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作业整体设计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3 10: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化学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 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燃烧和灭火》第 1 课时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 《燃烧和灭火》第2 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 发》第 1 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 利用
4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 发》第 2 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利用 和开发
5 单元复习 单元所有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
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燃烧的条件。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 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 油、煤油等产品。
6、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7、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 以燃料燃烧为基础, 呈现了“现象—本质—应 用”的线索。教材首先通过常见的燃烧现象, 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以及一些安全 知识。然后又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入手介绍了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单元将化学学科 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突出了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相关情况, 在学习氧气时 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而且还知道氢气不纯,遇明火会发生爆 炸。所以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了 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它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已有内容的学习已涉 及了大量的实验探究, 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归纳
等方法, 这为燃烧条件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 加上教师的 引导, 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燃料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使用燃料对环 境的影响等都是社会的热点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收集和利用的素材很多, 为燃料的合理利 用与开发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着火点概念理解不够,有同学认为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对爆炸的认识有误 ,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忽略了车胎爆裂等物理爆炸。 3.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不清 ,区分不好化学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三、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3.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4.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5.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7.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8.知道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装置,培养探究意识。 9.能用控制变量思想解决问题,学习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0.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正面认识化学的作用。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 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 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第七单 元《燃料及其利用》是课程标准“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单元的教学 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 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 学生将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 学价值观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课程的认识,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三个板块。基础性作业以基础题为主, 用于
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拓展性作业以探究题为主, 用于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解学科的本质,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课 外实践作业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引 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和探究实验学生 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五、 课时作业
姓名 高明珠 学校 蚌埠新城区实验学校
教材单元、课题、课时 第七单元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第 1 课时
作业类型 单元作业
作业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3.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4.提高创新意识,提升动手能力。 5.利用控制变量思想解决一些实验中的问题。
作业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作业题量 共 6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3 小题,拓展性作业 2 小题, 课外实践作业 1 题。
作业时长 总时长 10 - 15 分钟, 其中基础性作业 2-3 分钟, 拓展性作业 3-5 分钟, 课外实践作业 5- 10 分钟。
一、 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人类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改造自 然,但燃烧一旦失控就可能造成巨 大灾难。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可 以防止煤气中毒 B .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有效防火、 灭火 C.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可燃物 的燃烧 D.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答案】 D 【解析】 通风是能够防止中毒的。 BC 都符合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 理。 D 选项,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三 个条件。所以错误。 熟悉燃烧的定义, 了解燃烧的意义, 知道燃烧产生的 各种能量, 在人类 社会中的作用。 完成时间: 约 1 分钟 答题情况: 正确率较高, 错 误主要集中在 C 选项,可见部 分学生不熟悉 燃烧的条件。 教学建议: 巩固燃烧条件 与灭火的原理, 向学生普及安 全知识及常见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可燃物的使用 注意事项。教会 学生应用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 各种现象和问 题的能力, 发散 思维。
2 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 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A.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液态二氧化 碳灭火器灭火 B.发现煤气泄漏, 立即打开排风扇 C.被困火灾区, 要用湿毛巾捂住口 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起火, 可以立即盖上 锅盖 【答案】 B 【解析】 图书馆等精密仪器不适合 用水来灭火,会损坏图书和档案。 打开排风扇会导致火灾, 不正确。 C 是正确的自救方法。D 是隔绝氧气 灭火 利用已知 的燃烧 与灭火 的知识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 的问题, 了解灭火 常识,逃生技巧。 完成时间: 约 1 分钟 答题情况: 正确率较高, 错 误的部分学生 主要是不熟悉 燃烧的条件和 灭火的原理 教学建议: 帮助学生多拓 展生活中灭火 的实际案例, 练 习应用灭火的 原理。带领学生 了解生活中的 化学,知道灭火 器的使用方法 和灭火原理。了 解不同场景下 灭火器种类的 选择和使用。普 及煤气泄漏时 的注意事项和 规避风险的方 法。尤其是在火 灾发生时, 教会 学生自救。这对 学生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3 某课题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 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 该题对学生的综 合能力要求较高, 考察化学学科核 完成时间: 约 2 分钟 评价主体: √ 师评
究。将 5g 白磷放试管中并将试管放 入 60热水中,5 秒后,推注 H2O2, 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15 秒时,白磷刚好停止燃烧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逐渐变瘪 C. 白磷的着火点是 845.7 D.曲线峰值由 845.7变为 1013.5 ,说明氧气具有助燃 【答案】 D 【解析】 在六秒左右的时候,白磷 就停止燃烧了。 A 不对。燃烧放热, 所以气就会先膨胀,消耗气体气压 变小, 气球后变瘪。B 不对。根据 图像 C 是正确的。 D,并不能直接证 明氧气有助燃性, 空气当中还有其 他的组成部分,无法排除干扰,D 选项不对。 心素养。 答题情况: 错误率较高, 但 大部分答案都 能在题目中找 到,对学生的语 文和数学基本 功有要求, 很好 的考查了学生 的综合素养。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当 中,帮助学生提 升阅读题干的 速度与质量。教 会学生如何根 据图形表格来 解决问题。提供 学生练习分析 图表的机会,提 高在化学实验 题当中分析图 形、图表的能 力,阅读题干给 予指导并将这 些能力串联在 一起,形成综合 知识,提高核心 素养。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拓展性作业(1 必做, 2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 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 本题为拓展题主 要考查 了学生利 用控制变量法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该 完成时间: 约 2 分钟 答题情况: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A. B. C. D. 方法在数理化学 科当中都 比较常 见。采用了不同的 燃烧材料,对学生 的综合素质要求 比较高。 错误的原因主 要是因为对燃 烧的条件不够 熟悉,对控制变 量法的掌握不 够熟练。 教学建议: 教给学生利用 控制变量法解 决问题的经验。 普及生活常识, 告诉学生哪些 物质是常见的 可燃物, 哪些物 质不可燃。强调 在使用控制变 量法的时候, 只 有一个变量, 其 他量是不变量, 并练习对问题 进行逐一分析。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答案】A 【解析】A 符合题意, B 得出的结论 是燃烧需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不 正确, C 的结论是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项得到的结论是燃烧的条件是要 与氧气接触、要达到燃烧的着火点。 不止需要氧气这一条,不合题意。
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 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_______; 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 本题考查 的方面 比较多, 既考查了 仪器的名称, 也考 察了制取氧气。将 燃烧与灭火结合 起来, 有数形结合 的思想。 完成时间: 约 3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考查的内 容比较多, 学生 错误的原因主 要是由于对基 础知识记忆不 牢。化学方程式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 A 装置制取 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燃烧, 根据燃烧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选用 AF 装置制取氧气结束 时,为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应采 取的操作是_______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 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收 集装置是______ (填字母, 下同) 。 若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 取二氧化碳, 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 (4)某兴趣小组用D 装置制取二氧化 碳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试管内某 段时间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a 点对应的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B .bc 段大理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 .c 点对应的是打开弹簧夹 【答案】 (1)铁架台 长颈漏斗 (2)2KMnO4 Δ K2MnO4+MnO2+O2 t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先移出 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3)CaCO3+2HCl=CaCl2+CO2 t+H2O E C (4)ABC 【解析】(1) 仪器名称的书写较为 简单。一是铁架台二是长颈漏斗(2) 考察的是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的 原理 (3) 利用的是燃烧的条件和灭 火的原理。考察的是实验室制二氧 化碳的原理。为了获得平稳气流, 选择带有注射器的装置符合题意, 应选择 C。 (4) A 点是打开弹簧夹,酸跟石灰 的配平和符号 的书写出现了 错误。以及阅读 能力比较弱,导 致在做较长题 目的时候,不太 熟练。缺少做综 合题的能力。不 会举一反三, 灵 活应用。 教学建议: 在进行正常新 课教学的时候, 也要帮助学生 巩固以往的知 识,有利于解决 综合类题型。帮 助学生进行心 理建设,遇到较 长的题目, 不要 慌张,先通读全 题再精读小题。 告诉学生, 有些 题目都有“起点 较高 ,落点较 低”的特点,都 是应用已学的 知识去解决未 见过的问题。因 此, 要夯实基 础,培养能力。 √ 答案正确 √ 论述完整 √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石反应。 B 关闭了弹簧夹,液面下 降, 液面稳定后气压保持不变。 C 点打开弹簧夹又开始收集气体,气 压下降。
课外实践(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小木柴与塑料 袋的着火点高低。 利用学 习 的理论 知识,动手实验, 这样能够提升动 手能力 、创新能 力、学习能力。也 能够提升 同学们 学习化学的兴趣。 完成时间: 5-10 分钟 答题情况: 同学们基本上 都能够设计出 正确的利用控 制变量法的实 验方案。只不过 在选取材料质 量,体积和表面 积等方面的精 确度有所欠缺。 完成情况较好。 教学建议: 本题对学生的 要求较高,在掌 握控制变量法 理论知识的同 时还要有较强 的动手能力。为 更好的反馈学 生的实验情况, 要对作业进行 实验效果、实验 可行性、实验成 本、实验安全性 等方面的比较, 从而了解学生 的掌握情况, 并 要求他们用视 频记录下自己 的实验过程,安 全起见,最好让 家长全程陪护。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 论述完整 √ 逻辑清晰 √ 设计合理
姓名 周北 学校 蚌埠新城区实验学校
教材单元、课题、课时 第七单元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 第 2 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目标 1.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 防范爆炸的措施。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等安全知识。
作业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科普文撰写
作业题量 共 6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3 小题,拓展性作业 2 小题, 知识体系构建 1 题。
作业时长 总时长 10 - 15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2-3 分钟,拓展性作业 3-5 分钟, 课外实践作业 5- 10 分钟。
一、 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 火”场所的标志是( ) A. B. B. C. 【答案】 C 【解析】 A 是循环利用标识, B 是 节能标识, C 是禁止烟火的标识, D 是节约用水标识,故C 选项正确。 此题是一道关于 图 标 知 识 的 考 查,像循环利用 标识,节能标识节 约用水标识等都 是与日常生活息 息相关的,掌握化 学知识的同时也 能增强学生的安 全意识。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 率较 高,属于常识性 内容, 学生比较 熟知, 但个别同 学存在能选出 正确答案, 却不 知选项的 B 含 义 教学建议 : 平时要稍 加通 识性知识 的教 学 。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2 下列属于物理爆炸的是 ( ) A.黑火药的爆炸 B.汽车轮胎高温天气爆炸 C.天然气爆炸 D.烟花爆竹爆炸 【答案】 B 【解析】爆炸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 成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A 、 C 、D 选项均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 爆炸, B 选项中轮胎爆开只是形态 的改变, 无新物质生成, 为物理爆 炸。 此题是对爆炸分 类的考查,同时 也复习了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的 相关概念,培养 学生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 完成时间: 1 分钟(基础薄 弱的同学 需要 的时间稍长)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 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 D,部分学 生把烟花爆竹 理解为节 日的 礼花筒。 教学建议 :教 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平 时教学要 与生 活接轨, 与时具 进。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3 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 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面粉厂应标有“严禁烟火” 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节约运输成本,把酒 精、汽油和烟花等物品同时装在一 辆车上运送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 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存放易燃 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通风 【答案】 A 【解析】 A .面粉厂有大量可燃物粉尘, 遇 到明火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A 正确; B.酒精、汽油等属于易燃物,运 送时要分类运送,故 B 错误; C .具有可燃性的天然气泄漏时, 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不可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故 C 错误 D.存放易燃物的仓库封闭, 空间有 此题主要考查易 燃物和易爆物生 产、运输、使用 和贮存的相关知 识。 完成时间: 1 分钟(基础薄 弱的同学 需要 的时间稍长)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 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 B 选项,可 见部分学 生不 知道易燃 易爆 物需要分 开运 输, 否则可能引 起爆炸 教学建议 :联 系课本多 举生 活实例, 扩大学 生知识面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限,遇火易发生爆炸。
二、拓展性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天然气已走进我们的生活, 为我们 提供热能,因其主要成分甲烷具 有 ,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爆 炸,遇到天然气泄露, 哪些行为可能 引起爆炸 (至少写出一条) 【答案】可燃性 使用明火,打开 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排气扇等 电器 【解析】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具有可燃性, 天然气泄露, 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 能发生爆炸可能引起爆炸, 所以不 可使用明火, 打开或关闭电灯、抽 油烟机、排气扇等电器 此题以天然气的 使用为情境,主要 考查甲烷作为可 燃性气体可能引 发爆炸和爆炸需 要满足的条件.第 一空考查基础,第 二空为开放性题 目, 合理 即可, 便 以提升学生迁移 运用知识的能力 完成时间: 2 分钟(基础薄 弱的同学 需要 的时间稍长) 答题情况: 第二空由 于是 开放性题目, 正 确率很高; 第一 空部分同 学填 错 教学建议 :追 根寻源, 让学生 知道有些 物质 为何易燃易爆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 设计合理
2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粉尘爆炸 的实验装置如下所示。用打气筒向 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 瞬间发生爆 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和 氧气的接触面积 B .该实验原理告诉大家面粉加工 厂要严禁烟火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 反应获得的 D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答案】 C 【解析】A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 本题以爆炸相关 实验为情境,考 查了爆炸所需要 的条件,人们获 取能量的方式以 及燃烧与灭火的 相关知识, 结合 所学的相关知识 和技能分析解答 即可。 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 完成时间: 3 分钟(基础薄 弱的同学 需要 的时间稍长)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 率较 高,大多同学都 可利用排 除法 做出, 但有部分 同学光知道人 类利用的 能量 不只是通 过化 学变化获得, 其 他方式了解很 少。 教学建议 :平 时教学时 稍加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大面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促进反 应的进行,选项说法正确。 B 、这 个实验原理告诉大家面粉加工厂 要严禁烟火,选项说法正确; C 、 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通过化学 反应获得, 如风能、太阳能等, 选 项说法错误; D 、蜡烛熄灭是因为 面粉爆炸消耗 O2 蜡烛燃烧所需的 O2 不足造成的, 选项说法正确; 故 选 C。 实例让学 生多 了解人类 利用 的能量的 来源 方式。
三、 课外实践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科普文撰写 琥珀幼儿园即将开展科普进校园 活动, 届时会邀请咱班的大哥哥大 姐姐为孩子们科普“燃放烟花爆竹 的危害”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燃 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小科普文。要 求: 1.条理清晰; 2.不少于 200 字 此题考查了学生 对易燃易爆物相 关知识的综合运 用能力,同时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意识和环境保 护的意识,同时 锻炼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 完成时间: 10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完成情况 良好。每位学生 都有话可说, 但 个别同学存在 描述点过 少及 条理不清 的情 况。 教学建议 : 每节新课 最后 多留点时 间让 学生归纳总结 评价主体: √ 师评 √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答案正确 √ 论述完整 √ 逻辑清晰 √ 设计合理
姓名 王慧娟 学校 蚌埠新城区实验学校
教材单元、课题、课时 第七单元 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 1 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2.认识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作业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作业题量 共 6 题, 其中基础性作业 3 题, 拓展性作业 2 题, 拓展实践 1 题。
作业时长 总时长 10 - 15 分钟, 其中基础性作业 2-3 分钟, 拓展性作业 3-5 分 钟, 课外实践作业 5- 10 分钟。
一、 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放出 热量 B. 化学变化中只有燃烧才能放热 C. 使用电池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 合作用 【答案】 B 【解析】 A.化学变化过程可能放 热也可能吸热, A 选项正确; B. 如生石灰与水等反应不是燃烧也 能放热, B 选项不正确; C.使用 电池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选项 正确;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太阳能,故 D 选项正确。 本题是一道关于 化学与能量相关 联系的问题, 考察 学生对化学变化 伴随能量变化的 认识, 加深学生对 化学变化的了解。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整体 掌握 情况较好, 错误 主要集中在 B 选项,体现学生 对放热反应认 识不够全面。 教学建议: 教学中使用智 慧课堂反馈学 生的答题情况。 让学生举例、讨 论认识到化学 变化的同时伴 随着能量的变 化。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2 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 碳会造成酸雨 B.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 反应获得的 C. 用水扑灭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 引起的火灾 D.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部分 本题是一道关于 能源与环境的综 合性试题, 考查了 对三大化石燃料 的认识以及燃烧 产生的环境问题, 加深了学生对化 学与环境之间相 互关系的理解, 认 完成时间: 约 2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 A 和 B 选 项。学生对酸雨 和碳酸这两个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A.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 的碳酸, 不稳定, 酸性较弱,不 会造成酸雨。故 A 不正确; B.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 学反应获得的,如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故 B 不正确; C.水能导电, 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 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应先切断 电源, 然后再灭火, 故 C 不正确; D.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部分解 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故 D 正确; 识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 概念容易混淆, 且对能量的来 源理解存在片 面性。 教学建议: 教学中使用智 慧课堂反馈学 生的答题情况。 并由学生逐个 分析选项错误 的原因。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3 下列相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使用该燃料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B. 中混有少量的,可利用将混合 气体点燃的方法除去. C.用石油炼 制汽油、煤油等产品是物理变化 D. 如果室内着火, 立即打开所有 门窗 【答案】 C 【解析】解:乙醇汽油中含有乙 醇、汽油等物质, 是混合物,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B. 中混有少量的,不能利用将混 合气体点燃的方法除去,是因为 可能会引入新杂质氧气,且二氧 化碳量多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 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用石 油炼制汽油、煤油等产品是物理 变化,是因为过程中没有生成新 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如果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所 有门窗, 是因为打开门窗会使氧 气进入, 从而促进燃烧,该选项 说法不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物 质的性质, 解答时 要根据各种物质 的性质, 结合各方 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 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 A 和 B 选 项。部分学生对 化合物、混合物 的概念,及物质 性质方面理解 出现偏差。 教学建议: 教学中使用智 慧课堂反馈学 生的答题情况。 并由学生逐个 分析选项。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二、拓展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 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 本题主要考察三 大化石燃料, 天然 气中甲烷的化学 完成时间: 3 分钟 评价主体: 师评
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 油和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写 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 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 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 程可认为是碳与水在高温条件下 的反应,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为 。 【答案】 (1)天然气, CH4+2O22H2O+CO2 (2)C+H2OCO+H2 ;1:1 【解析】解:目前,人类以化石 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 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由微 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C+H2OCO+H2 式及其方程式的 正确书写, 微粒观 是初中化学学习 的重点及难点, 认 识环保问题的同 时结合微粒观解 决污染问题。 让学生体会能源、 环保与人类生活 的密切相关。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甲烷燃烧 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以及根据 微观示意图写 方程式。 教学建议: 教学中采用学 生互评的方式, 发现问题, 小组 讨论,生生结 对,互帮互助, 最后交流总结。 √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2 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是化石 燃料。 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 料,主要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所 放出的 ,煤还含有少量的 元 素,燃烧产生的气体溶于雨水会 形成酸雨。 为充分利用煤的燃烧, 常将煤粉碎,其目的是______。 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 成分的 不同, 将它们分离, 可得 到的产品之一是 。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积极 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 发现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 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NH3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 比为 本题主要考察化 石燃料, 煤和石油 的综合利用, 燃料 的充分利用, 及环 保问题, 并拓展到 新能源的研发与 利用, 巩固化学式 的相关计算和方 程式的书写。 完成时间: 3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煤中导致 酸雨的元素, 以 及石油的综合 利用的原理, 反 映出学生对相 关知识认识不 足。 教学建议: 教学中采用智 慧课堂拍照上 评价主体: 师评 √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将 NH3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完整: 4NH3+3O26H2O+2 【答案】(1) 热量, 硫, 增大煤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沸点,汽油合理即可 (3) 14:3;N2 【解析】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将 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与氧 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煤还含有 少量的硫元素,燃烧产生的气体 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充分利 用煤的燃烧,常将煤粉碎,其目 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 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可得到的产品之一是汽油合理即 可。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传功能,学生互 评的方式,讨 论,交流总结。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 课外实践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 图,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 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 主要由食物和发热包组成。 请你 调查发热包的发热原理,设计实 验并验证,了解这一原理还有哪 些用途? 本题主要引导学 生关注生活中的 化学, 生石灰与水 反应放热, 运用所 学化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 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培养学生 设计实验及动手 实验的能力。 完成时间: 8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为开放性 作业,学生作答 积极性较高。 教学建议: 教学中采用学 生自评和互评 的方式,学生介 绍自己的实验 探究方案, 并通 过智慧课堂上 传自己的实验 图片,同学间讨 论交流并总结。 评价主体: 师评 √ 互评 √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答案正确 √ 论述完整 √ 逻辑清晰 √ 设计合理
姓名 韩 月 学校 蚌埠新城区实验学校
教材单元、课题、课时 第七单元 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 2 课时
作业类型 课时作业
作业目标 1.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4.知道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和装置。
作业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作业题量 共 6 题,其中基础性作业 3 小题,拓展性作业 2 小题, 课外实践 1 题。
作业时长 总时长 10 - 15 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 2-3 分钟,拓展性作业 3-5 分 钟, 课外实践作业 5- 10 分钟。
一、 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以下汽车动力来源中, 属于清洁能 源的是( ) A.汽油 B.天然气 C.柴油 D.太阳能 【答案】 D 【解析】汽油和柴油都属于石油分 馏的产物,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 空气污染,故 A 和C 不选。三大 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相对较清洁, 但 其主要成分为 CH4,燃烧依然会生 成 CO2 引起温室效应,故 B 选项 错误。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 能实 现零排放,故答案选择 D。 本题是考查学 生是否懂得选择 对环境污染较小 的能量来源。在 选项的设置上不 仅考查了学生对 传统的化石燃料 的了解,也考查 了新能源的优 点。引导学生关 注能源和环境问 题,了解新能源 开发利用的意义 所在。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 B 选项。 错误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对天 然气的主要成 分及其燃烧的 产物分析有误, 其次是分析方 向错误,不知道 要从排放物是 否造成污染角 度分析。 教学建议: 强调天然气属 于化石燃料, 在 平时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 对比归纳。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我国广泛使用的能源是煤炭, 因为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技术 难度小,但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比较严重。以下不属于煤炭燃烧造 本题考查的是 化石燃料的燃烧 造成的空气污染 及空气污染所对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评价主体: √ 师评
2 成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酸雨 C.一氧化碳的排放 D.臭氧层空洞 【答案】 D 【解析】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元 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和硫元 素。因此,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碳 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A 不选。二氧 化硫和二氧化氮会造成酸雨, 故 B 不选。煤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 碳,故 C 不选。臭氧层空洞主要 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 应的物质类别。 本题在题干上分 析了煤作为燃料 的优劣,引导学 生全面的看待问 题。在选项的设 置上充分考查了 学生对煤的组成 元素的记忆以及 燃烧生成物质会 造成的对应的空 气污染。本题意 在引导学生关注 使用燃料对环境 的影响。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集 中在 C 选项。 错误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没有 意识到煤的组 成元素中有碳 元素,而碳燃烧 不充分会生成 一氧化碳,一氧 化碳也属于空 气污染物之一。 其他错误的原 因属于相关知 识点记忆不清。 教学建议: 加强基础知识 的记忆,注意前 后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形成 知识链条。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3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对 环境有好的新能源, 请你例举一例 【答案】氢能、太阳能、风能、地 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解析】本题要求填写一种新能 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说更加清 洁。因此,可填写氢能、太阳能、 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和核能等对环境友好的新能源。 本题考查的是 新能源的利用和 开发。题干的设 计意在突显新能 源开发的重要意 义。考查学生能 否正确的理解新 能源和新能源的 类型有哪些。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答案多样 化。反映出学生 对新能源的关 注度还是比较 高的。错误率较 高的答案是天 然气。错误的原 因是对天然气 属于化石燃料 这一知识点不 清楚。 教学建议: 进行对比教学, 厘清清洁能源 的含义。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二、拓展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 污染,人们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 作为汽车燃料。在化学实验室中使 用乙醇作燃料的仪器为 。 乙醇属于 (可/不可)再生 能源。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答案】 (1)酒精灯 (2)可再生能源 (3) 【解析】(1)乙醇俗称酒精,在 实验室中酒精灯使用的燃料为酒 精。 (2)乙醇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 发酵、蒸馏而得到, 属于可再生能 源。 (3)乙醇的化学式为 C2H5OH, 组成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因此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 本题考查的是乙 醇作为燃料的相 关知识。酒精灯 的设计是希望同 学们能够理论联 系实际,从身边 的燃料入手去理 解燃料对环境的 影响。作为燃料, 乙醇的优点之一 就是可再生。乙 醇作为常见物 质,需要掌握其 化学式及对应的 化学方程式。 完成时间: 3 分钟 答题情况: 第一空和第二 空基本没问题。 第三空错误率 较高。 错误的原因主 要是没有记住 乙醇的化学式。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要关 注基本化学用 语的教学。加强 学生对基础化 学语言的记忆。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2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燃烧的是 氢能源,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 排放。 (1) 装置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是 。 (3)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燃料 为丙烷(C3H8 ) ,相对于丙烷,使 用氢能源的优点 。 【答案】(1)水槽 (2) Zn+H2SO4=ZnSO4+H2t (3)燃烧产物无二氧化碳,不会 造成温室效应。 【解析】(1) 对应的仪器为水 槽。 (2)实验室制取氢气用的药品为 本题考查的是氢 气的实验室制 取。在题干的设 计上紧扣时事热 点,拉近了化学 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了答题的兴 趣。通过对比两 种能源的优劣, 让学生了解燃料 改进的意义。 完成时间: 3 分钟 答题情况: 第一空基本正 确,但个别同学 有错别字的情 况出现。第二空 和第三空错误 率较高。方程式 的错误主要集 中在化学式书 写错误及忘加 气体标注。第三 空的错误原因 是因为答题没 有针对性,没有 读懂题目要求 是两者对比得 出的优点。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锌和稀硫酸, 两者发生置换反应产 生氢气。 (3)丙烷的组成元素有碳元素, 因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 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而氢气燃烧产 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教学建议: 注意及时纠正 学生的错别字。 对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要严格 要求,关注细 节。引导学生仔 细读题,培养分 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实践作业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量的 支持,请你调查一下你身边使用的 能量来源有哪些呢?它们分别有 哪些优劣呢? 【答案】 做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 气等 汽车——汽油 电器—— 电能 热水器——太阳能 取暖——木炭、蜂窝煤 照明——蜡烛 等等。 示例 天然气 优- 清洁化石能源 劣- 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太阳能 优-环保无污染 劣-受天气的限制 【解析】 生活中使用的能量来源有很多, 不 同的能源适用不同的方面。需要同 学们仔细的观察。优劣可以从价 格、来源、环保等方面考虑。 本题是课外实践 题,意在让同学 们意识到化学来 源于生活并服务 于生活。通过分 析生活中的能 源,了解能源对 人类的重要意 义。通过对比能 源的优劣,引导 学生懂得选择对 环境污染较小的 能源。 完成时间: 5- 10 分钟 答题情况: 基本完成。同学 们的答案丰富 多彩,基本涵盖 了生活的大部 分能量来源。但 在分析优劣上 答案比较片面, 找不到方向。 教学建议: 学生对此类的 作业是比较感 兴趣的。在教学 中要多联系学 生的实际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要适当 的给学生发挥、 思考的空间。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范 √ 答案正确 √ 论述完整 √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姓名 刘静 学校 蚌埠新城区实验学校
教材单元、课题、课时 第七单元 复习 1 课时
作业类型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作业目标 1.熟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认识常见的燃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了解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4.增强实验推理、分析等综合探究能力。
作业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作业题量 共 6 题, 其中基础性作业 3 小题, 拓展性作业 2 小题, 课 外实践作业 1 题
作业时长 总时长 10 - 15 分钟, 其中基础性作业 2-3 分钟, 拓展性作 业 3-5 分钟, 课外实践作业 5- 10 分钟。
一、 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下列关于能源与环境的说法, 错误的 是( ) A.三大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将煤脱硫处理,可以减少酸雨的形 成 C.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 属于物理变化 D.天然气相对较清洁, 燃烧不会产生 温室效应 【答案】 D 【解析】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 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A 选项正 确; 煤中除了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等 其他元素, 其中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 硫引起酸雨, B 选项正确;石油是混 合物, 利用其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可以 分馏得到多种产品,这是物理变化, C 选项正确;三大化石燃料中天然气 相对较清洁,但其主要成分为 CH4, 燃烧依然会生成 CO2 引起温室效应, 故 D 选项错误。 此题是一道关于 能源与环境的综 合性试题,既考 查了对三大化石 燃料的认识以及 燃烧产生的环境 问题,又考查了 物质的变化和物 质的组成。加深 了学生对化学与 环境之间相互关 系的理解,认识 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培养了学生 从不同视角对物 质变化和组成进 行深入研究的能 力。 完成时间: 1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错误主要 集中在 B 和 D 两个选项,可 见部分学生不 知道煤、天然 气的组成;不 熟悉酸雨和温 室 效 应 的 成 因;不了解石 油 分 馏 的 原 理。 教学建议: 细化化石燃料 的教学, 不仅 要明确燃料燃 烧对环境的影 响,还要明确 燃料的组成以 及影响环境的 原因。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 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2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一定可以灭 火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一定能 燃烧 【答案】 C 【解析】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但发光 放热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发光, A 选项错误;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剧烈燃烧会引起爆炸, B 选项没有强 调有限的空间, 所以 B 选项错误; 燃 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 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破坏燃烧 的一个条件,一定可以灭火, C 选项 正确;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没 有说明是否含有氧气,不一定能燃 烧, D 选项错误。 此题以燃烧、爆 炸的条件和灭火 的原理为考点, 主要考察学生对 单元重要基本概 念的掌握情况, 强化了学生对燃 烧和灭火概念的 认知,同时使学 生意识到化学是 一门理解应用的 学科,平时学习 要 避 免 死 记 硬 背。 完成时间: 2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一 般。概念掌握 较好的同学 1 分钟可以完成 练习且正确率 较高。部分同 学概念模糊, 思考问题不全 面 , 尤 其 在 BCD 三个选项 中犹豫不决, 耽误了答题时 间。 教学建议: 加 强对基本概念 的教学, 尤其 是概念中的关 键条件, 要通 过不同情境反 复练习, 引导 学生在理解的 基础上记忆。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 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设计合理
3 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 几滴水, 脱脂棉立刻燃烧了起来。下 列猜想错误的是( ) A.可能是水降低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B.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可 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C.可能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达 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过多, 脱脂棉可能不会燃 烧 此题借助过氧化 钠与水的反应考 察燃烧所需要的 条件。重点培养 学生基于证据进 行分析推理并作 出猜想的能力, 较好的形成“ 证 据推理与模型认 知” 这一化学学 科素养, 促进学 生认识化学现象 与模型之间的联 系。 完成时间: 2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正确率较 高。主要是 A 选项的错误很 明显,可见学 生对 “ 着火 点 是物质的固有 属性”很清楚。 部分同学审题 不清,没有关 注到 A 选项, 而是纠结于 D 选项,还是对 灭火的原理掌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书写规范 √ 答案正 确 论述完整 逻辑清晰
【答案】 A 【解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 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所以 B 、C 正确;实验中水过多会吸 收热量, 降低温度, 脱脂棉可能不会 燃烧, D 正确;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 质的固定属性,不会随外界条件改 变,故 A 错误。 握不熟,没有 分 析 清 楚 原 因。 教学建议: 强 化审题能力和 分析能力的培 养,强调做题 时 要 抓 住 关 键。 设计合理
二、拓展性作业(1 必做, 2 选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阅读科普小短文, 回答相关问题: 2022 年 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 幕。开幕式上, 北京冬奥赛场上被点 燃的主火炬引起众人关注。而北京冬 奥会也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 奥运赛事。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所采用 的‘飞扬’火炬采用氢燃料,火炬内置 燃烧系统是一套氢燃料火炬燃烧系 统。燃烧系统包含三部分: 高压储氢 容器、大减压比供氢系统以及氢燃烧 装置。据介绍, 在研制氢火炬时, 最 初有过两种氢火炬方案: 一种是高压 储氢方案,另一种是合金储氢方案。 在综合考量氢在低温下释放的稳定 性后, 最终选择了高压储氢方案。高 压储氢方案, 能够很稳定地在低温下 让氢气从储氢容器里面释放出来,这 是火焰能够稳定燃烧的前提。另外, 根据北京冬奥组委公布的数据, 北京 冬奥会将示范运行超 1000 辆氢能源 汽车,配备 30 多个加氢站,是全球 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 (2)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剂 和光照条件下分解水制氢气。该方案 的优点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镁、铜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 熔炼可以得到镁铜合金,常用于储氢。 熔炼时需通入氩气,其目的是 。 此题以冬奥会火 炬燃料的研发与 应用为素材,主 要考察氢能的优 点及使用的不便 之处,促使学生 关注与化学相关 的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认识节约能 源,保护环境的 重要性, 深刻理 解化学对社会发 展的贡献,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提 出自己的见解。 完成时间: 3 分钟 答题情况: 本题(1)(4) 小 题 回 归 课 本,答题情况 较好,学生对 氢能的优点和 未能广泛应用 的原因掌握较 好。部分同学 第(2) 小题反 应方程式的书 写不规范,缺 少条件、箭头 和配平; 第(3) 小题不清楚金 属与氧气的反 应,失分较严 重。 教学建议: 训 练学生获取和 使用题目信息 的能力; 引导 学生用所学物 质性质解决实 际问题; 规范 化学用语的书 写,确保反应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 范 √ 答案正 确 √ 论述完 整 逻辑清晰 √ 设计合 理
而 高 压 储 氢 的 原 理 是 (用微观粒子的特征解释) (4)你认为火炬研发√队在研制氢 火 炬 时 , 还 可 能 面 对 哪 些 难 题 (填一点即可) 【答案】(1)氢气燃烧时产物环保 无污染, 热值大( 2 )节约 能源 (3)防止熔炼时镁和铜与空气中成 分发生反应 分子之间有间隔(4) 运输,使用安全等问题(合理即可) 【解析】(1)氢气本身无毒,完全 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 两倍多, 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 不污 染空气, 所以它被认为是理想的清 洁、高能燃料。(2)目前的氢能源 主要由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提供, 利 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生产绿 色氢能, 节约能源。(3)金属镁和 金属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空气中 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所以熔炼时 通入氩气可以防止镁、铜与空气中的 成分发生反应; 分子之间有间隔, 所 以高压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 小,便于储存氢气。(4)氢气燃烧 极易产生爆炸, 所以运输和使用安全 是个难题, 此外如何调节氢气火焰颜 色, 保证燃烧时的稳定性也都是研发 √队要攻克的难题。 方程式书写完 全正确。
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 和药品探究二氧化碳与镁的反应, 请 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前必需进行的操作是 (2)装置 C 的作用是 (3)实验时应先 原因是 a.点燃 D 处酒精灯 此题以探究二氧 化碳与镁的反应 为情境, 考察化 学实验设计的基 本方法和思想, 加深对燃烧和灭 火的新认识,注 重对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强调看 待事物应该全面 客观。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能力以及语 完成时间: 5 分钟 答题情况: 关 于 实 验 操 作,第(1)小 题比第(3)小 题 答 题 情 况 好,说明学生 已经熟练掌握 与气体相关实 验 的 设 计 思 想,但对物质 评价主体: √ 师评 互评 √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 范 √ 答案正
b.打开 A 装置中的弹簧夹, 从长 颈漏斗处加入稀盐酸 (4) 实验时可观察到 D 处镁粉燃烧, 有黑白两种固体产生。其中白色固体 是镁的氧化物,黑色固体为 ,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5)通过实验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 的新认识 【答案】(1) 检查装置气密性。(2) 吸收水蒸气。(3) B 排除装置内的 空气,防止镁与氧气发生反应(4) 碳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不是所有 物质着火都可用二氧化碳来灭 (合理 即可) 【解析】(1)该实验与气体密切相 关,实验前必须保证装置的气密性。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 与镁的反应, 所以在发生装置和通入 镁粉之前,有两个除杂装置, B 装置 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C 装置用于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 碳。(3) 装置内有空气,加热时镁 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所以需要先通入二氧化碳, 排除装置 内的空气,防止镁粉在氧气中燃烧。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镁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时, 反应物中 主要含有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 所以一种产物为氧化镁, 另外一种黑 色固体为碳。(5) 通常情况下所指 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本实验 中镁粉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说明燃烧 不一定需要氧气; 由于二氧化碳一般 不助燃, 不可燃, 密度比空气大, 往 往用于灭火。实验中二氧化碳支持了 镁的燃烧, 证明了二氧化碳也可以支 持一些活泼金属的燃烧, 因此当这些 活泼金属着火时, 是不可以用二氧化 碳来灭火的。 言表达能力。 性质的掌握还 不能做到灵活 运用;第(2) 小题和第(4) 小题第 1 小问 正确率最高; 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还是不够 规范;部分同 学在答第(5) 小题时, 审题 不仔细, 没有 结合题目信息 去谈对燃烧和 灭火的 “ 新认 识”,在老师提 醒下可以清楚 表述。 教学建议: 加 强实验教学, 尤其是气体制 备、除杂和检 验的一体化实 验要加强实验 方法和思想的 指导;注重学 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的培养; 训练 逻辑思维和语 言表达能力。 确 √ 论述完 整 √ 逻辑清 晰 √ 设计合 理
三、课外实践作业 (必做)
题号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作业分析 评价设计
1 设计单元思维导图 整合单元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激 发 创 意 和 联 想,发散思维。 完成时间: 5- 10 分钟 答题情况: 同学们设计的 思维导图大多 数美观大方, 主题突出,分 类合理, 关键 词精准。部分 同 学 信 息 量 少,没有涵盖 所有知识点, 互评后进行了 补充完善。 教学建议: 明 确设计思维导 图的画法和布 局,激发学生 发挥联想,鼓 励学生展示个 性。 评价主体: √ 师评 √ 互评 自评 评价标准: √ 书写规 范 √ 答案正 确 √ 论述完 整 √ 逻辑清 晰 √ 设计合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