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例“乒乓变奏曲”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乒乓变奏曲”,针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主题旋律音区、节奏等音乐特征的变化,感知变奏曲的丰富多变,提高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通过运用之前在音乐学习活动中积累的一些创编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为不同的体育运动创编合适的节奏并进行表演,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编能力还增进了伙伴互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乒乓变奏曲”一课选自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快乐的活动》。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欣赏“乒乓变奏曲”和创编“运动变奏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乒乓变奏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根据不同的变奏段落想象乒乓运动时你推我挡的情景。通过多次聆听、演唱记忆主题旋律,画旋律线、听辨音乐片段等音乐活动对作品中节奏疏密、旋律起伏等特点作出探索和比较。在创编环节,学生能为不同的运动场景创编符合韵律感的节奏并跟着音乐的速度进行表演,与教师创编的旋律乐句串联进行演唱,创作出一首独特的“运动变奏曲”。
本课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在聆听、体验、表现等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体育健儿们朝气蓬勃、迎难而上的运动精神,同时又将音乐紧密联系现实情境,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感受乐曲旋律和节奏的变化,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传承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运动精神。
2.能为不同的体育运动创编符合运动韵律感的2小节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拟声词和动作进行表演。
3.熟悉并模唱乐曲主题,在听、唱、辨等音乐活动中感受“乒乓球”轻巧、灵活、多变的音乐形象。并通过感受音区、节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判断乐曲中出现的五次“变奏”,提高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乒乓球”轻巧、有弹性的音乐形象及“变奏曲”的丰富表现。
教学难点:辨析变奏段落、能为不同的体育运动创编合适的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拟声词和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完整聆听,演生动形象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聆听完整乐曲的能力,教师现场演奏全曲,学生通过仔细聆听与辨析,感知乐曲欢快的情绪,能够从教师提供的6幅学生运动照片中找出符合音乐形象的运动并摆出乒乓运动造型。通过乒乓球比赛图片和教师讲述中国乒乓运动健儿们为祖国取得的众多荣誉,扩充了课堂的深度,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乒乓运动在世界中的成就与地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分段辨析,悟变奏特征
乐曲共有五次变奏,首选以熟悉乐曲主题旋律为目标,通过唱名字母提示的模唱、用“da”加速模唱、观看乒乓颠球视频演唱这三个层次来熟悉乐曲主题。其次,在分段聆听中,在感受不同变奏的音乐要素特征的同时,结合想象激烈比赛场景,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化,了解“变奏”的音乐概念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乒乓运动的喜爱与了解。
环节三:节奏创编,展创意实践
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根据之前掌握的创编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为不同的体育项目创编2小节符合运动韵律感的节奏,分工通过拟声词的念唱和动作进行表演。创编的节奏不仅要符合节拍还要符合这项运动的韵律感,这就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艺术实践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说明
1.以音乐为本,提升审美感知
本节课在欣赏乐曲时,通过“总—分—总”的聆听方式,让学生首先对乐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受,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分段聆听在完整聆听之后,将乐曲根据变奏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聆听。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主题、乐段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发展。最后,再次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乐曲,这次聆听着重关注了乐曲的整体效果和感受。通过“总—分—总”的聆听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中把交流和讨论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请学生把对音乐的真实体验与理解,通过语言、造型、动作等方式进行展现,实现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又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2.以情境辅助,搭设创编实践
本课的创编环节以“激发动机—创作构思—创作编写—表演展示—交流评价—改进提高”的脉络展开,形成了创、演、赏、评一体的完整学习过程。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境很熟悉,本环节延续乒乓运动的线索,小组通过刮刮卡的方式随机选到不同的运动项目,联系实际出发,创编符合运动韵律感的节奏,以此调动了学生的创编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