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童年拾贝,难忘真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童年拾贝,难忘真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4 08: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拾贝,难忘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任务群设计
【教材解读】
一、单元主题
单元导读页上部分写着“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点明了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其主题是表达真情实感。围绕着“表达真情实感”这一主题,安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从精读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习作例文“提供习作范例借鉴和模仿”,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教材内容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课文字里行间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其写法:接连追问抒胸臆、融入事例发感触、运用修辞表真情。
《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交流平台” 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引入《文心雕龙》中的名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人的情感会随着周围的景物而变化,文章是这些情感的抒发,说明写文章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我国古代文人对这一写作理念已有了深刻认识。接着以两篇精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为例,说明表达情感的两种方法:一是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二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这是对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的总结。
“初试身手”引导学生试着运用学到的情感表达方法进行练写。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展现的是一个人心情“好”与“不好”时,对身边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感受,是让学生尝试把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教材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情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情境,还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情境。
“习作例文”安排了《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例文的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范例。
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深刻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和“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两个要素都指向“真情实感”这一核心词,它们相互联系。
1.阅读要素。
单元阅读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与本单元阅读要素最密切的:一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二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三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本单元阅读要素有直接关联的,梳理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要素
二上 第七单元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二下 第二单元 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上 第六单元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四下 第一单元 抓住关键词语,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下 第三单元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 体会诗歌的感情。
五上 第一单元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上 第四单元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上 第六单元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五下 第一单元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下 第四单元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六下 第二单元 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六下 第三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阅读《匆匆》这样饱含真挚情感的散文,引导学生想到身边类似的人和事,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抒发情感。阅读《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领悟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2.习作要素。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可以直接把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直接抒发情感;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本单元习作要素最密切的:一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要素“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二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三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要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本单元习作要素有直接关联的,梳理如下:
习作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借鉴和模仿《匆匆》一课,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其写法:接连追问抒胸臆、融入事例发感触、运用修辞表真情;也可以借鉴和模仿《那个星期天》一课,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等等。
四、学习目标
1.会写1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交流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5.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梳理定位,任务群构建】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中指出:“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从本单元选文和语文要素的落实来看,我们觉得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都是围绕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尝试运用方法,在“习作例文”再次印证方法,最后在单元习作中综合运用方法进行有效的表达。在单元的所有教学中,目标均指向了“习作的方法和运用”。
结合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采用调序重组的方法进行任务群的构建。如下:
主题情景任务 子任务 教材组合 主要活动 课时 对应的目标与要求
童年拾贝,难忘真情。 任务一: 感受真情 《匆匆》+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抓问句,品真情 2.拓文章,悟写法 3.品日常, 知方法 4.迁移用,表感触 3 1.明确单元主题和要素,会写19个字和2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交流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能选择一两个情境,运用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方法写几句话。 5.能选择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6.为《毕业成长纪念册》收集真情故事。
任务二: 品鉴真情 《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理心绪,知变化 2.品细节,得写法 3.辨异同,拓群文 4.再练笔, 习写法 3
任务三: 表现真情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1.聊感受,忆事情 2.理思路,列提纲 3.写我心,表情感 4.交换读,赞真情 2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将抒情方式相近的文章进行整合,将《匆匆》与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组合,主要感受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将《那个星期天》与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组合,领会融情于景,融情于事或融情于人物活动的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意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辨析掌握直抒胸臆与融情于景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较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表达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围绕“童年拾贝,难忘真情”主题情境主任务,我们组设计了“感受真情——品鉴真情——表现真情”三个子任务,引导学生说说心声,聊聊事件,表表心情,赞赞真情。
【具体情境活动】
创设情境,开启任务:时光匆匆,从牙牙学语,一眨眼,你们已然十一二岁,升入初中,你们就是一个个翩翩少年。回忆童年,总有些成长,总有些情感或深或浅地烙印在脑海。你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情感体验都是那么珍贵,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愁,这都是你们人生的初体验,值得永远铭记。为了永远地珍藏记录这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年级准备举办“童年拾贝,难忘真情”的故事展,说说心声,聊聊事件,写写我心,赞赞真情,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哦!
任务一:感受真情
内容:《匆匆》+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了解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体会感悟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
3.学习借鉴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记录自己的成长体会或者感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作为毕业前的纪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交代任务
同学们,时光匆匆而过,一眨眼,你们已然十一二岁,即将升入初中。回忆童年,总有些时刻令人印象深刻,也总有些情感,或深或浅地烙印在脑海。为了更好地记录你们成长过程中的珍贵时刻,作为你们的成长纪念,我们年级准备举办“童年拾贝”真情故事展,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分享交流自己回忆中最有纪念意义的珍贵时刻,后续也可以放进你们成长纪念册,作为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
二、任务驱动,感悟真情
活动1:抓问句,品真情
小组交流检验预习单完成情况师:老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单,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单完成情况。举一——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问句,你是否找到了?
1.请各小组先在组内相互交流梳理第一处问句:但是聪明的......又到了哪里呢?
2.请各小组相互读一读,先在组内说说从这些问句中感受到作者怎样内心感受,再推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
3.再请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样的好处?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直抒胸臆有助于作者情感的喷发,引发读者的共鸣。
反三——课文中有另一处问句在哪里?请你仿照我们刚才的学法也来说一说从这些问句中感受到作者怎样内心感受?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样的好处?
预设: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匆匆的惆怅不安、不甘与眷恋。直抒胸臆的表达有助于让作者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牢牢吸引读者,同时也与时光匆匆的特点相契合。
勾连交流平台: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叫——直抒胸臆式表达,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样的好处?有助于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再读第1、第4自然段,感受这两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畅快、直接、更好地引发读者共鸣和感受。
活动2:拓文章,悟写法
师:一声声,一句句,直抒胸臆的表达让我们真切而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然若失。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文章中都有运用到。比如这一篇——《别了,语文课》。
1.请生快速浏览文章,结合文章旁边的批注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找找文章中哪些地方也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
2.默读文章,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章是怎样表达的?
活动3:品日常,知方法
师: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作者却写得如此感人。让我们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让我们与他产生强大共鸣的吧。
1.读文段,找找这一文段中你找到哪些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2.除了直抒胸臆以外,作者还通过什么方式来描绘时间的流逝?
3.师小结:
时间变化+具体人物活动(动作)+直抒胸臆表达感受
活动4:迁移用,表感触
(借时间匆匆的画面,写自己成长内心的感受)
1.师小结写法。
2.出示写作要求:
仿照第三自然段,按照时间变化+具体人物活动(动作)+直抒胸臆表达感受的方式。回顾你的小学生涯,感受时光匆匆,请选择本单元习作要求中任意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你记忆中最珍贵时刻的感受吧。如:畅快,感动,惧怕,激动,欣慰,盼望……
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了,去来的中间......
3.当堂练笔。
4.结合评价表,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交换互评,夸夸他人练笔中的闪光点。
任务二:品鉴真情
《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以《那个星期天》为模板,学习“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这种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写话训练时,我们创设生活情境:童年种种,你是否回忆起一些难忘的画面?也许是你和家人之间的某次活动?也许是你与亲爱的同学共同看过的日落,也许是你与好友曾经共同奋战过的篮球场,也许是考试失败时独自坐过的花坛,也许是你和大家戴口罩做核酸的日子,也许是你和家人一起阳了的日子。那一天,那一刻,那一幕,难忘的心情一定令你印象深刻吧?可以把这个难忘的时刻记录下来,并回到故地,重温当时的场景,拍下照片,作为成长的纪念。
活动1:理心绪,知变化
“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可以利用表格或者时间轴结合相关联的事情,梳理、归类概括出“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活动2:品细节,得写法
围绕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梳理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表达“我”心情变化,感受作者将情感寄托于事于景的写法。
活动3:辨异同,拓群文
对比《匆匆》,发现两篇文章表达方式的不同。再结合交流平台进行总结梳理。最后再让学生用学到的表达方式去自读《阳光的两种用法》。最后小结过度到下一个环节。
活动4:再练笔,习写法
运用所学的方法,完成初试身手的微写作,再次感受: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相同以及通过事物景物的变化表现出在经历某件事情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任务三:表现真情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情境创设:临近毕业,随着成长,同学们即将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回忆最难忘的一件事,当时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现在的你是否已经释怀?敞开心扉聊聊这件事吧,倾诉你的心声,解开迷惘,让自己成长吧。
活动1:聊感受,忆事情
聊感受,忆事情,揭课题,明要求。
活动2:理思路,列提纲
选择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感受之事理思路,列提纲。
如下:
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揭示习作内容,点明自己印象深刻的感受。(略写)
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把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经过写清楚,突出自己的情感变化。(详写)
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点题,抒发自己的感受,交代印象深刻的原因。(略写)
活动3:写我心,表情感
学习运用“直抒胸臆、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选择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感。
活动4:交换读,赞真情
小组内互相读读,互相修改,互相赞赏,评选最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