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3 21: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武士集团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史料佐证)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历史解释)
3.知道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唯物史观)
4.通过对古代日本的学习,认识到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积极体会时代内涵,弘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温故知新
日本文化受唐朝(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年号纪年法
城市建筑
书法艺术
服饰和茶道
“唐风洋溢奈良城”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历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与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不列颠群岛极为相似。不过,日本群岛比不列颠群岛更与世隔绝,他们离朝藓半岛115英里,而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只有21英里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研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受什么因素影响?
2.日本的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四面环海且多火山地震。
2.大和国统一日本
公元1-2世纪
出现100多个小国
公元3世纪大和兴起
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大和兴起的地方
图片出自粤教翔云数字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后汉书 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东汉光武帝赐予的“汉倭奴国王”印
3.大和政权的统治
大王
贵族
贵族
贵族
贵族
部民
(田部)
部民
(海部)
部民
(锦织部)
部民
(锻冶部)
依靠
最高统治者
部民地位
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近似奴隶
地位: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农业: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王室
贵 族
平民
平民
平民
领地

生产组织形式
部民
手工业: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治部等。
有学者估计,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7世纪,有百万中国居民移居日本,并占据重要地位。
大陆移民被称为“渡来人”,他们不仅带来了农耕、建筑技术,烧制陶器、锻铁、纺织等手工艺,还将儒学、佛教传入日本。
大和政权的部民制促进了日本早期的经济发展,这一制度存在怎样的问题?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部民在当时是生活在最底层、地位最低下的人,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材料二:短暂而繁荣的隋朝,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隋唐的先进强大,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政局动荡。
坚定了日本改革的决心
4.天皇的来源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传说中的神武天皇
日本皇室“三神器”:
八咫镜、草薙剑、八尺琼勾玉
二、大化改新
1.准备
公元7-9世纪,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批遣唐使。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2.背景(原因):
国内:7世纪时,日本依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国际:公元581—618隋朝。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中国隋唐制度先进
7世纪中叶,日本豪族苏我氏把控朝政,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史称“乙巳之变”。
孝德天皇即位后,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大化元年。
645年,大和皇族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乙巳之变
思考:日本文化中哪些方面是学习中国的?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文字
服饰
建筑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货币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货币
茶道
3.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日本中央官制
唐代三省六部制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粮食(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经济:
①公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度。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政治:
经济:
政治:
经济:
中央:二官八省制
地方:国-郡-里
①公地公民制
②班田收授法
③租庸调制度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州-郡-县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均田制
③租庸调制度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日)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它有什么特点?
4.影响:
唐长安与日本平城京
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一千多年前,日本为了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排除万难,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一千多年后,当“遣唐使”船又一次沿着当年的路线,一路从大阪来到中国,中日两国都已是今非昔比。
2010年世博会,日本“遣唐使”号船相隔千年,再次来到中国。
日本的社会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直击中考
1.(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2.(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A
B
3.(2022·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4.(2021·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A
B
三、幕府统治
(一)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
(2)10世纪左右,日本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贵族、豪门等组成的庄园。
(3)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4)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形成: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目的),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性质),成员称为“武士”。
3.特点: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人物: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源赖朝
(1147-1199)
时间:12世纪晚期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镰仓幕府权力:
4.源氏武士集团崛起:
(二)幕府统治
1.(镰仓)幕府的建立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2)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特点
3、武士道:
(1)由来: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2)武士道精神:绝对服从主公,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的精神。 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
日本武士
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
(3)实质:
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古代日本的武士
镰仓时代的武士
切腹
腰间佩利刃
武士道的思想带给日本的好处就是:整个民族的团结一气。在最近百年里,日本就是靠着这种思想,不断的发展自己。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4)影响:
①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②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武士道,发端于日本中世纪纷乱的内战中,消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义的烈焰下。武士道精神越千年,生命力极端顽强,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思考: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日本国?
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中日两国关系?
理性对待,睦邻友好。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拓展提升
2.思考问题:
(1)查阅资料,了解日文是怎样产生、成熟的。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思考为什么古代日本会出现幕府的长期统治?幕府统治有何利弊
1.观看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6集,还可以阅读井上清的著作《日本历史》,进一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发展。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6集
制作公司: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
《日本历史》
作者: 井上清
陕西人民出版社
直击中考
1.(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12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
A.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B.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
C.哈里发统治时 D.幕府统治时期
D
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开始:
内容:
幕府统治
1—2世纪,100多小国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统一,部民制
背景:庄园 武士(武士集团) 武士道
开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地位(特征):天皇大权旁落,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646年,孝德天皇
政治:中央(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地方
经济:1、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2、班田收授法
3、统一赋税
保护
形成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