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14 09: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在二年级下册,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在四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五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 90度后的图形,能从对称、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材关于图形的运动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2、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增强空间观念。从整体上看,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呈现螺旋上升式的递进。整个小学阶段都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地认识、定量的研究还有一定距离。从感知生活中图形变换现象开始,认识平移、旋转。本学段的探究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 90度的图形,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和解决题目。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三角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看一段精彩的视频。观看迪拜旋转大楼的精彩视频。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大楼很精彩,大楼很震撼,大楼还会跳舞,大楼会旋转。
师: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旋转的知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风车、道闸、钟表、秋千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现象吗?出示风车、道闸图片,它们都是绕着什么旋转的呢?
生:它们都是绕一个点在旋转。出示钟表图片,指针是绕着什么旋转的呢?
生:它们都绕一个点在旋转。
出示旋转定义:像风车的转动,道闸的开启,钟表指针的转动,荡秋千,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绕一个点在转动,这就是旋转。
师:再观察两个风车在转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是绕一个固定的点在转动。
师:这个点,在数学上叫它旋转中心。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现象。
3、出示两个风车转动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和钟表指针旋转方向一致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转动的是逆时针旋转方向。
4、师:放在钟表里感受一下。指针绕 O点顺时针旋转,学生跟着指针转动,自己用手指模仿一下顺时针旋转方向;指针绕 O点逆时针旋转,学生跟着指针转动,自己用手指模仿一下逆时针旋转方向。
5、出示钟表旋转角度不同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两个钟表旋转的角度不一样。出示例 1 从“12”到“1”,指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生:旋转了 30度
师:指针绕点 O旋转一周是 360度,从 12到 1旋转了 360度的十二分之一,就是 30度。
师:你能把这三句话补充完整吗?从“1”到 “ 3 ”,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从“3”到“ 6 ”,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90°;从“6”到“12 ”,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180 ° 。
师:在这里我们把点 O称为旋转中心,顺时针逆时针称为旋转方向,角度称为旋转角度,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为旋转三要素。师板书旋转三要素。
小结:在描述旋转现象时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要把一个旋转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6、师出示炮台和坦克,让学生发出指令,击中坦克。第一个绕O点顺时针旋转 30°,学生解释。第二个绕 O点逆时针旋转 120°。
师:还可以怎样击中?
生继续回答:绕 O点顺时针旋转 240°。找学生来填空。车辆分别从左右通过车杆,车杆如何发生变化。生一一回答。
7、出示例 2 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如图),
借助三角尺每次在方格纸上绕 0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并思考以下问题。旋转时
(1)、中心点有什么变化?
(2)、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是如何旋转的?旋转后三角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化?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学生汇报。
师总结:图形旋转后
1、中心点的位置不变
2、旋转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师:这就是旋转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钟摆绕点 O( )时针旋转不超过 5°;钟摆绕点 O()时针旋转不超过 5°
2、风车绕点 O( )时针旋转()°;风车绕点 O()时针旋转()°。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精彩的旋转现象,一起来感受一下。
提升题目: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旋转》课后反思
提起“旋转”一词,学生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风扇、风车、钟表指针在自由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我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学生初步感知提起兴趣后,我再揭示课题,在练习中设计像车杆、荡秋千这类的运动,让学生明白这些运动也属于旋转,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在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后,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旋转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图形旋转性质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旋转三角尺,让学生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让学生理解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也要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探究旋转特征时候,我让学生先阅读题目要求,再理解题目的意思,让学生先思考,旋转后图形在哪里,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旋转后三角形的每条边旋转了多少度,旋转后每条边上的点旋转了多少度。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发现图形学转后,图形的位置变了,图形的中心点不变,图形旋转后每条边分别旋转了 90度,边上的每个点也分别旋转了 90度。最后学生总结,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只是位置改变了。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辨析中挖掘出旋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