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蝙 蝠
雷 达
它们之间会有
什么联系呢?
知识锦囊
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引导飞行。休息时用爪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在隐藏的地方冬眠。
雷达
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词语提示:
清朗:凉爽晴朗。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领悟。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科学家在做
实验的房子里拉的绳子很多。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
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探路:事先探查道路情况。
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带着问题读课文
1、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2、将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句子在书中用横线画下来,研究探讨。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飞机在夜间安全航行是从哪儿得到的启示?
吸引读者
引出问题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设问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夜里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注意】思考划线的作用,写出了绳子的乱喝多。
提示:注意理解并复述三次实验的过程。
讨论交流
思考:
为了探索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条件,科学家进行了怎样的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试 验 方 法 结 果 证 明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二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响个不停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铃铛响个不停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生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给飞机装上雷达,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思考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思考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理清文章层次。
本文主要讲科学家经过________,揭开了蝙蝠____________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____,保证飞机在夜里能________。
反复试验
能在夜里飞行
雷达
安全飞行
Page 20
同学们,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我们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还知道哪些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吗?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蝙蝠——嘴、耳朵——超声波
雷达——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
从不同角度提问:内容 写法 启示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障碍物
3.名句积累。
关于科学的名言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英)达尔文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受了动物的启发?搜集更多资料和同学分享。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