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选择题专题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提炼出金属的矿产就是非金属矿产
B.能源矿产都是非金属矿产
C.铁矿石可以提炼出钢铁
2.在电影院,我们能在座位上看到白色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 )
A.反光在银幕上发生了反射
B.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折射
C.是银幕本身发光显示出画面
3.我国的平原大多数是( )形成的。
A.人类填埋 B.河流沉积 C.海水冲刷
4.在观察岩石时,给岩石滴稀盐酸是看( )。
A.是否有颗粒掉出来 B.是否发出声音 C.是否有气泡产生
5.下面是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错误的是( )。
A.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B.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C.空气污染严重时不戴口罩
6.单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的现象。
A.速度逐渐加快 B.摆幅逐渐增大 C.摆幅逐渐减小
7.下列材料的准备中,适宜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的是:( )
A.四根圆形细木棍、木板、椅子等
B.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植物器官、水等
C.盆子、沙子、红墨水、苏打粉、洗衣粉、白醋等
8.当人感到压力过大时,身体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因压力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 )
A.参加运动会后,晚上早早入睡
B.看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晚上睡不着觉
C.重要考试前,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9.( )说法是不正确的。
A.从外形看,人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四肢四个部分。
B.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经常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10.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就发生了( )。
A.月食 B.月相 C.日食
11.毛泽东曾经用“()”的诗句勾画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
A.巫山夹青天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高峡出平湖
12.下列选项中,( )不是令大脑“很受伤”的习惯。
A.不爱用脑 B.合理用脑 C.持续用脑
13.许多机械设备利用的都是我们人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图中被圈出的挖土机结构与我们人体结构相似的部位是( )。
A.关节 B.肌肉 C.骨骼
14.“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5.下面( )图所示的摆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最多。
A. B. C.
16.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的排列顺序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幔→地核→地壳
17.汽车观后镜利用了光的( )原理。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18.心脏舒张时,血液从( )血管流回心脏。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19.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部分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有“山水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就属于喀斯特地貌,如右图所示的象鼻山主要就是被( )侵蚀形成的。
A.流水 B.风 C.植物
20.下列三个星球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产生月食的是( )。
A.地球——月球——太阳
B.地球——太阳——月球
C.太阳——地球——月球
21.下列不属小光源的是( )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
22.小科记录图中钟摆摆动次的正确方法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①
23.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4.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力量是( )。
A.心跳 B.呼吸 C.消化
2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D.地球上压的物体太重
26.花岗岩中的半透明颗粒是( )
A.黑云母 B.长石 C.石英
27.2022年10月19日12时35分,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北纬37.69度,东经92.30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不会对地表带来任何改变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十分缓慢的
C.地震不是由岩层受到挤压引发的
D.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转移到开阔的广场上
28.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
A.
B.
C.
29.关于脑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B.脑的表面很光滑
C.脑只能帮助我们记忆
30.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镜子中物体的数量( )。
A.不会发生变化 B.会发生变化 C.无法判断
31.我们在用哑铃做曲臂这个动作时(如图),胳膊上的这块肌肉会( )。
A.变硬 B.变软 C.不变
32.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 )。
A.日晷一水钟一摆钟 B.摆钟一日晷一水钟 C.水钟—摆钟一日晷
33.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木柴 B.发光鱼 C.阳光下的镜子
34.下列有利于保护我们消化器官的做法是( )。
A.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
B.平时多吃生的食物
C.平时多吃辛 辣的食物
35.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面的情况,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光有时沿着曲线传播
C.反光镜有分散光的作用
36.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
B.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37.三角洲的形成与( )关系密切。
A.流水 B.降水 C.地下水
38.钟摆摆速快慢与( )有关。
A.摆线 B.摆锤 C.摆幅
39.(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和热。
A.亮着的电灯 B.燃烧的蜡烛 C.太阳
40.以下几种情况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是 。
A.裸露的坡地 B.种树的坡地 C.种草的坡地
41.当人做扩胸运动时,锻炼的是()的肌肉。
A.胸肌 B.腹肌 C.腓肠肌
42.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 )
A.机器人 B.电脑 C.人的大脑
43.小明想要制作一个潜望镜,他为自己准备了剪刀、胶带纸、牙膏盒,以及2面( )
A.凹面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44.把三种颜色不同而大小相同的纸筒,同时放在阳光下,纸筒内温度上升最慢的是( )。
A.白色 B.红色 C.黑色
45.探究小组开展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发现一个10秒摆动15次的摆跟一个15秒10次的摆相比,( )。
A.摆动快的摆锤重
B.摆动慢的摆锤重
C.摆动慢的摆长长
46.摆的快慢与哪个因案有关系( )。
A.摆锤轻重 B.摆线长短 C.摆幅大小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眼可以发射光,经过物体反射回来后看见物体
B.人眼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见物体
C.人眼接受物体反射的光,看见物体
48.在我们人体内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活动的是( )。
A.肌肉 B.骨骼 C.神经
49.下列计时工具中最准确的是( )。
A.沙漏 B.摆钟 C.电子表
50.出现日食现象时,下图中太阳、月亮、地球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铁矿石可以提炼出钢铁出来的, 能源矿产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答案】A
【解析】【分析】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
3.【答案】B
【解析】【解答】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都是河流沉积形成的。
【分析】流水对泥沙具有冲刷和沉积的作用。
4.【答案】C
【解析】【解答】观察辨别石灰岩时,我们可以在它上面滴一滴稀盐酸,石灰岩上会出现气泡。
故答案为:C。
【分析】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气泡。
5.【答案】C
【解析】【分析】 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加肺活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空气污染严重时,出门要戴口罩,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健康。
6.【答案】C
【解析】【分析】由于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必然越来越小。到最高点时单摆的重力势能将越来越小,即摆幅逐渐减小。故C正确。
7.【答案】C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模拟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红墨水、苏打粉、洗衣粉、白醋、沙子、平底烧瓶、漏斗等。
8.【答案】C
【解析】【分析】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影响。分析选项可知,重要考试前,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属于因压力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C是正确的选项,A参加运动会后,晚上早早入睡,B看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晚上睡不着觉都不是因压力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
9.【答案】A
【解析】【分析】 从人体的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四部分。 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切碎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经常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
10.【答案】C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C选项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解答】A.巫山夹青山出自李白的《上三峡》,不符合题意;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符合题意;
C.高峡出平湖出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游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在游览三峡时所作,表达了对三峡壮观景色的赞美。
12.【答案】B
【解析】【分析】 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我们要保护脑健康,要避免:持续用脑,脑长时间工作就会疲劳,出现头晕、头疼、健忘等症状;不爱用脑,不喜欢动脑筋想问题,会造成智力减退、记忆早衰等。
13.【答案】A
【解析】【解答】关节是连接骨骼和骨骼的,就相当于这个节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运动是关节、肌肉、骨骼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14.【答案】C
【解析】【解答】A、水中的月亮是倒影,不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B、天上的月亮的光来自太阳,所以月亮不属于光源。不符合题意。
C、水中出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将宇宙中的物体分为可发光的和不可发光的,其中自身可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
15.【答案】B
【解析】【解答】摆绳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就会越多。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摆速的因素。
16.【答案】A
【解析】【分析】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17.【答案】B
【解析】【分析】光斑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医生的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万花简等。
18.【答案】A
【解析】【分析】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让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19.【答案】A
【解析】【分析】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象鼻山主要就是被流水侵蚀形成的。
20.【答案】C
【解析】【解答】当太阳、月球以及地球在同一水平线上,月食产生的原因时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
【分析】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21.【答案】C
【解析】【分析】月亮不能发光,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所以此题选C。
22.【答案】C
【解析】【分析】钟摆摆动时,从一个方向最高点去到另一个方向最高点,再由这个方向最高点回答原本的位置,图中钟摆摆动次数正确的记录方式是①-②-③-②-①。
23.【答案】B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的主要来源是由地幔的上层。在那里的温度很高,已经达到了1300℃。火山喷发的岩浆是由地幔上层中的压力让岩浆沿着地壳薄弱支出或地壳的裂缝中喷发出来的。岩浆喷发出来以后,在陆地上经过长时间的冷却就变成了岩石,也叫(岩浆石)。
24.【答案】A
【解析】【分析】心脏总是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流向全身;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称心跳一次。心脏每跳动一次,心房、心室的舒张期比收缩期要长一些,结果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并使血液充分地流回到心脏。
25.【答案】A
【解析】【分析】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26.【答案】C
27.【答案】D
【解析】【分析】A、地震会改变地表,地震会让地面断裂坍塌,也有可能带来山体滑坡,选项观点错误;
B、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一分剧烈的,地震会造成地面隆起、升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移位等现象,选项观点错误;
C、地震是由岩层受到挤压引发的,选项观点错误;
D、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转移到开阔的广场上,选项观点正确。
28.【答案】B
【解析】【分析】 对比实验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改变的条件是土地坡度的大小,其他的条件持一样,所以B符合题意。
29.【答案】A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我们习惯于称它们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人类的理性、语言、文字、分析等,右脑主要负责音乐、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人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不是光滑的;脑不只能帮助我们记忆,呼吸、运动分析等都需要大脑。
30.【答案】B
【解析】【分析】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变化,我们会发现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与两面镜子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小,成像越多,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31.【答案】A
【解析】【分析】我们用力时肌肉会变硬,放松时肌肉会变软。
32.【答案】A
【解析】【分析】 日晷是人类计时的重大发明,被沿用了几千年。但是日晷受天气的影响,后来人们发明了水钟,不会受天气的影响;摆钟的发明减少了计时工具的误差。
33.【答案】B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发光鱼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木柴、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34.【答案】A
【解析】【分析】保持有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少吃或者不吃生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
35.【答案】A
【解析】【分析】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可以通过光的反射,使更大的空间范围在凸面镜中成像,也就是说,可以使驾驶员的后视视野范围更宽广,有利于驾驶员观察到周围更多更广的环境,行驶更安全;所以A正确。
36.【答案】C
【解析】【解答】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逃离到空旷的地方,如果来不及逃跑,应该躲在坚硬的物体下面,蹲下并抱住头。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掌握地震中自救的措施。
37.【答案】A
【解析】【分析】 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成因是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形成三角洲;地貌特征是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38.【答案】A
【解析】【分析】钟摆摆速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轻重等因素无关。
39.【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是太阳。
40.【答案】A
【解析】【分析】种草种树可以预防水土流失。
41.【答案】A
【解析】【解答】当人最扩胸运动时,锻炼的是胸肌。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扩胸运动指的是以胸部内侧的肌肉为中心展开的训练。这套动作充分利用生理优势摆脱重力对胸部的影响,以锻炼胸部的肌肉。
42.【答案】C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所以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人的大脑。
43.【答案】B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44.【答案】A
【解析】【分析】白色反射所有的光,黑色吸收所有的光,红色吸收除了红色以外的光。由此可知,白色的纸筒内温度上升最慢。
45.【答案】C
【解析】【解答】两个摆相比,摆动慢的摆摆长长,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摆的速度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46.【答案】B
【解析】【解答】影响摆速的因素是摆线的长短。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摆绳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47.【答案】C
【解析】【分析】人眼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被人眼的视觉细胞感知,在无光的情况下,人眼无法看见物体。
48.【答案】B
【解析】【分析】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其中,有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四肢骨126块。
骨骼具有支持作用:人体不同的骨骼通过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对身体起支撑作用,骨骼具有保护作用: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人个框架,保护着人体重要的脏器,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挠”和损伤。例如颅骨保护着大脑组织,脊柱和肋骨保护着心脏、肺,骨盆骨骼保护着膀胱、子宫等。没有骨骼的保护,外来的冲击、打击很容易使内脏器官受损伤。
49.【答案】C
【解析】【分析】在沙漏、摆钟、电子表里最准确的是电子表,电子表可以精确到秒。
50.【答案】A
【解析】【分析】 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