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3 17: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分析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课标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会议在北平召开。
2.任务:讨论__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以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
4.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_制度。
二、开国大典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概况 _______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意义 国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_________的力量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时的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争取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希望西藏_________派代表到北京谈判。
2.过程:1951年,西藏派出以_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_____________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_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提示】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香港、澳门、台湾未回归祖国,未实现祖国统一。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中国近代史分期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1. 同学们知道我们常说的“两会”指的是哪两个会议吗?其中筹备成立新中国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由于两个会议基本上在每年初春的大致相同时段召开,故简称两会。两会分为全国两会和地方各级两会。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都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筹备成立新中国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2. 新中国“新”在何处?
旧中国 新中国(建国初)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 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作主
【自我测评】
1.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业,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它“展示了一副宏伟的建设蓝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体现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原则,集中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智慧,防止出现政党纷争、相互倾轧的现象。”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文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5.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乐队奏乐,乐曲应是( )
A.《国际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松花江上》
6.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28响的寓意是( )
A.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D.有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7.下列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时西藏还没有和平解放
B.1951年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C.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D.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8.2024年,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3周年,人们可以参观“西藏和平解放史”展览并在寄语墙上留言。下列最适合写在寄语墙上的是( )
A.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B.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9.中国历史新纪元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校学生在制作迎国庆专题刊物时,收集到了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国大典(照片)
材料二:《人民日报》当日头版
材料三:(油画)开国大典1953年创作
材料四:到了中午,广场上人山人海,形成了欢腾的海洋……快到下午三点钟了,主席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鸦雀无声中,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的耳边回响着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原辅仁大学学生谷宗藩2009年的口述回忆
材料五: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参加完开国大典后写的记叙文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场景都发生在________年10月1日。
(2)五则材料中属于口述史料的是________,属于图像史料的是________,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史料是________。
(3)若把“当时”“当事”的材料称为原始史料。上述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________。
A.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 B.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五
C.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D.材料一、材料三、材料五
(4)材料四是“原辅仁大学学生谷宗落2009年的口述回忆”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在使用这类史料时,需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你认为这类史料的可信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如果想对这一历史事件进一步了解与研究,我们可以怎么做?
【挑战突破】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旨在( )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制定《共同纲领》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表明《共同纲领》( )
A.消灭了封建主义残留 B.宣告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C.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 D.发挥国家正式宪法作用
3.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开起。参加庆典的王金风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4.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的到来
5.“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材料评价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三件大事?
(6)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7)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D
2.A
3.D
4.B
5.B
6.C
7.D
8.B
9.(1)1949
(2)材料四 材料一 材料三
(3)B
(4)时间久远,记忆错误等。
(5)去博物馆、网上查找资料等。
【挑战突破】
1.A
2.C
3.C
4.A
5.C
6.(1)解放战争以来。
(2)五四运动以来;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天安门广场。
(5)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6)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7)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要深深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斗争,我们应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