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战斗场面,刻画了边疆战士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主题鲜明,通过对边疆风景和战斗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尊严的关切。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含义和用法,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特点。
2.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探究,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蕴和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领会战士的勇敢和坚强,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含义,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边疆风光或战斗场面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方是哪里?你们觉得这些地方怎么样?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自然地引入课题《从军行》。
(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从军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可以通过PPT课件或图片展示作者王昌龄的相关资料,如他的生平和诗歌作品等。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可以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节奏感。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较难读准的字音可以标注拼音,以便学生准确跟读。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强调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并相互交流朗读心得。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3. 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可以通过讲解、图解或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难点和意象。例如,“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青海长云”和“暗雪山”分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环境氛围?“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孤城”和“玉门关”又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情境?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手法。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和“穿金甲”分别形容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楼兰”代指什么?诗人为什么说“终不还”?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同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展现的画面和场景,通过小组竞赛或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4. 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以边疆战士为主题的古诗作品,如《凉州词》、《塞下曲》等,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些诗歌作品,进一步了解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作品的异同点来加深对边疆战士主题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边疆战士的关注和关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关注和支持边疆战士。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5. 教学总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从军行》的主题和情感,以及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
6.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选择一篇与《从军行》主题相关的文章或诗歌进行阅读,写一篇读后感。
7. 教后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分析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从军行》作为一首优秀的古诗,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