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1课《傅雷家书两则》(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1课《傅雷家书两则》(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7 07:38:42

文档简介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书信的格式
能力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 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世界观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才是真正的 坚强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 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整体把握两则书信的 内容
具体学习第一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全班同学以“那回,我给爸爸(妈妈、爷爷、姐姐)写了一封信”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写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何人写了一封信,别人又是怎样回信的 ,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 话。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写作背景:
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翻译家与国外学习的儿子通信。通信时间12年,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 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3、学生通读两则家书,填写下表
第一则 第二则
写作时间
主要内容
情感特色
语言特点
相同点: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 不懈追求,对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读第一则
阅读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谓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傅雷在信中写了几层意思
(1)首先宽慰自己的儿子,别为父母担心
(2)父母永远是孩子倾诉的 对象
(3)情绪起伏是人生难免的
(4)怎样面对情绪的起伏
3、文章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 比喻和 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结:本文的 说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说理
B、举例说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聪,读了这封信以后,你会对傅雷说……
(2)以”情绪消沉时,我是这样度过……为开头说一段话。
(3)将本文改写为傅雷父子的 心灵的 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阅读欣赏第二则家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收到儿子的来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样的 ?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种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礼物”。表现了 傅雷夫妇对儿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儿子来信,告诉傅雷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样的,文章是怎样表述的 ?
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悦
傅雷把自己的喜悦和激动,表述为三个层次
①父母对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②欣赏艺术的 喜悦
③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雷仅仅是为儿子的 成功而激动吗?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 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 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 “快乐与茅盾”的问题,比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总结文章中”做坚强的人“的 具体含义。
(二)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解决疑问
(三)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语句,或从哲理或从情感或从技法的 角度进行赏析。
课件23张PPT。9 《傅雷家书两则》学 习 目 标整 体 感 知研 读 课 文课 文 小 结布 置 作 业情 境 导 入情境导入我们每个同学的家长都对大家抱有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都能够“成龙”“成凤”。那么你在家中跟父母是如何相处的?你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朋友?或者是知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傅雷家书两则》中的主人公,他们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杰出的翻译家傅雷,掌握书信的格式。?
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返回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傅雷回国后曾任教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本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 这是一部知识份子最佳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并要求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相关背景庸碌 谀词 枘凿
廓然无累 涕泗横流 扶掖tì sìyúruì záokùoyōngyè 凭吊:
涕泗横流:

廓然:
扶掖:
枘凿:
垂手:对着遗迹而悼念古人或往事。涕,眼泪.泗,鼻涕.文中指因激动而泪水四。开阔的样子。扶持,提携。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表示无所事事,无为。返回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请你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1.从两封信来看, 在哪些情况下应该坚强?傅雷认为怎样才能在这些情况下做到的坚强? 研读课文消沉苦闷之时欣喜成功之时正视现实、正视错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怕孤独2.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里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何在?
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要学会保持平和心态,控制情绪起伏。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3.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又是什么?(注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4.“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孤独、寂寞、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1)仿照例句,分别用“孤独”与“寂寞”写一个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寂寞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孤独是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雪中垂钓。寂寞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悲苦;寂寞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凄凉;寂寞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寂寞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孤独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登台高歌;孤独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孤独是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雪中垂钓;孤独是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海上漂泊。(2)周国平说: “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的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孤独。”在傅雷的信中指的是什么人?赤子(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举例加深理解。贝多芬、梵高、托尔斯泰、鲁迅……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他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4)如果改为 “傅聪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你会怎样理解。傅聪的生活也许是孤独的,但他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音乐世界,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5.“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 “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返回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
其实,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爱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健康顺利成长。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吗?课文小结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同时也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切深情。返回布置作业1.完成老师推荐的优教通网上作业。
2.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要求请你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知己,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快乐。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