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材料和分析图表,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和完成的意义;通过研读地图,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研读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通过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学习,感知党和政府在经济和民主建设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加深对党和政府的拥护。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课标内容:①了解“一五”计划,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②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工业水平 ,基础 ,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3.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特点),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执行时间: — 年(结果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工”“四厂”)
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第一汽车制造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四厂”)
交通 新建 、 等铁路30余条(“二铁”);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三公”);1957年, 大桥建成(“一桥”)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时间、地点: 年9月、北京。
(2)内容
①文献: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
②选举领导人: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 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制度的确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 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制度,为社会主义 建设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加强国防实力。
2.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苏联的援助
②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
③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
3.五四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指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但1954年中国还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后确立)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权;《共同纲领》完成使命,不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项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1949年9月 1954年9月
地位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自我测评】
1.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
A.一战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如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分布图。这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取得的伟大成就主要集中在( )
A.国防与教育领域 B.农业与商业领域
C.空间和生物领域 D.工业和交通领域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时期的目标。追寻“五年计划”的足迹,下面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大庆油田建成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4.2021年,我国开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速度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法制是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法律依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7.下图是百度今年3月份发布2022年全国两会关注话题大数据,我们所关注的教育改革,深化“双减”促进教育实质公平位列热搜第三位。一年一度的两会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与我国“两会”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为了避免落后挨打的历史重演,迫切要求我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 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短短12年之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35.5倍,其中重工业增长9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0%以上。学习、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就成了与苏联有着相似的国家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材料四
材料五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一五计划重工业项目建设主要布在哪一地区?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一五计划除了重工业在哪一领域也成效卓著?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意义?
(5)依据材料一、四、五归纳出一五计划的特点?(一点即可)
【挑战突破】
1.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应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革”时期
2.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3.下表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的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体现了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
4.某初中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探究某一时期我国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准备资料阶段,小史同学搜集了下列材料。
材料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3: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 材料4: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
材料5:建国初期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2日 苏联政府首先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运动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
材料6:“充分利用东北及上海工业基地与技术条件,发挥现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并积极着手建立新的工业基地,逐步改变我国工业目前的地区分布的某些不合理状态。”——李富春(1954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环节二:项目实施阶段,小史同学制作了项目式学习清单
项目名称 深度了解“一五”计划
驱动性问题 为什么“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
项目任务 1.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
2.分析支撑我国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的条件有哪些?
学习成果 撰写“一五”计划解说词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2)分析材料,指出支撑我国重工业建设集中在东北地区的条件有哪些?
(3)请你为“一五”计划撰写解说词。(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
【自我测评】
1.B
2.D
3.B
4.C
5.D
6.B
7.C
8.(1)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工业化成功的经验。
(2)东北。
(3)交通运输。
(4)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巩固了我国国防;交通运输业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5)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和民生。
【挑战突破】
1.C
2.D
3.D
4.(1)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一五”计划中有苏联援建的项目,东北地区与苏联等国为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3)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