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非洲 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非洲 素养综合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3 17: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二节 非洲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非洲的位置和国家
  【新独家原创】【新考向·时事热点】2023年6月2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7月2日,中国(湖南)与尼日利亚、加纳、利比里亚重大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举行。结合非洲国家和地区分布图,完成1—3题。
1.中国所在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 (  )
A.直布罗陀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莫桑比克海峡      
D.巴拿马运河
2.非洲大部分位于(G7206002)(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3.图中序号代表埃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知识点2 高原为主的地形
  【新特色·常考地图】读图,回答4—5题。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把该大陆称为(  )
A.“高原大陆”       B.“干旱大陆”
C.“富饶大陆”       D.“饥饿大陆”
5.该大陆的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如图为某大洲沿赤道的地形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2023山西晋中灵石期中)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  )
A.非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7.(2023山西晋中灵石期中)位于该大洲的世界之最有(  )
A.最大的沙漠      B.最长的山脉
C.最大的岛屿      D.最大的湖泊
知识点3 炎热的气候
  如图为非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1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G7206002)(  )
A.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半岛
B.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
C.非洲中西部的几内亚湾沿岸
D.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
9.图中甲地所处的等温线走向大致(  )
A.与经线平行 B.与等高线平行 C.与纬线平行 D.与海岸线平行
  【跨学科·生物】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如图为非洲大陆年降水量和某动物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10—11题。
10.(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G7206002)(  )
A.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50毫米
B.整个大陆地区,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向西递减
C.赤道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都超过1 500毫米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11.(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根据图中某动物分布地区可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  )
A.高温多雨的雨林地区
B.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
C.干湿分明的草原地区
D.温暖湿润的沿海地区
知识点4 物产丰饶的非洲
  正确阅读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并进行简要分析,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读图,回答12—13题。
12.非洲矿产资源产量居世界前列的是(  )
A.煤炭、石油       B.铁矿、锰矿
C.锑矿、稀土矿      D.黄金、金刚石
13.非洲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和西部沿海 B.西部沿海和北部沿海
C.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 D.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能力提升全练
【跨学科·生物】【人地协调观】猴面包树是非洲的一种热带落叶乔木,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树叶脱落;湿季时利用粗大的身躯吸收并贮存水分,发芽开花。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完成14—15题。(G7206003)
14.(2023山东滨州中考,7,★☆☆)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树最有可能生长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2023山东滨州中考,8,★☆☆)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推断该地典型的传统民居可能是(  )
窑洞     B.茅草屋
C.土楼      D.冰屋
  非洲是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和内马铁路(内罗毕—马拉巴)正式通车,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大幅下降,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方便了农产品的出口。如图示意蒙内和内马铁路线分布。据此完成16—18题。
16.(2022山东潍坊中考,9,★☆☆)蒙内和内马铁路沿线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      D.热带季雨林
17.(2022山东潍坊中考,10,★★☆)影响该地区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沿岸洋流      D.人类活动
18.(2022山东潍坊中考,11,★☆☆)东非地区通过该铁路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A.水稻       B.天然橡胶
C.椰枣       D.咖啡豆
素养探究全练
19.【人地协调观】(2023河南郑州二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纸币上面印着中国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这是马达加斯加人民向中国表达的特殊感谢,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珍贵友谊的见证。如图为马达加斯加地形图和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靠天吃饭”的农业】
  马达加斯加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但一直都是“靠天吃饭”。2006年开始,袁隆平团队为这里带来杂交水稻技术,大大提升了水稻产量,使该国摆脱了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分析马达加斯加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完成下列图框。(G7206003)
①    ;②    ;③    ;
④    ;⑤    。
【一粒种子的远征】
  2006年,袁隆平团队为这里带来杂交水稻技术。后经过我国农业技术专家10多年艰难研究,研发出5种高产、耐旱、耐淹等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目前马达加斯加已经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并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
(2)在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该地杂交水稻品种应具备的特性及其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关系。
(3)我国的农业援助可以帮助马达加斯加(  )
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②延长水稻全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经济实力
④增大农户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中国位于亚洲,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2.A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3.B 图中①为利比亚,②为埃及,苏伊士运河在其境内,③为利比里亚,④为埃塞俄比亚。
4.A 读图可知,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5.C 根据图中图例可以判断,非洲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
6.A 图示大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且有东非高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所以该大洲为非洲。
7.A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8.D 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1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
9.C 读图可知,甲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10.D 读图可知,非洲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降水量大致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穿过的地区,刚果盆地附近年降水量超过1 500毫米,但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左右;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但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上。
11.C 读图可知,该动物主要适宜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12.D 非洲的黄金、金刚石、铬铁矿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13.B 结合图例读图可以判断,非洲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北部沿海。
能力提升全练
14.C 本题跨生物学科,结合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考查非洲的气候。根据非洲猴面包树在“干季”时树叶脱落和“湿季”中吸水可知,这种树生长在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图中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丙地属热带草原气候;丁地属热带雨林气候。
15.B 茅草屋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传统民居;窑洞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为我国福建省的传统民居;冰屋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
16.B 蒙内和内马铁路主要穿过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
17.B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18.D 非洲是咖啡的原产地,盛产优质咖啡豆,东非地区通过该铁路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咖啡豆。
素养探究全练
答案 (1)高温 丰沛 旱涝 高原或山地或高原山地 低平
(2)甲地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量大,该地水稻应具备耐淹的特性。或乙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多,水稻需耐淹;干季降水少,水稻需耐旱。 (3)A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热量充足;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东南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水源充足;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季,故该岛旱涝灾害频发。结合高度表可知,岛中部多高原山地,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马达加斯加岛水稻种植面积广,产量低且不稳定。(2)首先读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然后分析适应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3)我国的农业援助能使得水稻更适应环境,减少农民在某些方面耗费的精力,提高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