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3 21: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的观点,正确的是( )。
A.石头会占据空间,空气和水不会
B.人在水中不能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C.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仍能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往一个装满空气的玻璃瓶中在打进一些空气,会发现瓶子的( )。
A.质量不变 B.质量增大 C.质量减小
3.下列纸的变化中,哪个变化后纸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
A.撕成碎片 B.折成纸飞机 C.烧成灰
4.用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用嘴直接吹灭火 B.用灯帽将火盖灭 C.用手扇灭
5.如图,小波用木棍和绳子做了个简易天平,他把相同的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天平保持平衡,用针刺破其中一只,木棍发生倾斜,说明空气( )。
A.能压缩 B.占据空间 C.有质量
6.在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时,天平向左倾斜,说明( )。
A.左边物体质量大 B.右边物体质量大 C.两边物体质量相同
7.下列与热气球升空原理相同的是( )。
A.孔明灯 B.风筝 C.普通气球
8.在二十四个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 )。
A.秋分 B.立秋 C.处暑
9.下面不是空气的特点的是( )。
A.有固定的形状 B.无色无味 C.可以被压缩
10.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种现象称为( )。
A.蒸发 B.冷却 C.凝结
11.如图所示,瓶中装有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从任意一根管往瓶里吹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b管吹气,瓶里冒气泡 B.从b管吹气,a管处有水流出 C.从a管吹气,b管处有水流出
12.测量气温的仪器叫( )。
A.寒暑表 B.体温计 C.水温计
二、填空题
13.我们在做“分离食盐和沙”实验时,可以先把混合物加入水中搅拌,我们发现 溶解在水中,用滤纸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 。(选填:食盐;沙)这个实验说明 易溶解于水, 不溶解于水。
14.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内分为 、 、 ,其中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15.空气受热以后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质量较 。
16.观察下图可以知道,第一个装置可以用来进行 分离,第二个装置可以用来进行 分离。
1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些“白气”是 态的水。
18.妈妈把面片切成面条,面条和原来的面片 ( “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妈妈把面团烤成面包,烤熟的面包和原来的面团 (“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19.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里面的空气和35枚大头针同重,空气的体积 ,大头针的体积 。(填“大”或“小”)
20.水结冰后,重量不变, 变大。
21.空气是一种无色、 、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 。
2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水结冰后,体积也会 。
三、判断题
23.没有气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
24.酒精灯加热用内焰加热。( )
25.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
26.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 )
27.橡皮泥被制作成各种作品,发生了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
28.把一杯食盐溶液放在窗台上,杯子里食盐也会被蒸发掉。( )
29.天气预报只对相关的行业有意义,对我们意义不大。( )
30.在做冰融化的实验时,记录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
31.风只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不能带来好处。 ( )
3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是一样的。( )
四、连线题
33.请你为下列各种物质连上合适的分离方法。
用筛子分离 加热蒸发 加水溶解再过滤
贝壳、沙子 食盐、沙子 食盐、水 黄豆、面粉
五、简答题
34. 请根据下图说明空气为什么有质量,为什么打进的空气越多质量越大。
3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36.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什么变化?
37.如图所示,1号杯没有盖上盖子,2号杯盖上了盖子,两杯中放有一样多的水,那么,两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六、综合题
38.小科邀请了三位好朋友来家里做客,他打算自制几杯果茶分享给大家。他准备的材料有:水、果茶粉、糖粉、椰果、珍珠,制好的果茶如图1。
(1)果茶的材料中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有( ),不能溶于水的物质有( )。(多选题)
A.果茶粉 B.糖粉 C.椰果 D.珍珠
(2)为了快速制作4杯果茶,他不断地用筷子进行搅拌。搅拌真的可以加快溶解吗?你会选择如图2( )组材料,来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3)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使小科最快完成果茶的制作( )。
A.热水冲泡
B.冷水冲泡并用筷子搅拌
C.热水冲泡并用筷子搅拌
(4)在制作其中一杯果茶时,小科发现无论如何搅拌,水的底部总是留有一些果茶粉的粉末,( )的方法可以使这些粉末溶解。
A.放入冰箱中 B.加入更多的水 C.坚持继续搅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我们的用处很大,可供人们呼吸,给轮胎打气等。
2.B
【详解】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够流动,能被压缩等性质。往一个装满空气的玻璃瓶中在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的空气增多,所以质量会增大。
3.C
【详解】玩纸的过程中,撕成碎片和折成纸飞机只是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纸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纸烧成灰,它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C符合题意。
4.B
【详解】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时,我们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如果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子上并开始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扑灭。
故选B。
5.C
【详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把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用针刺破其中一只,木棍发生倾斜。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质量。
6.A
【详解】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重的一边会下沉,轻的一边会上升。将简易天平调好平衡,在两边挂上物体,发现天平向左下方倾斜,说明左边物体质量大。
7.A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相传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用于传递作战信息,他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风筝是利用风飞上天的;普通气球是利用了空气浮力。
8.B
【详解】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二十四个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立秋,然后是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9.A
【详解】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能压缩等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形状不固定,有质量,但是很轻。
10.A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11.B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由于空气会流动,空气占据空间;从b管吹气,a管处有水流出。
12.A
【详解】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也叫寒暑表。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水温计用来测量水温。
13. 食盐 沙 食盐 沙
【详解】分离食盐和沙时,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和仪器有:食盐、沙、水、烧杯、搅拌棒、滤纸、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等。我们在做“分离食盐和沙”实验时,可以先把混合物加入水中搅拌,然后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此时,水中溶解了食盐,滤纸上有沙子。我们再用蒸发的方法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14.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解析】略
15.轻
【详解】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膨胀,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质量较轻,热空气会上升。
16. 过滤 蒸发
【详解】图中第一个是过滤装置,用漏斗和滤纸过滤出不溶于水的物质。图中第二个是蒸发结晶装置,可以分离出溶解于水中的物质。
17.液
【解析】略
18. 是 不是
【详解】妈妈把面片切成面条,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面条和原来的面片是同一种物质;妈妈把面团烤成面包,面团烤成面包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烤熟的面包和原来的面团不是同一种物质。
19. 大 小
【详解】空气的密度很小,比较一袋空气和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时,我们发现空气的体积要比其他物品大很多。所以,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里面的空气和35枚大头针同重,空气的体积大,大头针的体积小。
20.体积
【详解】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结冰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21. 无味 气体
【详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需要占据空间,能够被压缩,可以占据所有空间,空气无处不在。
22. 增加 变大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是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我们用肉眼不能看到。水结冰的过程是水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的增加,当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23.×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组成空气的氧气、氢气等都是无色无味的。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如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等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故题干说法错误。
25.√
【解析】略
26.√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水是一种液体,无色无味能流动,有质量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27.√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橡皮泥被制作成各种作品,只是发生了形态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28.×
【详解】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29.×
【详解】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使我们对天气的变化早做准备。如发布台风警报,可以使渔船及时躲避,我们根据天气预报添减衣物等。
30.×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31.×
【详解】略
32.×
【详解】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3.
【详解】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蒸发、过滤以及筛选等,混合物的性质特征不同,选用的分离方法也有区别。贝壳和沙子都是固体,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可以用筛子筛选,沙子颗粒小,贝壳块大,沙子容易从筛子孔漏下;食盐和沙子,其中食盐能溶于水,而沙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溶解,再过滤,分离出沙子;食盐和水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水蒸发掉,食盐不会蒸发,食盐留下;黄豆、面粉可以用筛子筛选,因为面粉颗粒细小,黄豆颗粒较大。
34.空气是由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是有质量的。打进的空气越多,空气颗粒就越多,质量就越大。
【解析】略
35.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解析】略
36.固态变成液态
【解析】略
37.1号杯中的水变少了,2号杯中的水几乎没有变化。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发,这个过程是吸热的。1号杯没有盖上盖子,2号杯盖上了盖子,两杯中放有一样多的水,两天后会发现1号杯中的水变少了,2号杯中的水几乎没有变化。这是因为1号杯子中的部分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38.(1) AB CD
(2)C
(3)C
(4)B
【分析】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多种方法叠加使用,可以让溶解更快。饱和状态下物质无法继续溶解,想要继续溶解,就要降低溶液浓度,常用的方法就是加水稀释。
【详解】(1)溶解的特征是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观察制作好的果茶图片,果茶的材料中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有果茶粉和糖分粉,它们消失在水中,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溶液;椰果、珍珠沉在水底,没有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说明它们不能溶于水。
(2)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设计对比实验,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搅拌,其余条件像水量、水温等要保持不变,选项C只改变了搅拌一个变量,符合要求。
(3)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多种方法叠加使用,可以让溶解更快。热水冲泡并用筷子搅拌的方法可以使小科最快完成果茶的制作。
(4)一定量的水中能够溶解的物质的量是有限的,在制作其中一杯果茶时,小科发现无论如何搅拌,水的底部总是留有一些果茶粉的粉末,说明这时候的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如果想继续溶解,就要降低溶液浓度,常用的方法就是加水稀释,选择加入更多的水的方法可以使这些粉末溶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