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曹操献刀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06: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导入: 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史文人的生花妙笔之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喧嚣似乎在我们的身后归于沉寂,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也沉沉睡去,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火烧赤壁的热浪依旧会扑面而来,依稀会看到提着刀剑的三国英雄正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解读课文,品读曹操,悟读英雄。 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
  而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如今,都已沉沉睡去
   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
    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曹操献刀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共120回。该书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的斗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内容了解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趁机割据,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的故事。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在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然后在班里求助。
2、梳理情节 (1)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 要求: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四部分)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可参考课后一题)先自己仿写,然后在组内交流?,组内选出最佳答案的展示 。 示例: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蕫贼孟德献刀?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情节:

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孟德献刀欲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品评曹操  在本课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解读
人物形象什么对象怎么刻画鉴赏评价依
据情节叙述人物描写  方法提示:鉴赏人物形象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①神态、动作描写(对比):
“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
②语言描写:
“……还能哭死董卓否?”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识大义
有谋略
勇猛
有胆识
——体现其英雄的一面借刀

①动作描写:
 “操径入”
②语言描写:
“马羸行迟耳。” “愿借试一骑。”
③心理、动作描写:
 “操暗忖曰……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④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操又思曰……曹操背后拔刀……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勇敢果断
善度势情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汉献刀

①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②侧面烘托:
“愿弃一官,从公而逃”智谋机警,
非凡的远大志向,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遇陈宫

①语言描写: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②动作描写: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③侧面烘托:
“宫曰……”“陈宫寻思……”多疑、狡诈、残忍、自私——体现其奸枭的一面杀伯奢一、本课中的曹操借 刀:志大才高,胆识过人。
献 刀:机智果断,临危不乱。
遇陈宫:视死如归,胸怀大志。
杀伯奢:奸诈多疑,自私残忍(心狠手辣)。
故曰:乱世之奸雄!
  小说中还有其他表现曹操性格的经典章节吗?  第一回 宴桃园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操幼时……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失去了理智的曹操近乎疯狂,滥杀无辜,显得残暴不仁?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却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方到门道边,城门上崩下一条火梁来,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那马扑地倒了。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须发,尽被烧伤……直混战到天明,操方回寨。主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狡猾、多疑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操教军士将束草周围举火,众将校鼓噪直入……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火起,急来救应。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眭(suī)、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奸诈狡猾、多疑残忍品评曹操:奸雄 乱世之多疑
狡诈
残忍
自私识大义
勇敢果断
随机应变——性格的双面性!二、《短歌行》中的曹操。
【齐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短歌行》看曹操:
①有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②有一统天下的文韬武略;
③有求贤若渴的热情真心;
故曰:治世之能臣。(三)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满。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自幼放任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许劭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认为,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他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易中天《品三国》

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基础。
(3)对建安文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同时也糅合了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深度探究*主旨探讨*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三国演义》中,作者对曹操的描写有不少是虚构的。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三、悟读英雄: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学生活动:讨论、展示】
【个人观点】:
几个问题我们共同思考探讨:1.英雄的标准是什么?2.哪些人称得上英雄?曹操呢? 3.“英雄”在今天的时代意义。
(一)英雄的常规解读。
(三国)刘邵《人物志》:“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两者兼得,方为英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之曹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英”,才能或智慧出众的人;“雄”,强有力的人;“英雄”,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
这些解释似乎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了,所以项羽是,曹操也是。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希特勒、东条英机也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之人,亦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却绝非英雄,这些开历史倒车、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只能是不折不扣的“屠夫”!所以,“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曹操们虽说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抱负中多有一己私利,个人野心,顶天算个威震一时的“枭雄”或“豪杰”而已。(第二课中的李逵自然也算不得英雄)
(二)我对英雄的个性解读。
(法)罗曼?罗兰《〈名人传〉序》:“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英雄”(义项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汉语大词典》:“英雄”(义项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或群体。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 我深以为然!英雄还必备“高尚”的心灵和情操,我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大公无私的胸怀,二是光明磊落的襟怀,三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他们,心系他人大众,无私奉献,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以仁德道义感天下,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才是天地的脊梁,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三)英雄的时代解读。
岁月在流淌,时代在变迁,“英雄”在我们当今时代也被赋予了新的具体内涵。
和平年代,发展是主流,也许我们不必“强力勇武”,但我们一定要有“过人的本领”才能为国家、社会作贡献;和平年代,少有生与死的考验,但我们却常常经受困难与挫折的磨练,所以,“永不向困难低头”更能体现时代精神;物质时代,利益至上,人情淡薄,自私冷漠,更需要“大公无私的胸怀”感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动人,“悲天悯人的情怀”暖人。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呼唤英雄,你我,皆可成为英雄!
 【作业】以“英雄”为话题,写一段精彩的感悟(100字以上,400字以内)。
 拓展练习:  祝愿同学们能自由、快乐地遨游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海洋之中,认真汲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