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学生对小说反映的事件比较熟悉,有的可能还有过类似经历,因此这篇小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教法上以朗读、体会、讨论为主,激发共鸣,引发思考。
二、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心声”的丰富内涵。
2.抓住小说中的重要词句,品析文章中有关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
3.以小说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评析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来就向往温暖与关爱,但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心声》就写了这样一个生活在孤独之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灵,让我们听听作品中主要人物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
对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三个人物的语气、情感的把握是重点。请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2.人物分析,问题探究。
阅读文章,然后说说你对李京京和程老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文章具体句子探究:
(1)为什么李京京能读出《凡卡》的真切情感,而赵小桢不能。
(2)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的内心活动。
(3)品析“心声”的内涵: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同时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3.语言品味,细节揣摩。
(1)抓住传神的动词品味: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2)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分析:
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程老师有点慌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
(三)重点难点突破
1.情节安排:双线展开。
李京京一心想朗读课文的愿望与李京京的生活经历双线交织,情节发展推进巧妙。作者安排回家路上李京京读课文、回忆往事,一方面解开上文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的悬念,另一方面为下文李京京朗读课文时涌出眼泪作铺垫。虚实相间,角度多变,感染力强。插叙手法与心理描写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了解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细腻丰富。
细腻的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体现出作者情节构思的巧妙:极尽蓄势之能事,势愈高,则爆发愈烈,感染力愈强。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李京京“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结巴巴地说”。
(2)回家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时,李京京“忍不住……轻轻地念出声来”“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心里难受极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李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不是这样的!”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他 “有点儿发窘”“嘟嘟囔囔地说”“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李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其他如:“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这也是张力很大的一段,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作品主题:小中见大。
例如开头的描写:“大家都下课了,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读到这句话,你有何感想?“好像……似的”,作者的不以为然尽在其中。
公开课进行时:“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这也是一段纯客观的描写,但内容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联想。
四、拓展延伸
1.阅读黄蓓佳的其他小说,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
2.以“公开课后”为题,发挥想象为课文续写,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变化。
课件21张PPT。14 《心声》学 习 目 标整 体 感 知研 读 课 文课 文 小 结布 置 作 业情 境 导 入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引入课题:同学们,歌词中写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请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体验一位少年心中苦涩的烦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故事。《小小少年》歌词: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2.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体会小说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3. 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返回黄蓓佳,1955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至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含羞草》《唱给妈妈的歌》《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等。作者简介整体感知黄蓓佳本文选自《儿童时代》1982年第3期。小说有很强的针对性,艺术地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等等。作品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和启迪。背景资料棱角 抽噎 恍惚 祷告
过瘾 簪子 圣诞 发窘
妒忌 斩钉截铁yǐnyēhuǎng dǎoléngzāndànjiǒngdùzhǎn 呵斥:
抽噎:
恍惚:
祷告:
过瘾:
发窘:
妒忌:
从容不迫:
窸窸窣窣:
斩钉截铁:大声斥责。抽搭。神志不清。向神祈求保佑。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好不犹豫。《心声》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第二部分从“回家的路上”到“京京心里难受极了”。第三部分从“第二天放学后”到“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第四部分就是四个场景,按时间顺序串在一起,诉说了一个少年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的心声。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返回1.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
2.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研读课文1.李京京回忆乡下生活的部分在小说中是以插叙的方式出现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解读】李京京的乡下生活和万卡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插叙有利于将二者的生活和感情融为一体,更好地升华文章的主题。2.《万卡》为什么如此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解读】《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着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与作品中的万卡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3.赏析细节,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
(1)程老师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
(2)京京脸一红,底下了头。( )
(3)“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
(4)他真相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想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1.细腻的心理描写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解读】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李京京对朗读课文的渴望,表现了他纯真的同心。(2)“这么说,这个叫‘奥尔迦’的女孩子一定要跟万卡挺要好了?京京以前也有个好朋友,叫妮儿,就住在爷爷家对门。……”
【解读】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京京对乡下小伙伴的怀念之情,充满伤感和无奈。(3)“京京气得要命。怎么能这么说呢?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
【解读】这一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情。2.语言品析
(1)“赵小桢尖起嗓子说:‘得了吧,老师不让你读,你就说人家不对。你在妒忌。’”
【解读】这是一句讽刺、嘲笑京京的风凉话。赵小桢不服京京给她的朗读挑错,就用难听的话来刺激他、讽刺他。(2)“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
【解读】因为事先精心安排好了的赵小桢不敢举手,这对年轻而没有太多经验的程老师来说,是个意外。在她看来,这个意外很可能导致公开课的失败,而这时好强、认真、重视荣誉的她所不允许的,所以她脸色“发白”。她“咳嗽”是提醒赵小桢举手。天真纯朴 铭记亲情
渴望表达亲情李京京:程老师:认真负责 好强自信
深感懊悔自责返回2.人物形象赏析
课文小结小说通过描写语文公开课上李京京同学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淳朴、渴望亲情的学生形象,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和问题。返回布置作业1.完成老师推荐的优教通网上作业。
2.老师上课,内容千姿百态,风格迥然不同,有的课生动活泼,令人难忘,有的课却枯燥乏味,令人难熬,请以“一堂___课”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注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描写。②语言生动、形象。③不少于300字。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