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3 17:41: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49年-1954年 B.1953年-1957年
C.1953年-1956年 D.1953年-1958年
2.第—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手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3.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了。它的诞生地是
A.长春 B.沈阳 C.鞍山 D.武汉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84年
5.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总理 D.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工业领域,建立起____(城市)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川藏、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 ______,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能力提升】
1.读下表《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发展交通运输的可行性 B.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C.发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D.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武汉长江大桥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青藏铁路
4.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4.8%材料反映的是( )
A.农业发展的成就 B.改革开放的成就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三大改造的成就
5.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据新浪财经消息: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出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政府计划重点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扩大内需和就业,增加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相关投资,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当时( )
A.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B.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
C.全面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这次会议第一次以宪法——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议正式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有1.5亿人次参与了讨论,各方提出意见118万多条。报道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 D.推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9.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一年开始最重要的会议。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0.艰辛探索,成就卓著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 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
11.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倡导召开了由各阶层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为行使各级政权的机关。”
1953年至1954年春,全国开展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逐级召开了乡、县、省(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国家机关。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部重要法律。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这次大会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通过宪法和有关组织法对它做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规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以上材料摘自刘宗绪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主要历程。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2)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属于哪一领域的制度建设?
【核心素养】
1.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2.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A.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完成土地改革
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推进改革开放
3.下图是“1953——1954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设工作中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事业拔款;二是有计划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材料表明我国( )
A.完成了三大改造 B.厉行节约以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5.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6.1957年,一位外国专家参观西安时,获悉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西安成为内地较早的开放城市 D.“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社会面貌
7.《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9. 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
A.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10.据宪法学者韩大元教授的研究,抛开一些体制性的差异,五四宪法(草案)与1936年苏联宪法条文相比,两者相同的有33条,约占五四宪法条文总数的32%。可知五四宪法( )
A.充分反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完全照抄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C.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法制成果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东北地区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东北经济大振兴奠定了强势基础。
材料二 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及一五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基地建成了哪些重要工业项目?
(2)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这次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材料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为什么要长期共存?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摘编自1954年毛泽东《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提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大哪些职权?
(2)根据材料二、三,1954年以后,政协会议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新中国哪一领域的建设成就?该领域还有哪些其他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49年-1954年 B.1953年-1957年
C.1953年-1956年 D.1953年-1958年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2.第—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手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53年,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为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初步基础,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了。它的诞生地是
A.长春 B.沈阳 C.鞍山 D.武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A项正确;沈阳、鞍山、武汉均不是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的诞生地,排除B、C、D项。故选A项。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84年
【答案】C
【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1954年的一届人大,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A项是1921年,排除A项;B项在1949年,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总理 D.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有是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工业领域,建立起____(城市)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川藏、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答案】 鞍山 青藏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一些现代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成,工业布局也有所改善。在工业领域,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 ______,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答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能力提升】
1.读下表《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该表凸显了中国当时(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发展交通运输的可行性 B.发展电力工业的紧迫性
C.发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D.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比较表可以得出当时中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凸显了中国当时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交通运输业,排除A项;题干除了说明电力落后外还有钢产量也远远落后,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到,“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中,重工业所占比重非常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工业化体系,D项正确;从题干图示可以看出所展示的这些重点工程项目所占有的比例差距很大,并不均衡,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未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刚刚起步还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下列成就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武汉长江大桥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青藏铁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铁路是在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成就,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1953-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沈阳 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等,都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成就,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4.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4.8%材料反映的是( )
A.农业发展的成就 B.改革开放的成就 C.一五计划的成就 D.三大改造的成就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1957年就出现了材料中提及的我国多项经济指标的增长。C项正确;题干中除了农业还提及了工业,单说农业发展成就过于片面,排除A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要到1978年底,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6年,强调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D项。故选C项。
5.五年规划(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据新浪财经消息: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出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政府计划重点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扩大内需和就业,增加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相关投资,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当时( )
A.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 B.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
C.全面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 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现状,我国编制了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这体现了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A项正确;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1956年中共八大后,全面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后,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项。故选A项。
6.这次会议第一次以宪法——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次会议”指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B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的,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项;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会议正式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有1.5亿人次参与了讨论,各方提出意见118万多条。报道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 D.推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C
【解析】据“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有1.5亿人次参与了讨论,各方提出意见118万多条”可知,题目报道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9.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一年开始最重要的会议。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可知这一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则,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艰辛探索,成就卓著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 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蓄的提高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哪些成就能够直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依据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的名称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实施”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
(1)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或写出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均可得分。)
【解析】
(1)根据“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可以得出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
(2)根据材料二中,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是与国家的工业化息息相关的,所以这三项成就可以证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
(3)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根据所学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政治建设又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所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经济条件,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1.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倡导召开了由各阶层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为行使各级政权的机关。”
1953年至1954年春,全国开展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逐级召开了乡、县、省(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国家机关。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部重要法律。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这次大会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通过宪法和有关组织法对它做出了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规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以上材料摘自刘宗绪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据材料,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主要历程。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2)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属于哪一领域的制度建设?
【答案】
(1)主要历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1953年至1954年春,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普选,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国家机关;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部重要的法律。
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或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2)政治领域。
【解析】
(1)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1953年至1954年春,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普选,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国家机关;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五部重要的法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属于政治领域的制度建设。
【核心素养】
1.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赴朝作战”可知,杨某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计划,修建了川藏公路,D项正确;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排除AB项;根据“赴朝作战”可知,杨某某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第一个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排除C项。故选D项。
2.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A.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完成土地改革
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推进改革开放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大都在重工业领域,表明一五计划的目标是改变工业落后面貌,C项正确;外交事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图是“1953——1954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初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①符合题意;根据地图可知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距离苏联较近,便于承接苏联援助,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③符合题意;在党的领导下,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④符合题意;⑤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题干图示是1953-1954年,⑤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设工作中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事业拔款;二是有计划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材料表明我国( )
A.完成了三大改造 B.厉行节约以保障“一五”计划的实施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一五’计划期间,中共中央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在建设工作中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事业拔款;二是有计划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分析可知,“一五”期间,中共中央提出的三点都是要求各行各业、各部门节约支出,把节约出的资金支持“一五”建设,B项正确;我国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B项正确;“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A项;“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排除C项;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与上海浦东开放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1957年,一位外国专家参观西安时,获悉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西安成为内地较早的开放城市 D.“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社会面貌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西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且国营纺织厂中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这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重型机器制造业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社会面貌,这与材料主旨相符,D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内地西安才成为开放城市,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可得出这次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B项是1949年的一届政协会议,排除B项;C项提出于80年代,排除C项;D项是9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征求与采纳了广大人民的意见,反映出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这部宪法的类型,排除A项;材料强调宪法制定的过程,而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宪法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
A.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颁布实施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B项正确;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完成,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排除C项;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行标志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10.据宪法学者韩大元教授的研究,抛开一些体制性的差异,五四宪法(草案)与1936年苏联宪法条文相比,两者相同的有33条,约占五四宪法条文总数的32%。可知五四宪法( )
A.充分反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完全照抄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C.借鉴世界社会主义法制成果 D.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我国五四宪法有近三分之一与苏联雷同,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上向先进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但仍有三分之二属于自我创新,不是完全照抄照搬。C项正确;题干内容不能说明五四宪法充分反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五四宪法不是完全照抄照搬,排除B项;题干内容不能说明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东北地区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东北经济大振兴奠定了强势基础。
材料二 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及一五计划时期东北工业基地建成了哪些重要工业项目?
(2)分析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条件:国家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建设;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临近苏联。
项目: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2)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从严重下降到逐渐恢复增长;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东北地区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东北经济大振兴奠定了强势基础。”结合所学可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有:国家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建设;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人力资源;临近苏联。一五计划期间东北工业基地建成的重要工业项目有: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2)根据材料二“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图”可知,国民生产总值从严重下降到逐渐恢复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是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增长是因为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做出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这次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材料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为什么要长期共存?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摘编自1954年毛泽东《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提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大哪些职权?
(2)根据材料二、三,1954年以后,政协会议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新中国哪一领域的建设成就?该领域还有哪些其他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答案】(1)制定国名,定都,确定使用公元纪年,制定国歌、国旗,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2)监督和参政议政。
(3)民主政治领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大制定国名,定都,确定使用公元纪年,制定国歌、国旗,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等职权。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1954年以后政协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参政议政。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新中国民主政治领域的建设内容。其他的成就还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