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1.8测试“过山车”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1.8测试“过山车”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9 11:00: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物体的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物体的运动
主题概述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初步形成科学认识。同时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体会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的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1)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2)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学习内容: (1)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2)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 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三、学业要求: (1)能说明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和特点,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对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概括不同运动的特点。 (3)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式。 (4)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 (5)能完成实物模型制作,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8 课,以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为线索,从三个层面进行编排。第一层面(1~6课),从物体的位置、物体运动形式、物体运动快慢等方面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第二层面(第7课),针对具体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利用给定材料,进行设计、制作、评价、改善科技作品,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第三层面(第 8 课),在观察、测量、比较中综合应用单元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运动有着许多生活经验,比如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物体笔直前进,有的物体绕弯前进;有的物体运动得比较快,有的物体运动得很慢。尽管如此,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他们往往习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臆测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等。通过本单元机械运动系统学习,帮助学生对运动有初步的科学认识。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1.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3.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5.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二、科学思维 (1)运用观察、分析、描述、测量、比较等方法逐步对物体运动形成科学认识。 (2)用发散和聚合思维方式参与技术设计项目,了解和领悟技术工程的一般方法。 三、探究实践 1.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2.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3.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5.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四、态度责任 1.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物体的运动》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运动和位置(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1)知道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1 实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知道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1实验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2)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这些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知道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实验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是怎样运动的?(1)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知道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1实验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知道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1实验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的快慢(1)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1)知道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2)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1实验课我们的“过山车”(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吗 让我们来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吧!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1实验课测试“过山车”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 体运动的快慢。“过山车”做好了吗 让我们用小球代替“小车”,观察它吧。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测试“过山车”》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2.科学思维:
用观察、测量、比较方法分析判断物体位置、运动路线和运动快慢变化。
3.探究实践: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4.态度责任: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小球的位置、运动路线,测量小球的运动快慢。
难点:测量和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改进过山车。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描述小球位置 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运动位置 能 基本能 不能
描述小球运动路线 能否熟练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能 基本能 不能
比较运动速度 能否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测试物体运动速度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过山车,我们已经做好了。根据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课后我们对过山车做了哪些改进?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改进的地方,如增加坡度和轨道长度。 改进后的过山车符合设计要求吗?出示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让我们用“小球”代替山车进行测试观察吧。 由上节课的课后动手实践活动导入,聚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根据课堂评价,主动改进自己模型。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描述小球位置 1.任务: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2.回顾:怎样描述物体位置? 明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运动位置。 为准确描述物体位置,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明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4.测试指导 ①将方向盘的中心点对准“过山车”的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 ②用橡皮泥在轨道上任取几个点,测量小球的位置和距离。 播放视频《描述小球的位置》 5.温馨提示 小球和起点之间的距离,是指小球离开起点的实际运动路程。 6.任取几点描述小球位置记录表 活动评价二:描述小球运动路线 1.任务: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 2.回顾: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明确: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如何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明确:在标签纸上标明A、B、C、D等字母,分别贴在轨道不同处,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在不同段的运动形式。 4.小球从高处滚落后的运动路线观察记录 活动评价三:比较运动速度 1.任务: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2.回顾: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 明确: ①相同距离,比时间 ②相同时间,比距离 3.测试指导 ①用软尺量出距离起点相同的位置,分别放上橡皮泥,作为终点。 ②用秒表测出小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 ③测试3次,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的运动速度。 4.实验3次,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记录表 温馨提示:3次实验数据不一样时,选择中位数。 思考:在小球运动距离和时间都不一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比较“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播放视频《不同距离、时间如何比较小球的速度》 活动一:旨在引导学生以“过山车”轨道起点为中心,借助方向盘来判断方向,用细绳和软尺测量距离,从而描述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 活动二:引导学生将小球看成一个 点,观察整个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路线,判断其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活动三:指导学生用两座过山车,相互合作完成物体运动速度测试。 活动一:考查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运动位置。 活动二: 考查学生能否熟练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活动三:考查学生能否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测试物体运动速度 。
(三)拓展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明确:可以增加起点高度;可以将弯道变直道等。 让学生知道一项工程要不断改进完善。 对学生好的建议及时采纳。
(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测试“过山车”时,应以_________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2)测试“过山车”时可以用 __________ (仪器)测量小球滚完全程的时间。
(3)测量“过山车”轨道长度时,应选用细绳和_________。
2.判断题
(1)只用直尺就可以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 )
(2)用增加起点高度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制作的过山车运动得更快。( )
(3)过山车制作完成后就没办法改进了。( )
(4)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需要让小球从最高处滚下。( )
3.选择题
(1)这个轨道的“起点”在“终点”的( )方向,图中的小球在“终点”的( )方。
A.西北 B.东南 C.西
(2)测量这个轨道长度的方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用直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
B.先用棉线“测量”轨道,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
C.用直尺紧靠轨道分段测量
【综合实践类作业】
试着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大小比较小球在不同的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
参考答案
1.(1)起点 (2)秒表 (3)软尺
2.(1) (2)√ (3) (4)√
3.(1)AC (2)B
七、板书设计
测试“过山车” 位置 物体运动 路线 速度
八、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研究主题,在第 1~6 课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及运动的快慢等,在第 7 课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了一个“过山车”并且完成了评价。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利用自制的“过山车”,从物体的位置、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这三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同时,本课也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作品优化改进。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即借助方位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利用秒表和软尺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本课的学习是复习回顾也是迎接挑战,是运用知识也是体验成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8.测试“过山车”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本单元旨在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初步形成科学认识。同时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体会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的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单元教学结构图
物体的运动
运动位置(方向+距离)
变了→运动
没变→静止

运动形式(平动、滚动、摆动、振动、转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运动快慢
相同距离,比较时间
相同时间,比较距离
时间、距离不同,比较速度
制作过山车
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用观察、测量、比较方法分析判断物体位置、运动路线和运动快慢变化。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新知导入
过山车,我们已经做好了。根据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课后我们对过山车做了哪些改进?
增加坡度和轨道长度
新知导入
改进后的过山车符合设计要求吗?
“过山车”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新知导入
让我们用“小球”代替山车进行测试观察吧。
测试观察
新知讲解
活动1:描述小球位置
任务: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怎样描述物体位置?
方向
距离


位置
新知讲解
为准确描述物体位置,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活动1:描述小球位置
新知讲解
活动1:描述小球位置
测试指导
①将方向盘的中心点对准 “过山车”的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
②用橡皮泥在轨道上任取几个点,测量小球的位置和距离。
新知讲解
活动1:描述小球位置
新知讲解
活动1:描述小球位置
温馨提示
小球和起点之间的距离,是指小球离开起点的实际运动路程。
新知讲解
活动1:描述小球位置
方向 距离(厘米) 位置描述
1
2
3
理由 物体的位置可以用_______和_______来表示。 任取几点描述小球位置记录表
西南
19
小球位于起点西南19厘米处
方向
距离
新知讲解
活动2:描述小球运动路线
任务: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新知讲解
活动2:描述小球运动路线
在标签纸上标明A、B、C、D等字母,分别贴在轨道不同处,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在不同段的运动形式。
如何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新知讲解
从运动路线看 理由
AB段
BC段 CD段 小球从高处滚落后的运动路线观察记录
物体在直线轨道做直线运动;物体在曲线轨道做曲线运动。
活动2:描述小球运动路线
新知讲解
活动3:比较运动速度
任务: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新知讲解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
活动3:比较运动速度
①相同距离,比时间
②相同时间,比距离
新知讲解
活动3:比较运动速度
①用软尺量出距离起点相同的位置,分别放上橡皮泥,作为终点。
②用秒表测出小球从起点到达终点的时间。
③测试3次,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的运动速度。
测试指导
新知讲解
“过山车” 相同距离(厘米) 运动时间(秒) 选择数据 快慢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号
2号
我们采用的办法是:运动相同_______,比运动______。 实验3次,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记录表
4
5
5
5
5
104
4
4


距离
时间
4
温馨提示:3次实验数据不一样时,选择中位数。
活动3:比较运动速度
新知讲解
活动3:比较运动速度
思考:在小球运动距离和时间都不一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比较“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新知讲解
拓展活动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增加起点高度
将弯道变直道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测试“过山车”时,应以_________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2)测试“过山车”时可以用 __________ (仪器)测量小球滚完全程的时间。
(3)测量过山车轨道长度时,应选用细绳和_________。
起点
秒表
软尺
课堂练习
2.判断题
(1)只用直尺就可以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 )
(2)用增加起点高度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制作的过山车运动得更快。( )
(3)过山车制作完成后就没办法改进了。( )
(4)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需要让小球从最高处滚下。( )




课堂练习
3.选择题
(1)这个轨道的“起点”在“终点”的( )方向,图中的小球在“终点”的( )方。
A.西北
B.东南
C.西
(2)测量这个轨道长度的方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用直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
B.先用棉线“测量”轨道,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
C.用直尺紧靠轨道分段测量
A
C
B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板书设计
测试“过山车”
物体运动
位置
路线
速度
作业布置
试着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大小比较小球在不同的过山车上运动的速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