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3 10: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理第七章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单元名称
物理 八年级 第二学期 运动和力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怎样描述运动 第七章第一节
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七章第二节
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 动 第七章第三节
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七章第四节
二、课时作业
7.1怎样描述运动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 长 5 分钟
具 体 内容 题 目 三位同学在教室走道中行走,判断他们是静止还是运动?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 入思考“什么是运动” ,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运动 ”的一些前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2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2021 年 10月 16 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三号”载 人航天飞船。火箭升空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 是 ( ) 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 。
答案 静止
作业评价 能独立思考 ,对相关运动现 象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 合格
通过对运动现象分析 , 归纳 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认识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的。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 践作 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小明在“五一 ”期间跟爸爸一起乘火车去北京游玩,火车在路上 行驶时, 以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火车是 ( ) 的;如果以车 窗为参照物,火车上的座椅是 ( ) 的。
答案 运动、静止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 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 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分析,判断火车是否运动: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 化。
作业 分析 难 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 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
作业编号 004 作业性质 实践 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鲁迅的《社戏》 中有这样的描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 …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答案 B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 实践收集信 优秀 良好 合格
3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分析,判断山运动时是与谁的位置发生变化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作业编号 005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 能是 ( ) 。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 )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答案 书包里的书、运动的
作业评价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运动现 象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 秀 合格 良好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分析,判断物体运动时是与谁的位置发生变化
作业编号 006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日边来” 。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行船和岸边 B.都是岸边 C.岸边和行船 D.都是行船
答 案 A
作业评价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运动现 象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 秀 合格 良好
题目编号 007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 动,那么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上升、下降、静止都有可能
答案 D
作业评价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运动现 象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3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么 是运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8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面错误的是 (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 的 C.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 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 物体的运动情况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作参照物最适宜, 因为地面是真正不 动的物体
答案 D
作业评价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运动现 象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9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m跳板决赛于2021年7月25日在东京水上运动 中心举行,我国选手施廷懋、王涵凭借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一路 领先,最终夺得此项比赛的金牌。如图所示是比赛的情景,则在 两人入水的过程中, 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施廷懋是静止的 ( )
A.跳板 B.现场观众 C.王涵 D.水池
答案 C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3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一位同学从教室的后面走到前面,请测出他行走的速度。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运动 的快慢” ,可以了解学生对于“速度”的一些前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大客机 C919 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 线民用客机。 它的巡航速度是 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 ) 。
答案 客机1h运动920km
3
作业评价 能独立思考 ,对相关运动现象 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认识运动快慢的意义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实 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淮南市中考体育 1000m 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明如离 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 分 20 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 的好成绩,他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选填“是”成 “否”) ,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 ( ) m/s。
答案 5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 ,并通过亲 自实践 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 、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 ;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分析,判断小明同学运动的速度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
作业编号 004 作 业 性 质 实 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 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 置, 由表可知 (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90m/s C.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km/h D.启动后 20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90m/s
3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分析 、处理信息,得出结 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什 么是运动” ,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运动”的一些前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后作业
题目编号 005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 室中进行, 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 体的位置.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 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 A. B. C. D.
答案 B
作业评价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频闪 运动。
3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6 作 业 性 质 实 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甲、 乙两辆汽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 图像可知:______车的速度较大;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
答案 乙、30、3:5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 ,并通过亲 自实 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 、处理信息 ,得出结 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识图、分析图,分别找到甲、乙的速度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 原创
作业编号 007 作业 性质 实 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答案 D
考查学生概念是否清晰、深刻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评价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概念是否清晰、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运动速度”的 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8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3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模拟图,2020 年1月12 日卫 生世界生组织正式将其 命名为2019 ﹣ nCoV。新型冠状病毒直径 在80 ﹣ 120nm , 它形成的气溶胶粒直径 一般在100nm 左右100nm=_________m, 飞沫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 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上万个飞沫将以50m/s=_________km/h (相当于超级台风) 的速度带出,所以为了 自 己和他人的安全请 佩戴口罩。
答案 10-7 ;180
作业评价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速度单位换算的掌握
作业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3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 体 内容 题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推就动、不 推就停下来,得出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通过 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英国科学家 ( ) 总结了前 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验和 ( ) 法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 牛顿、推理
作业评价 1、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历史上概念得出的过程,其中蕴含的物理方法。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 平面运动,小车最后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 ) ,得 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 小得越 ( ) 。 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 ( ) 。
答案 受到摩擦力、越慢、做匀速直线运动
3
作业评价 理解实验内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物体不受 力时怎样运动” ,可以了解学生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程度。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用手拍打衣服,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 ( ) ,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具有 ( ) 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灰尘 和衣服就会分离, 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
答案 运动、惯性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惯性的概念 □优秀 □合格 □良好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3
(二) 课后作业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

)飞机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品,若空投时,飞机刚好处在目标的正 上方,则物品 ( ) (选填“能”或“不能”) 落到目标处 ,这主要是由于物品离开飞机后由于具有 ( ) 会继续往前飞 。
答案 能、惯性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 周围事物、解释有关 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5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小华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 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 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 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 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 在相同条件下,平面越________,小车前进得越远 (3) 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 就越______ (选填“远”或“近”) ,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
得越______ (选填“快”或“慢”) 。 (4)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 定律______。 A.根据想像得出的结论 B.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C.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 D.在实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来的结论
答案 保持相同的速度、光滑、远、慢、D
作业评价 1、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物体不受力 时怎样运动” ,可以了解学生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程度。
作业 分析 难 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 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6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 惯性有利一面的是 ( ) 赛车在转弯时应减速慢行 行驶的汽车要保持一定车距 洗手时甩掉手上的水分 司机开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答案 C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 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物体不受力 时怎样运动” ,可以了解学生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程度。
作业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6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3 分钟
具体内容 题目 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 惯性有利一面的是 ( ) 赛车在转弯时应减速慢行 行驶的汽车要保持一定车距 洗手时甩掉手上的水分 司机开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答案 C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 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 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7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2022年2月4日, 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如 图所示的是我国运动员在这届冬奥会上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 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的过程中, 运动状态不改变 B.乙图中: 自 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从空中下落的过程中,不 受重力作用 C.丙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 由于冰壶具有惯性,继续滑 行 D.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沿曲线滑行,运动状态不 改变
答案 C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7.4 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 互平衡的是 ( )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答案 B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一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质量为 80kg,打开伞一段时间后,运动 员以 6m/s 的速度竖直匀速下落,这时运动员 (包括伞) 受到 的阻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的(g=10N/kg)
答案 800、竖直向上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是一个小朋友玩滑板车的情景,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 A.人对滑板车的压力和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受到的重力与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滑板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B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形成二力平衡的概念 □优秀 □合格 □良好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实心球在D位置静止。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实心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实心球从B到C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实心球从C到D的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实心球在D位置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 D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5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用F=40N的力把重G=5N的物体压在 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为______N,F变为30N,物体仍静止不动,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F变为20N,物体沿墙 壁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答案 B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6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 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0 ~ 2s ,物体所受推力小于摩擦力 B.2 ~ 4s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3N C.4 ~ 6s ,物体所受推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6 ~ 8s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N
答案 D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 、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锻炼识图、认图的能力,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胡媛、徐胜利、左其圣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运动与力 题量 18题 完成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同学们一起,坐在过山车上沿
轨道飞驰而下的惊险瞬间。小红感觉自 己是运动的,而
有的同学感觉自 己是静止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过山车和地面 B.过山车和轨道
C.地面和过山车 D.轨道和地面
2.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 (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2020年7月31 日, 中国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如图所示 的是我国运动员在往届冬奥会上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加速冲刺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改变
B.乙图中: 自 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从空中下落的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C.丙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 由于冰壶具有惯性,继续滑行
D.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沿曲线滑行,所受合力为零
4.如图是某桥头设置的交通限速标志,这是告诫 驾驶员过此桥时驾驶车辆的 ( )
A.平均速度不得超过30m/s
B.平均速度不得超过30km/h
C.最大速度不得超过30m/s
D.最大速度不得超过30km/h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能保持静止状态的
原因是 ( )
A.没有受到力 B.受到摩擦力
C.具有惯性 D.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
6.假如没有了惯性,下列猜测正确的是 ( )
A.只要施力,物体即可运动
B. 自 由下落的物体将做匀速运动
C.紧急刹车时,车上乘客不会向前倾
D.离开枪膛的子弹会静止在空中
7.如图所示,小红的妈妈陪弟弟在公园里荡秋千,假如弟弟荡到左边最高点受 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他将会 ( )
A.继续向左运动 B.从左向右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静止不动
8.如图所示,铅笔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压笔尖。在手指压
笔尖时,手指与笔尖间的力 ( )
A.手指与笔尖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B.只有笔尖对手指的
支持力
C.手指与笔尖之间力是平衡力 D.只有手指压笔尖的力
9.2021年4月13 日,在奥运会女足亚洲区淘汰赛中, 中国
女足战胜韩国队,闯进东京奥运会,关于足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鞋底的花纹可以减小与草地的摩擦
B.踢球时脚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到平衡力作用
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二、填空题
10.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 了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
11.根据《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将规划建设亳蚌城际铁路,该城际铁路规 划走向经过我县境内并计划设立亳州机场站、高铁涡阳南站。若高铁设计时速 度为360km/h,合______ m/s。
12.安全头盔是“生命盔” 。交警教育鼓励电动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这是为 了减小 ______带来的危害。
13.勤洗手是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 的情况,洗完手以后身边没有纸巾、毛巾或其它可以擦手的东西,此时为了让 手快点干,你通常会采用的做法是___________,你的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做法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14.有两匹马一起用力水平向东拉车,一匹马用力大小为280N,另一匹马用力 大小为260N,则车受到拉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N,合力的方向为______。
15.如图小金手单手握住一个重为G的茶杯,茶杯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杯子受到 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______是一对平衡力,若小金握杯的力F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在图丙中画出茶杯与手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三、实验题
16.小华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 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 上滑行的距离。
(1) 每次实验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 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 平面时的___________ 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法 (选填“ 微小量放大” 、“模型”或“控制变量”) 。
(2) 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 ___________ (选填“远”或“近”) ,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慢。
(3) 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 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_____ 。说明运动的物体 ___________ 力来维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
(4)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 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才能彼 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 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8.一台起重机将一个体积为 0.2m3 的钢材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起 重机吊绳对钢材的拉力是多大? 由于施工的需要, 吊车吊物体的速度增大为原来 的 2 倍,且仍匀速上升,则吊绳的拉力又是多大? (ρ钢=7.8×103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B 3.A 4.D 5.C 6.C 7.D 8.A 9.B
二、填空题
10. 运动 11.100 12.惯性 13.用手甩 惯性 14.540 水平向东 15.摩擦力
三、实验题
16. (1) 同一高度、初速度相同、控制变量法 (2) 远
(3) 做匀速直线运动、 需要 (4) 牛顿第一定律
17 (1) 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 改变力的方向
(3)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 运动状态
四、计算题 18.15600N;156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