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开始
C.中共八大召开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知道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开辟中历史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排除A项;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主人,排除B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忽视了( )
A.人民的愿望 B.客观经济规律 C.人民的积极性 D.党的领导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这条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8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我国国民经济异常困难的三年是指( )
A.1949年--1951年 B.1958年--1960年
C.1959年--1961年 D.1951年--1953年
【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C项正确,排除ABD。所以选C。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冤案受害人是( )
A.刘少奇 B.王光美 C.朱德 D.周恩来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A项正确;王光美、朱德、周恩来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结束了。C项正确;1967年,全国掀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狂潮,排除A项;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排除B项;1980年2月,党的十届五中全会決定为刘少奇平反,排除D项。故选C项。
7.党的好干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孔繁森 D.谷文昌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是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A项正确;王进喜是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体现了铁人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9月25日,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个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谷文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而题干所述是焦裕禄,排除D项。故选A项。
8.“铁人精神”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下列人物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模范人物,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因此,“铁人”指的是王进喜,B项正确;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A项;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排除C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D项。故选B项。
9.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_____
【答案】 大跃进 八字方针
【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能力提升】
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 D.国民经济发生困难之时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的提出是依据中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主要矛盾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1949年,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是1957年,排除B项;国民经济发生困难之时是195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开国大典、西藏解放、抗美援朝
B.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故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D符合题意;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1950—1953年抗美援朝,1951年西藏解放,与题干中的“1959”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3-1957年第一过五年计划,1953- 1956年三大改造,排除B项;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你认为由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少经验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①②③④是导致的原因,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4.《变革中国》中记录:“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说,我国粮食亩产已达65000公斤(实际产量估计应低于500公斤)。”“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炼钢铁运动’,进步导致粮食减产。”作者旨在阐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说,我国粮食亩产已达65000公斤(实际产量估计应低于500公斤)。”“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炼钢铁运动’,进步导致粮食减产。”可得出当时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粮食产量“大增”,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1952年完成,排除A项;三大改造1956年完成,排除B项;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5.1958年8月,报纸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的报道。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农民积极性提高 B.全国90%的农户参加了人民公社
C.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答案】D
【解析】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它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高产“卫星”。题干中报道正是竞相放“卫星”的表现。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上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从而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A项;全国90%的农户参加了人民公社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不是“大跃进”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三大改造时对农业的改造使得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C项。故选D项。
6.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以下哪些属于调整的措施?( )
①调整 ②巩固 ③充实 ④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①调整、②巩固、③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A项正确; ④发展不属于“八字方针”,错误,排除含有④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
7.“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治遭践踏 B.科技文教事业被摧残
C.国民经济遭受损失 D.党和国家优秀干部被排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可知,材料主要论述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导致国家的工业总产值、钢产量和财政收入遭到巨大损失,涉及的是国民经济,C项正确;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文化事业被摧残、党和国家优秀干部被排挤都属于“文化大革命”的危害,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BD项。故选C项。
8.他在兰考县短暂的日子中,铸就了一座流芳百世的精神丰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一精神是我党宝贵的 精神财富,是赢得人民信任与支持的法宝。“他”是( )
A.毛泽东 B.焦裕禄 C.刘少奇 D.袁隆平
【答案】B
【解析】依据“兰考县”可知,与焦裕禄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故“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与焦裕禄有关。B项正确;毛泽东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刘少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袁隆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冲锋陷阵、抗击侵略 D.民主科学、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王进喜是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一面旗帜,群众称他为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雷锋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A项正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焦裕禄相关,排除B项;冲锋陷阵、抗击侵略与图片人物无关,排除C项;民主科学与新文化运动相关,图片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10.请完成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列举两项这一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这一发展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3)材料二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三大的改造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的两次“波折”。
(5)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感悟。
【答案】
(1)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两个即可)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农业合作化。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两个即可)
(5)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应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要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等。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25.4”等可知当时重工业发展最快。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由于党和政府从1953年-1957年实行了“一五”计划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2)根据所学可知,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农业合作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了“波折”,社会主义建设曾出现严重的“左”的错误,造成重大挫折,如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盲目追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则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结果违背了经济规律,破坏了社会生产力;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造成十年动乱,社会主义建设再次遭到严重挫折。
(5)综合上述探究活动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既有重大的成就和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应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要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等。
【核心素养】
1.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1956年”“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次会议是中共八大,C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排除B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郭沫若在某一时期的一首诗歌:“八大煌煌决议,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可见,“某一时期”指的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八大煌煌决议,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高产“卫星”。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得出“某一时期”指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图是广东某公社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拾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从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得到的启示是( )
A.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精神 B.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大跃进运动当中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浮夸风现象十分严重,因此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经济建设,而A项和C项体现的是政治建设,排除A项和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可得出顺口溜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项正确;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与题干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5.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9年——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而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正确;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1957年已完成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状况,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正确探索的是( )
①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②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可知是1956年--1966年,这十年间正确的探索有②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④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A项正确;①“大跃进”是错误的探索;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后,错误;排除含有①或者③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
7.“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时间是1966-1976年,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A不符合题意;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和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是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1956——1966年),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有“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焦裕禄、人民好战士雷锋,B项正确;“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排除A项;人民好战士雷锋的身份与“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精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延安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大庆精神④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延安精神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长征精神是在长征期间,大庆精神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柏坡精神出现于解放战争期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C项正确;ABD项排列有误,排除。故选C项。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根据材料“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可知,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开始
C.中共八大召开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忽视了( )
A.人民的愿望 B.客观经济规律 C.人民的积极性 D.党的领导
3.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8年
4.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我国国民经济异常困难的三年是指( )
A.1949年--1951年 B.1958年--1960年
C.1959年--1961年 D.1951年--195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冤案受害人是( )
A.刘少奇 B.王光美 C.朱德 D.周恩来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7.党的好干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孔繁森 D.谷文昌
8.“铁人精神”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下列人物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9.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_____
【能力提升】
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 D.国民经济发生困难之时
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开国大典、西藏解放、抗美援朝
B.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你认为由以下哪些原因导致的(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缺少经验 ③又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变革中国》中记录:“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说,我国粮食亩产已达65000公斤(实际产量估计应低于500公斤)。”“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炼钢铁运动’,进步导致粮食减产。”作者旨在阐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1958年8月,报纸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的报道。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农民积极性提高 B.全国90%的农户参加了人民公社
C.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以下哪些属于调整的措施?( )
①调整 ②巩固 ③充实 ④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治遭践踏 B.科技文教事业被摧残
C.国民经济遭受损失 D.党和国家优秀干部被排挤
8.他在兰考县短暂的日子中,铸就了一座流芳百世的精神丰碑,留下了永垂不朽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一精神是我党宝贵的 精神财富,是赢得人民信任与支持的法宝。“他”是( )
A.毛泽东 B.焦裕禄 C.刘少奇 D.袁隆平
9.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冲锋陷阵、抗击侵略 D.民主科学、实业救国
10.请完成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列举两项这一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这一发展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3)材料二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三大的改造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的两次“波折”。
(5)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感悟。
【核心素养】
1.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郭沫若在某一时期的一首诗歌:“八大煌煌决议,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可见,“某一时期”指的是(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图是广东某公社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拾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从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得到的启示是( )
A.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精神 B.经济建设应遵循客观规律
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5.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6.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下列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正确探索的是( )
①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②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
8.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下列精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延安精神②长征精神③大庆精神④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