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3 21:5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学校单元教案
单元 第八单元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经验,重点要从识字、写字,过渡到对词句的把握,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本单元,要求孩子们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那就是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学会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积累这样的词句,进一步生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外,要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意愿,丰富他们的见闻和感受。
单元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9个字,会写29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3、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4、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2.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德育目标 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章节(篇目) 教学方法与策略 课时安排
24.司马光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2.借助图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
25掌声 1.带着问题理解课文意思。2.比较阅读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变化。 2
26 灰雀 1.多元认字,指导写字。2.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爱鸟护鸟的心理。 2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默读课文,联系事情背景理解课文。2.查阅资料了解人物事迹。 1
口语交际-请教 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1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怎么玩的?心情怎样?然后练习写一写。 2
语文园地 1.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默读、辨析近义词,学会分类。2.诵读名言,背诵名言。 2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24 司马光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重点研读故事的高潮部分,理解全文大意,掌握全文的主旨。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感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学习美好品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充分朗读文言文,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儿时的司马光在危机时刻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动脑、奋不顾身的美好品质,对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产生兴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言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预习本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过程一 古今对比,揭示课题1.出示“司马光砸缸”情境图,引出故事提问: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看来司马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1)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2)出示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古今对比,初谈特点。(1)揭示课题。引导:今天咱们来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一起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2)初步感知。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3)揭示文体。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一、二年级都读到过,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自读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朗读,随文识字。(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读的生字及注音的字。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sī diē jiē qì chí wènɡ bènɡ司 跌 皆 弃 持 瓮 迸(2)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重点强调“瓮”“迸”的读音,提示多音字“没”在本课中读mò。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生字的意思。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1)教师范读。提问: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老师来读一读,你们仔细听,好吗?(2)学生跟读。预设:老师读得跟你们一样吗?你们听出了什么?(停顿)小耳朵真灵,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来停顿。想不想学一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则小古文?(3)出示课文朗读停顿的参考,学生练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多种形式展示读。(同桌互读、开小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三 理解大意,感受品质1.借助注释,试说大意。自学提示:你能自己读懂这个故事吗?可以借助课本中的图画,也可以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不懂的地方,用笔画上记号。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1)教学“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2)教学“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提问: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做的? 用文言文中的句子来回答。3.人物对比,感受品质。(1)关注“众人”的表现:大家是怎么做的?重点点拨“弃”:“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离开)那你能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吗?请你用上“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小结:一个“弃”字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混乱的画面,文言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2)关注司马光的表现:大家慌乱一片的时候, 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你来读,并用动作演示。随机采访:司马光你为什么不跑啊?当你持石击瓮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呀?咱们一起配上动作读一读。(3)感受品质。提问: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小结:正因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那个小孩得救了。借助插图和注释,我们用现代文理解了这篇文言文,老师要为你们点赞。四 关注字形,指导书写1.字形教学。(1)要求会写的字,读一遍。(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3)反馈指导:“庭”,里面是“廴”,不是“辶”;“登”,右上部的书写笔顺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2.写字指导。(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2)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反馈评议。(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众——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弃去   持 击 破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通过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3.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本课会写字,请学生将字填入对应的括号中,齐读。登  庭  跌  众  持  弃  司(  )马光  群儿戏于(  ),一儿(  )瓮,足(  )没水中。(  )皆(  )去,光(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二、再读课文,了解司马光救人的过程。1.课件14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思考之后,同桌交流。可以把小孩跌落水中后,文中人物动作的相关词语圈出来,多读几遍并体会。2.组织学生交流圈画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预设一:学生圈画“众皆弃去”。(1)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瓮”。那课文中的“瓮”到底有多大 预设1:通过看插图发现,这个“瓮”比司马光还高。预设2:小孩子一掉进“瓮”里,就会被淹没,甚至会被淹死。(2)提问:此时此刻,这个孩子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学生自由说。预设:情况危急,需要立刻解救落水的小孩。(3)过渡:面对这么危急的情况,其他孩子是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小孩当时的表情和反应,比如:有的吓哭了,有的哭着喊着跑去找大人。预设二:学生圈画“光持石击瓮破之”。(1)提问: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其他孩子都慌了,吓跑了。这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句子。提问:这时你看到了怎样的司马光 (相机板书:沉着冷静)(3)提问: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司马光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学生自由说)此时此刻,你看到了怎样的司马光 (相机板书:聪明机智)(4)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3.齐读课文。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 学生自己练说。2.指名说,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点评标准如下:(1)能把故事说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流畅。(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3) 能够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表情、语言、心理等)。四、通过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1.出示文言文和学生所说的故事内容。(课件16)2.学生默读,对比、交流两者的不同。。3.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方法1: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方法2:借助注释、插图、听过的故事等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方法3:和现代文比一比,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4 司 马 光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25 灰  雀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过程与方法:1.熟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2.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对少年的爱护,以及少年诚实的品质。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读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体会不同爱的表达方式,明白我们要顺应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本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2.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灰雀图片)同学们喜欢鸟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一种鸟——灰雀。看,它们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很丰富,叫声很悦耳。跟它们打个招呼吧!2.板书课题,齐读。教师板书,引导学生一起书空,并相机讲解: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小”加“隹”就是表示短尾巴的小鸟。它是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字。3.读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导朗读。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列宁  胸脯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诚实(1)指导朗读易读错的字音:宁(nínɡ)、胸脯(xiōnɡ pú)、渣(zhā)。强调:“脯”读第二声。“胸脯”在哪?拍拍自己的小胸脯。讲解:“胸、脯”这两个字都是月字旁,(出示“月”的甲骨文)在古代,“月”大多数是“肉”的变形,与身体器官有关的字很多都有月字旁,我们一起找找。(老师做动作,指脸、脖子、背、胳膊、腰、腿、脚等,学生说出相应的部位)(2)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白桦(huà)树”“婉转(wǎn zhuǎn)”的读音。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围绕灰雀讲了一件什么事。(1)课文除了讲灰雀外,还讲了两个人物,把这两个人物画出来。(2)课文围绕列宁、灰雀、男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试着填空。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列宁很喜欢它们。一天,列宁发现(其中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原来是小男孩(捉走了)。列宁与小男孩交谈了一番后,第二天,小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3)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依据这三个表示时间的短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三 自读自悟,体会喜爱1.思考:这是怎样的灰雀呢?2.理解“惹人喜爱”。(1)抓住漂亮的外形、活泼的动态、婉转的歌声三个方面来写灰雀的惹人喜爱。①抓住“粉红”“深红”两个词体会灰雀漂亮的外形。②抓住“来回跳动”体会灰雀活泼的动态。教师引导想象。③引导学生借助词典理解“婉转”。婉转: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如,措辞~。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如,歌声~。(2)指导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3.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1)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抓住“每天”“每次”“都”等词语体会喜爱之情)(2)理解“仰望”,结合注释做动作。仰望:抬头向上看。拓展: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向下看(俯视)向远处看(远眺) 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3)创设情境朗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第1、2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第3~5句)。四 识认生字,指导书写1.自主观察,发现字的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3.指导分类。(1)左右结构的字:郊、粉、粒、冻、冷、惜、诚,教师重点指导“郊”“粉”“粒”左边的最后一笔都由捺变成点,左右部分可以写得紧凑些。(出示田字格中的字)(2)易错字:“养”的上边部分是羊字头,有三横;“或”不要少写一撇和一点;“男”字中,“田”中间的一竖和“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4.学生练写。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5 灰 雀灰雀惹人喜爱     列宁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3.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教学过程一 抓住细节,揣摩心理1.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列宁的句子画上横线,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预设:(1)从行动上: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可见树林的每一个地方列宁都找了,还没有找到灰雀,他心里十分担心。他可能会边找边自言自语:“我心爱的灰雀,你到哪里去了呀?”(2)从语言上。(课件出示)·“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引导学生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思念,情不自禁地说出心中的遗憾。(3)指导朗读。  2.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男孩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抓住男孩的语言,揣摩男孩的心理。(1)抓住省略号体会男孩的心理。男孩说:“没……我没看见。”(2)抓住两个“一定”,指导读出男孩下决心要把灰雀放回来的心理。·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指导读出语气的不同。抓住感叹号,关注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体会男孩下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3)根据男孩的语言,请学生加上人物的动作、表情,上台说说男孩当时的心理。ɑ.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能说谎话,怎么办?b.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c.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待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d.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却不捉它们,只期望灰雀自由自在、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必须要把它放回来。(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十分喜爱灰雀的。二 角色扮演,体验情感1.加提示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急切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支支吾吾地)说:“没……我没看见。”列宁(失望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看看列宁,(坚定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惊讶地)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3.去掉提示语,小组内合作表演。提示:通过语气、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4.全班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三 升华情感,拓展练笔1.感悟品质。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小男孩的诚实。(1)指名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2)学生交流。思考:小男孩站在白桦树下低着头在想什么?从列宁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3)再读提升。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情感变化,读出欣慰之情。2.拓展练笔。(1)创设情境: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又在枝头欢唱跳跃了。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小灰雀,你会对列宁说些什么?或者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动笔写一写。(2)自由练笔。(3)小组交流。(4)师生点评。3.积累提高。请学生课后搜集列宁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演一演。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5 灰  雀列宁灰雀(惹人喜爱)     捉放回     小男孩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刚”等10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过程与方法: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研读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白求恩答复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负责、对同志极度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无私奉献、国际主义精神。 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深入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其负责、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
教学准备 1.课时预习卡。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质疑问难1.课件出示手术台和阵地的文字及配图。思考:经常出现在这两个地方的是什么人?2.补充“就是”,完成课题,齐读课题。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里,有一个人在不间断的69个小时里,始终站在手术台前给病人做手术,他心里时刻想着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这个人是谁呢?3.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2)自主交流。4.默读课文,选词填空。连续  继续  陆续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战斗非常激烈。我军伤员陆续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大夫不顾环境险恶,坚持留在手术台旁继续工作。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二 合作探究,识字读词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识字学词。(1)认读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战斗 当头一棒 白求恩 大夫 血丝撤走 危险 瓦片 布帘 迅速 争分夺秒①标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分组自学。②认读多音字“斗”。1939年春,齐会战斗(dòu)打响了。“斗”的另一种读音是什么?可以组什么词语?(指名说)③认读多音字“大”。大人 大家 大夫 山大王指名读词,教师相机指导:“大夫”有两种读法,指医生的时候读“dài fu”,指古代官职的时候读“dà fū”。(2)读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①学生读句子,分组交流,弄懂词语意思。②尝试用“争分夺秒”说一句话。(学生自由说)3.理清脉络:词语、句子读好了,接下来,请5名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1)指生分读各个自然段。(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提取关键词:齐会战斗、激烈、两天两夜、撤走、炮弹、争分夺秒、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3)小组交流,说说你对白求恩有怎样的印象。三 联系背景,了解大意1.出示“导读提示”: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运用“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的方法来理解。2.默读课文,走进故事,再次感知内容。(出示默读要求)·了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聚焦、探究重点。(1)出示齐会战斗概况,联系文本了解事件的起因。①读第1自然段,理解“挨”及“挨了当头一棒”的意思。②读第2自然段第1句话,想象齐会战斗的惨烈战况,初步了解白求恩就是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手术台”离火线不远,是为了让伤员得到最及时的救治。(2)师生交流白求恩相关资料。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医学博士。1938年,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3)聚焦重点问题: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背景:齐会战斗   战斗激烈,形势紧张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术、斗”等10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2.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重点朗读,感悟品质1.默读全文,了解白求恩的处境和他的表现,用横线画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1)出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2)出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2.男女生对读,初步了解白求恩的高贵品质。3.结合插图和重点语句,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1)结合插图,再现情境,读懂白求恩是“怎么做的”。引导:就在这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白求恩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是怎么做的呢?①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白求恩的语句。圈出白求恩的动作(“接过、取出、丢”等),感受其技术纯熟、动作敏捷。②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想象:尽管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敏捷。(2)聚焦重点,结合处境,读懂白求恩是“怎么说的”。·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①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与卫生部部长的对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②进入角色,展开想象: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读懂他的“心里话”。预设:此刻战况紧急,他想到了伤员——伤员应该撤走;也想到了自己——我个人不能撤走,要和战士们在一起。③读读白求恩谢绝撤退的理由,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含义。“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提示:战场是战士们要坚守的阵地,那么作为医生,守护在救死扶伤的手术台旁,这也是要坚守的原则;既然战士们没有离开战场,依然有人员伤亡,那么医生就应该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3)回归整体,读懂白求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①出示第2、4自然段中含有“仍然”的语句,对比着读一读,理解白求恩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但不变的是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②联系第5自然段,想象朗读,再说说你的感受。预设: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我感受到他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对伤员的极端负责,这正是他坚持“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表现。4.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 提示:教师可指导朗读或范读,把形容危急情形的词句读得急促有力,并有意识地突出强调白求恩镇定自若、坚守岗位的表现。二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联系全文及资料,解决疑问:为什么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坚持“手术台就是阵地”?体会他身上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2.补充阅读白求恩的书信。1938年8月21日今天动手术,我的确累了。一共做了十个,其中五个是重伤。……尽管我的确是很累了,但我从来没有像这样高兴过,我十分满足,我尽了我的一份力量,我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特别是看见自己的生活是如此充实,工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九点钟,没有一分钟的时间白白度过,这里需要我。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能和这样一些以共产主义生活方式(我指的不是谈吐方式和一般所谓理性思维方式)生活的同志在一起,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他们的共产主义是又简单、又深刻,像膝关节颤动一样的反射动作,像肺呼吸一样用不着思索,像心脏跳动一样完全出自自动。他们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他们的爱能包容全世界。还说什么不懂感情的中国人!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富于人性的同志们。他们遭遇过残酷,可是懂得什么是仁慈;他们尝受过苦痛,可是知道怎么笑;他们受过无穷苦难,可是依旧保持着他们的耐性、乐观精神和静谧的智慧。我已经爱上了他们,我知道他们也爱我。3.思考:了解了白求恩的革命经历,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白求恩是一名富有同情心和使命感、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白衣战士。)三 指导书写,抄写词语1.指导写字。学生练写,全班展评。2.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词语。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背景:齐会战斗   战斗激烈,形势紧张 白求恩:在战火中做手术  镇定、坚定,无私奉献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推荐观看电影《白求恩大夫》,更多地了解白求恩。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27* 一个粗瓷大碗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粗瓷大碗”背后的感人故事。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对赵一曼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的理解。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默读掌握课文大意,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粗瓷大碗”背后的感人故事,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1)出示一个粗瓷大碗图片,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它的样子以及用途。板书:一个粗瓷大碗(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了解它与平时使用的碗有何不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①学生自由讨论。②教师总结。陈列位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外形特征:粗瓷,大使用情况: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仅仅用过一次板书:赵一曼2.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1)出示赵一曼的相关资料。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寇作战时被俘,1936年8月就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2)提问:课前大家还收集了有关赵一曼的哪些故事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的?①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方法。②分享赵一曼的其他事迹。③初步体会人物形象。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识记生字。(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指名学生用多音字的两个音说句子。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问题可分解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为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三 再读课文,探究解疑1.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1)课件出示第2~4自然段,交流讨论。①从第2自然段中的“早就”“一直”“好不容易”“连忙”这些词中可以知道赵一曼将自己的碗送给了新战士,自己一直没有碗。所以通讯员找到碗后连忙给她送过来。 板书:送碗②朗读第3、4自然段中赵一曼和通讯员的对话,感受赵一曼语气的坚定,她以为这个碗是从别的同志那里得到的,所以让通讯员还回去。 板书:还碗(2)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交流讨论。①第5自然段中“盛了满满一碗”透露出通讯员对赵一曼同志的爱戴,从“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里“该”这个字,可以看出,赵一曼一直都没有吃饱,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 板书:盛饭②第6自然段中“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也表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和同志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③第7自然段中“轻轻走进”“趁人不注意”“倒”“盛”,描写了赵一曼悄悄倒回高粱饭的过程。板书:倒饭④第8自然段通过对老李的神态描写——“眼里却含着泪花”,可以看出老李内心的感动,也从侧面烘托出赵一曼的高尚品质。(2)课件出示第9~11自然段,交流讨论。①朗读小通讯员和赵一曼的对话,感受小通讯员“直叫”中的着急和关心,以及赵一曼“笑”中的期盼。板书:直叫 笑②理解赵一曼说的话“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思考:碗是真的丢了吗?什么时候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呢?四 总结课文,感情升华1.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关键词句中能看出赵一曼怎样的品质。提炼故事情节:①把瓷碗给公用。②把高粱米饭倒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③笑着回答通讯员的抱怨。 总结:感受赵一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品质。板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2.根据板书,学生再次讲述课文中的故事。3.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像赵一曼这样的人?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口语交际:请教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2.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文明礼仪教育。 通过小视频或者图片出示生活中人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缺乏文明礼貌的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没有文明礼貌的求助成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做文明小学生。
教学重点 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教学难点 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说清问题1.教师用自己遇到的真实问题向学生请教,展开交际,走进话题。教师提问:下午放学的时候,我经常会遇到家长没有按时来接孩子的情况,学校要求学生没有离校,老师是不能先走的。我现在向你们请教,如何让家长按时来接你们?2.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问题。3.出示教材中的泡泡框,请学生默读泡泡框里的内容,一边读一边思考,泡泡框中的文字是怎样把自己的问题讲清楚的?指名学生尝试把问题说清楚,老师相机点拨方法。(方法:先说问题再举事例。)·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邻居小辉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我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4.请学生按照他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问题。自主练习把问题说清楚,再抽查是否能把问题说清楚。二 创设情境,学习请教1.看微课,掌握方法。(1)播放天天请教老师的视频。向人请教要注意些什么呢?(微课内容:老师正在打电话,天天去请教老师。)天天:周老师,您好!周老师,您好!(提高音量)老师:天天,等一会儿。老师:有什么事吗?天天:周老师,您能帮帮我吗?老师:什么问题,你说说看。天天:我的邻居借了我的足球好多天了,到现在都还没有还给我,提醒他还,我怕显得我小气;可是又担心他一直不还,我该怎么办呢?老师:你去找他踢足球……天天: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谢谢老师,老师再见!(2)相机拓展向陌生人请教应该怎样称呼,向十分熟悉的人请教又怎样称呼。复习学过的有礼貌的表达方式。(3)相机拓展请教时别人不方便的话,知道寻时机和耐心听都是有礼貌的体现。(4)总结请教他人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2.模拟情境,运用方法。(1)模拟情境,明确请教要点。①引导:请教过程中,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不如大家来演一演吧!请大家默读课本中第一个泡泡框里的内容,如果你是情境中的“我”,遇到了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向同学请教呢?②出示模拟情境的要求。ɑ.明确分工:同桌之间先确定好扮演的角色,一人扮演情境中的“我”,一人扮演被请教的人。b.身临其境: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想一想,在请教过程中,“我”可能会怎么说。c.实战演练:模拟情境。③同桌之间模拟演练,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④指名表演,围绕三条注意事项进行评价,教师相机点拨。(2)模拟情境,初探追问方法。①请大家默读课本中第二个泡泡框里的内容,想想“我”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默读,指名回答。②引导模拟情境:请同学们就这个难题向同桌请教,请教的过程中要注意我们刚才说的三点。同桌之间模拟演练。③指名表演。相机提问:你问的问题得到解决了吗?如果还有疑问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交流。·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3)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引导:就刚才情境中的问题向组员请教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练习追问。①指名1~2个小组展示。②相机点拨:追问的时候要注意时机,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4)教师小结:可以通过追问来解决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请教他人还要有礼貌、会追问。三 延伸练习,学会请教1.带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四人小组里向他们请教。2.请三组学生现场展示,其他学生评价。3.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解决,你们还可以去请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请  教请教:选准时机、说清问题、真诚致谢追问:注意时机,不打断别人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善于观察、愿意分享。 展示掰手腕、坐过山车、丢沙包等游戏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当时玩的情景并写下来读给大家听,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就有发现和收获,愿意分享是快乐的。
教学重点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贴鼻子”游戏视频。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过程一 看图交流,激发兴趣1.师生交流。师:你平时喜欢玩什么?你当时是怎么玩的?2.看图说话。师:教材插图上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图一:课间和同学掰手腕。图二:节假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动物园,看考拉。图三:周末和爷爷一起钓鱼。图四:节假日和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园坐过山车。3.学生交流。师:这些你玩过吗?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有没有哪次让你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和同学交流一下。二 微课示范,学习表达1.微课展示:“贴鼻子”游戏。2.回顾介绍。师:这位同学把自己是怎么玩的介绍清楚了吗?他是怎么介绍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3.出示微视频中介绍“贴鼻子”游戏的片段。小明害羞地走了上去。一开始,老师先把红领巾叠成好几层,把他的眼睛蒙住,然后让他站在原地转上10圈。转上几圈后,小明已经有点晕乎乎的,晃来晃去,课堂上一片笑声。10圈转完了,老师把假鼻子递给小明。这时候,只见他拿着假鼻子东摸西摸,就是不敢贴,老师说:“快要倒计时了,5——4——3——2——1!”小明听见倒计时,不知所措地把假鼻子贴了上去。台下顿时一片笑声。最后,小明解开红领巾,发现假鼻子贴到额头上去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4.出示《贴鼻子》思维导图。一开始    眼睛蒙住,原地转圈↓         ↓这时候 东摸西摸,不知所措地贴 ↓         ↓最后 解开红领巾,不好意思地笑三  设计导图,自由习作1.制作习作思维导图。(出示制作思维导图的要求)(1)要用上表示事情先后顺序的词语。(2)要用上描写动作的词语。2.完成思维导图。(出示范例)3.出示习作小贴士。用上动作连一连,内心活动添一添。标点符号用正确,玩得高兴写明白。4.学生自由习作。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那次玩得真高兴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2.正确运用标点符号。3.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4.把“什么时间”“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哪个环节最开心”写清楚。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用积累的词句表达快乐的心情,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内容。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回顾习作要求,自主修改习作。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完成了习作。请大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看看自己是否把下面这几点写清楚了。课件5出示习作要求:(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2)正确运用标点符号。(3)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4)把“什么时间”“在哪儿玩”“和谁玩”“玩什么”“哪个环节最开心”写清楚。2.学生自主评价。3.学生根据自评和老师的提示,自主修改习作。二、全班评改,学习表达快乐心情的方法。1.课件6出示一篇课前选好的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指名朗读。2.请学生自由说一说听完习作的感受,说一说从哪里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快乐的心情。3.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集体评议:哪些地方你没听明白 哪些地方没有达到习作要求 可以怎样修改 4.在集体评改习作时,教师相机点拨表达快乐心情的方法。(1)提示:要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可以借助描写心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是课文中学到的,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2)请学生说说这样的词语,然后课件7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用到评改的习作中,如下面这些词语:眉飞色舞 欢呼雀跃 手舞足蹈 心花怒放 狂欢 愉快地蹦跳 笑眯眯(3)提示:还可以用上“哇”“啊”“啦”等语气助词,用感叹句表达快乐的心情。(4)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修改屏幕上的习作。5.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学生互评,修改习作。1.同桌互相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对方听,说说自己觉得修改得比较满意的地方。2.请对方自由表达听后的感受,比如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快乐的心情,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3.学生交换习作,在对方的习作中画出好词好句,圈出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回顾→选材→写事→修改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语文园地八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5.朗诵、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做一个细心生活的人。 通过布置实践活动“帮助妈妈整理去超市购物的清单,并体验与妈妈一起购物”,从中感受列清单的好处,知道合理利用少量时间做高效率事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时间,做一个细心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2.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
教学难点 自主阅读词句,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词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 交流平台1.回顾导入。(1)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学习快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我们来分享一下吧!预设:我认识了两个人物——聪明机智的司马光和无私奉献的白求恩,我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我知道了每个人都需要掌声,因为掌声里有关爱、鼓励的力量。我知道课文如果很长,我们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这样能够节约时间。(2)总结:是的,带着问题默读是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同学们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2.教学“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交流平台”板块中三个小伙伴的话,看看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2)课件出示这三句话,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第一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默读时要做到“不要发出声音,不要用手指着读”,这可是默读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小伙伴告诉我们默读时遇到字词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个小伙伴则重点告诉我们默读要注意方法,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或请教别人。师总结:默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认清每一个字”;“心到”就是“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思考词句的意思和句与句的内在联系”;“手到”就是“边读边动笔,画出重点词句,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在默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师小结: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集中思想,提高阅读效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画出来,读完后再查字典或请教别人。有时候,为了不中断阅读过程,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暂时跳过去。(4)再读“交流平台”中三个小伙伴的话,圈画每段话中的关键词句。课件显示圈画的关键词句。(5)阅读文本,延伸内化。《帽子的故事》①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帽子的故事》,按照学到的方法进行默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做到两个“不要”,同时记住遇到不懂的字词问题要等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问题: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们必须都戴一顶新奇的帽子来上学?②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圈出字词,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想办法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弄清楚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如“抢眼”的意思就是显眼,引人注目。③学生交流: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使安娜不会因为只有自己戴着帽子来上课,被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而感到尴尬和痛苦。二 识字加油站1.猜谜识“目”字。(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猜谜底。(眼睛)(2)课件出示“目”字的演变过程。“目”是象形字,细长的眼眶,细长的眼珠,是不是特别形象? 小篆的“目”字跟现在的“目”字很相像了。2.认读“睁、眨、瞪、瞅、瞧”。(1)课件出示“睁、眨、瞪、瞅、瞧”5个目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些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2)读准字音:你能借助拼音读准它们的字音吗?强调“瞪”是后鼻音,读第四声。(3)理解字义:这5个字都是与眼睛有关的,表示动作的,你能给大家演一演吗?提醒他们注意“瞪”这个字的含义(含有睁大眼睛看的意思)。(4)识记字形:你能用什么办法一下记住这5个字?(提示:目字旁表义,字的另外一半表音。)3.认读“眨眼、眼眶、怒目圆睁、目瞪口呆、耳闻目睹”5个词。 (1)看图读词,圈出含有“目”的汉字。(2)用演一演、指一指、拆一拆的方法理解词义。 演一演:“眨眼”“怒目圆睁”“目瞪口呆”。强调“怒目圆睁”表现了生气时的神态;“目瞪口呆”表现了惊讶时的神态。可结合语境,用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指一指:“眼眶”的位置。你还能找出哪些含有“目”的双音节词?(眼睛、眯眼) 拆一拆:“闻”的字义是听见,“睹”的字义是看见,“耳闻目睹”的意思就是亲耳听见,亲眼看见。4.拓展运用。(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含有“目”的汉字,同时试着根据对偏旁的理解来理解字义(睛、盯、眉、睡),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指导。(2)在语境中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目瞪口呆  目不转睛  耳闻目睹他开始表演魔术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中的茶壶,一下也不敢开小差。那神奇的茶壶里一会儿倒出了红酒,一会儿倒出了奶茶,最后还倒出了豆浆,真让我们(目瞪口呆)。如果不是(耳闻目睹)了这一切,我是绝不会相信的。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交流平台:默读识字加油站:逐字解释法解词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辨析“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的用法,并能从中选择一个写句子。2.能够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3.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 词句段运用l.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谈话: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不过很多外国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觉得世界上最难学的恐怕就是汉语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汉字难读、汉字非常难写……)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汉字的发音及字形不好掌握,很多时候,看上去差不多的字词或句子,表达的意思却相差很远。(2)课件出示三个词语“陆续、继续、连续”,引导学生齐读词语,并根据对它们的理解说说三个词语的意思。2.教学“词句段运用”。(1)质疑引入:陆续、继续、连续三个词语能相互替换吗?①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说说能否将三个词语互换位置(不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预设:第一句话中并不是所有伤员一个接一个的,而是有先有后,可能中间间隔时间还会有长有短,所以用“陆续”更合适。第二句话中,白求恩在做手术时被卫生部部长打断了,后面又接着做手术了,所以只能用“继续”。第三句话中,因为白求恩在手术台上一直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没有休息,所以只能用“连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就不准确了。②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词语练写句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三个词语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相同。③指名朗读句子,师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同时引导学生将句子的意思表述清楚。(2)教学分类整理购物清单。①出示词语,指名朗读,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鲫鱼 速冻饺子 馒头 橙子 毛毯牙刷 菜板 饼干 充电器 枕头垃圾桶 棉拖鞋 沐浴液 衣架②质疑交流:在超市购物时,怎样才能做到省时高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补充出示: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③引导学生自主将词语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按照物品所属类别合理划分、归类。④指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都属于哪一类。教师相机出示课件。食物:鲫鱼 速冻饺子 馒头 橙子 饼干生活用品:毛毯 牙刷 菜板 充电器 枕头 垃圾桶 棉拖鞋 沐浴液 衣架引导学生再次对自己的归类进行自主整理。⑤展示不同的购物清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二 日积月累1.过渡:爱,就是温暖、希望和力量。给予他人爱,自己也同样会收获爱。同学们,让我们来学习几则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论语》·爱人若爱其身。——《墨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3.指名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读准朗读停顿,重点指导读好“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4.再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联系本册的课文,说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5.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名言的含义。(1)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2)爱人若爱其身。意思是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引导:你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一谈对这条名言的感受吗?(《掌声》中同学们给予英子很多的鼓励,不吝惜自己的掌声,他们都做到了“爱人若爱其身”。)(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意思是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引导:《灰雀》中的列宁,用温暖的方式感化犯了错的小男孩,正是名言中仁者的风范。(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意思是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语速稍慢且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7.引导学生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齐背。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作业 (必做)鼓励性作业(选择)挑战性作业(选择)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