课堂上,我们完成了测量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但是在生活中, 有很多物体是量筒放不下的,比如体育课上的铅球。你能想到什 么办法测这些量筒装不下的物体的密度吗。请尝试利用大烧杯、 量筒,结合生活中常见物体,来测量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请和你 的小组一起设计并完成该次实践,并记录步骤和你们的思路。
材料
步骤
作业评价 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乐于思考,能合作设计步骤并完成 实验;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能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设 计意图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 泛,和我们息息相关,参照学生现有的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了 此实践作业。通过此题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以 及思维的开拓能力。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自主学习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密度,你还 知道哪些物理属性呢?课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 查一查。
答案 略,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查阅资料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1) 利用铜制成电线,是利用铜具有好的 性,用金刚 石制成划玻璃的刀,是利用金刚石 大的特性。 (2) 可以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或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 ;这是由于受到 作用的缘故。 (3) 北方的寒冬, 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 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 塑料的 ( ) A.硬度较小 B.隔热性好 C.密度小 D.隔声性好
答案 (1) 导电、硬度 (2) 南北、地磁场 (3) B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联系生活得出正确答案。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自学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导体: 例如: 绝缘体: 例如: 半导体: 例如:
答案 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物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干木、纯水、油;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锗、硅、砷化镓
作业评价 能掌握基本概念,区别导体,绝缘
体,半导体。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导 体,绝缘体,半导体。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的学习,知道物质导电性能的差别,掌握基本的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 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 处理海上原油泄漏 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 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 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 性质中的 ( ) A.保温性能好 B.易被压缩 C.能吸油但不吸水 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答案 A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进一步理解各种物理属性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A)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3 分钟
题目 1、石墨烯是人类目前研制出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还 具有其他一些物理特性,利用石墨稀可以加快用电器在工作时的 散热,这说明它的导热性 (选填“强”或“弱”) . 2、一种新型超轻“航空级玻璃”材料,应用在飞机机舱内,可 以起到节能、保温、降噪的作用。这种材料具有的物理属性是密 度 ,导热性 ,隔音性 。 3、精细陶瓷以硬度大、耐高温、绝缘性好、有的还有高透光性 等特点成为当代新材料之一,下列陶瓷制品中主要利用耐高温这 一物理属性的是 ( ) A.陶瓷制成的汽油机火花塞 B.陶瓷刀具 C.陶瓷制成的光导纤维 D.陶瓷制成的人工膝关节
答案 1 、 强 2 、 小 、差 、好 3 、A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 释有关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物理属性的学习、理解,能根据信息推断出物质的物理属性。 加强了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B)组
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目 1、从生活中选择两个常见物体,根据样例分别说明它们所用主 要材料的主要物理属性。例:篮球的主要材料是橡胶,是利用橡 胶的弹性好的物理属性。 (1) ; (2) 。 2、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气凝胶, 然后试着和同学、家人进行科普交流。
答案 略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利用网络、书籍获取信息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科学角度阐述知识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将知识融入生活, 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找出导电性能最好的物质
器材
步骤 按图连接好电路,依次将钢丝、塑料尺、铅笔、陶瓷管、玻璃棒、 橡皮、盐水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拓展 拓展: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 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 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高温红炽状 态下玻璃就成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则是导体。
作业评价 能独立完成电路的连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记录灯泡的亮度,进行比较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设 计意图 能够用生活中的小物体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 习的能力,动手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5.5 点击新材料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自主学习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课前阅读教材,搜集有关的内容,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答案 涉及到相关内容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预习任务,锻炼学生自主 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1、纳米材料 2、半导体材料 3、超导材料
(1) 我们身边的纳米材料有哪些; (2) 通过上课的演示实验和参照书本上“活动:研究半导体的 导电性”阐述什么是半导体,我们身边有哪些运用到了半导体; (3) 什么是超导材料,超导材料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益处。
答案 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组间相互讨论补充,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了解科技发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锻炼学生之间√结协作和实践 探究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题量 1 题 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目 可上网或翻阅相关书籍,查找不少于三种涉及超导材料的产品, 并且将该产品相关信息填入下表。
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完善表格内容进行的有关努力,进一步了解我国在超导材料 乃至科技和科学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显著成果,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科学事业的支持和向往。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八、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我们周围 的物质 题量 17 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0 分) 1、 (1) 我们平常说的石头比棉花重,其实是指石头的 比棉花大。 (2) 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实验包括疫苗实验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 止已有不少国家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假设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的某种生物样品在 地面上质量为 50g,那么它随我国“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质量会 (选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60 (填单位),若苹果的密度为 0.8g/cm3, 这个苹果的体积约为 cm3。 3、小亮同学在家想用天平测量苹果的质量,他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 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 移动,直到 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若他无论怎么调节指针总是偏右,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 然后将苹果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 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苹果质量为 g。 4、近年,铜陵市街头出现了越来越多共享单车的身影,若某辆单车一只轮胎容 积为 2000 cm3,充气前,轮胎内气体的密度为 1.42kg/m ,若又向这只轮胎中充人 1g 的空气(不计轮胎体积的变化),则这时这只轮胎内气体的密度为 g/cm3, 合 kg/m 。 5、冬天,铜陵市某些小区房屋内也安装了暖气,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装在窗户 的下面,这是因为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热,密度变 而上升,靠近窗户 的冷气下沉到暖气片周围,使冷热空气形成对流,房间变暖和起来。 6、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4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 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4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 390g, (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 的密度为 g/cm3。 7、纳米是 的单位。LED 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 是发光二极管,二极管是由 材料制成的。在发电厂发电、输送电能等方 面若能采用 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 二、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28 分) 8、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初中生质量约为 500g
B.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是42℃
C. 人体的密度约为 1g/cm3
D.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身高在 170mm 左右 9、用天平测完物体质量后,发现右盘盘底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中正确 的是 ( ) A. 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什么作用 B. 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会有偏差 C. 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D. 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则测得的质量小于物体的真实质量 10、关于对密度公式ρ =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 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1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kg 冰与 1kg 水的密度相等 B. 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 为减轻质量,大型飞机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12、今年黄金价格大涨,为辨别真假黄金。现有一条是纯金项链,而其他两条则 是锌镀金和铜制的,鉴别的方法是 ( ) A. 称得质量最大的是纯金的 B. 可以观察金属的光泽度 C. 测得三者的质量和体积算密度 D. 用磁铁去吸引 13、小刚从网上购买了一些土鸡蛋,他想与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他们 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水滴管和一些 水。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①用调节 好的天平测出一个土鸡蛋的质量m1 ;②将土鸡蛋轻轻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水,使土鸡蛋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的位置,测出总质量为m2 ;③ 将土鸡蛋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内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 总质量m3 ,考虑到把土鸡蛋拿出时将会带出去少许水,对密度的测量值有怎样 的影响? (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相等 14、我国近年来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种碳纤维材料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 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C. 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 量之比为 1:4 D. 该种碳纤维材料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钢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四倍 三、实验题 (每空 3 分,共 12 分) 15、小王同学很爱动脑子,一天,他对自身佩带的“玻璃玉石”很感兴趣,想对 它的真实性加以确认。于是小王同学便对这块“玉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 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天平平衡,然后将“玉石”放在左盘中,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盘中央刻度线如图所示, 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2) 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质量 为 g (3) 小王查阅资料发现该“玉石”有一定的吸水性,经思考后,他先将“玉石”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足够长时间,再取出来擦干表面的水,放入盛有 40ml 水的量 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避免因“玉石”吸水而使其 密度测量值偏 ;小明测出“玉石”的密度ρ = kg/m3。 四、计算题 (共 15 分) 16、某粮仓堆放了 80m3 的稻谷,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小明用一只空桶平 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 15kg ,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 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 12kg ,那么: (1)这只桶的容积是多少? (2)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多少 t?
实践作业 区分物质的方法 完成时间 1 周
17、身边有二根一模一样的金属条,其中一根是铝条,另一根是铁条,请你和同 学们展开讨论,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几个小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15 分)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密度 不变 2、答案: g 200 (
4、答


1.92 ×
10
3

1.92
)3、答案: 左; 游码没有放在标尺零刻度处; 156.4 5、答案:小 6、答案:30 、 3
7、答案:长度;半导体;超导 二、选择题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三、实验题 15、答案: (1) 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2) 62; (3) 大; 3.1×103 (
16、答案:
(1)

只桶的容积是
1.2 × 10
2
m
3

(2)
这堆稻谷的
总质
量为
100t

)四、计算题 解析:(1)桶中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时稻谷的体积等于这只桶装 (
由 ρ
=
得:
V = V

=
m
ρ
=
= 1.2 × 10
2
m
3

)满一桶水的体积: (2)稻谷的密度: ρ = = 2 m3 = 1.25 × 103 kg/m3; 由 ρ = 可得,稻谷的总质量: m' = ρV' = 1.25 × 103 kg/m3 × 80m3 = 1 × 105 kg = 10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