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3 17: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分析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中国现代史,时间轴演示现代史时间分期,创设问题情境,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展示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概况
1.【自主学习】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结构图展示第一届政协会议参会人员组成
总结: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充分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
内容:
1.图文史料展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设计意图)大量图文史料展示,丰富课堂,加深学生对政协会议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2.【素养提升】阅读分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的方法产生之。……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载《人民日报》 (1949年9月30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党的根本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作用是起临时宪法。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解读碑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三年以来指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三十年以来指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鸦片战争(1840)。
(设计意图)碑文展示,丰富课堂,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意义
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乐团里的演奏家各有专长,各有专职,但要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这个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
——民建中央原名誉主席孙启孟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分析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一)概况:
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梳理开国大典概况
(设计意图)视频展示,结合教材,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2.【知识拓展】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为什么连放28响?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单位;28响标志着中共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即从1921至1949。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意义
1.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意义
材料一:1949年,我才15岁。那年3月我到了北京,9月进入北平师范大学附属女子初中读书。10月1日一大早,我跟着学校组织的学生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等待的时候,我们唱得最多的歌是《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下午3点,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时,广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时,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再也不用受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气了。
——王瑞蓉(开国大典亲历者)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内: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②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素养提升】新中国“新”在何处?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巩固新中国——西藏的和平解放
展示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形势图,了解西藏还未解放。
(设计意图)地图展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内外迁移】回顾所学,列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梳理西藏解放概况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整理教材,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视频展示《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设计意图)视频展示,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向前,经济腾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谈谈你的观后感。
【板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三:巩固新中国——西藏的和平解放
【家国情怀】
“70多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2023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在座的同学们是幸运的,成为这伟大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实践者和获益者,中国要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还要面临很多的挑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好好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