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例“林中小红帽”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唱游课《林中小红帽》,通过聆听不同的音乐片段及音效,想象音乐情景剧《林中小红帽》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与伙伴一起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情景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性。
教学内容分析
《林中小红帽》一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唱游》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音乐童话”。在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各种创作手法,以童话故事《小红帽》为主题的音乐情景剧《林中小红帽》进行创作练习。通过聆听三个不同的音乐片段来感知故事中三个不同的角色:小红帽、大灰狼和猎人,并为三个角色创编动作、造型等。最后,在全体学生的合作参与下完成这场富有情趣的情景剧。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小红帽》,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能通过断、连对比的方式,指导学生表现歌曲中小红帽的不同心情。
2.能结合不同乐段的听辨,想象小红帽、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并运用肢体动作、动作组合、创编造型等方式完成表演。
3.能与伙伴合作完成音乐情景剧表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结合聆听与想象,能运用不同的方式与伙伴合作表现《林中小红帽》的三个音乐形象。
2.能运用动作组合、动作创编、创编造型等方式表演三个人物,并与伙伴合作演绎音乐情景剧。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歌曲《小红帽》作为导入,将学生代入到《小红帽》的故事情境中。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情境用欢快的声音,断、连对比的方式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与情境,为《创——林中小红帽》做铺垫。
环节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林中小红帽》
聆听“小红帽”、“大灰狼”的音乐片段。在聆听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表现音乐形象。结合指导、练习和评价,帮助学生用较为规范的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师生合作完成“小红帽”、“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
环节三:合作表演音乐情景剧
《林中小红帽》
将先前创编的“小红帽在森林里”、“大灰狼来了”、“猎人出现”的情景进行串联,用形象的动作合作演绎三个人物,表演音乐情景剧《林中小红帽》。通过集体协作完成表演任务,在表演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设计说明
1 创意表演,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学生非常熟悉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情节和内容。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开展简单的综合性表演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小红帽在森林里”的情境中,学生自主学习,模仿“小红帽”的动作,感受小红帽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随后将已学过的动作进行串联组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音乐情景,培养学生的合作表演能力。
2营造氛围,初步了解音乐情景剧
情境表演需要学生根据一定的情境和主题,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以及形象塑造。但是,音乐情景剧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在设计时,通过语言引导、聆听音乐片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音乐和音效中感受“剧”中的人物形象,并运用肢体模仿、创编动作及造型的方式表演人物。最后加入简单的旁白,串联起整个故事,完成《林中小红帽》的音乐情景剧表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情景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