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任务群——毕业班“少年励志”主题展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任务群——毕业班“少年励志”主题展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4 09: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毕业班“少年励志”主题展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任务群设计
【教材解读】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马诗》《石灰吟》《竹石》,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演讲稿《为人民服务》,小说《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还有综合性学习以及七篇阅读材料,内容极为丰富。体裁多样,但都紧紧围绕“理想和信念”这一主题,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要素
1.阅读要素
本单元编排了两个阅读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本单元阅读要素有直接关联的,梳理如下:
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
2.习作要素。
本单元习作要素是“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是对学生六年来学到的表达方式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表达的初步尝试。
三、课文编排
《古诗三首》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可以查阅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李大钊的革命事迹;
《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理解含义深刻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以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可贵品质;
综合性学习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个主题设计了三个活动: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写一写自己的心愿。后面还提供了七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第二个内容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本单元给出的所有课文都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四、学习目标
1. 会写28个生字,会写37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为人民服务》的第2-3自然段。默写《竹石》。
3.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受到革命文化教育。
4. 能借助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能选择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梳理定位,任务群构建】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中指出: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从本单元选文和语文要素的落实来看,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辨析作者围绕主要观点怎样进行论述,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结合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采用调序重组的方法进行了任务群的建构:
本单元呈现的课文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体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是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所以创设任务情境“少年励志”主题展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在学习活动中落实“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两个语文要素,体会和感受仁人志士、革命英雄的伟大志向和崇高精神品质,内心受到感染和启迪,也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愿,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情境活动】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了无数有气节、有骨气、有崇高精神品质的仁人志士和革命英雄,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特别是近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在你们毕业前,我们来举行一次“少年励志”活动,去了解古代诗人的伟大志向,品赏现代革命英雄的精神品质,探寻英雄革命精神的源泉,也书写自己的美好心愿吧!
任务一:吟诵古诗,品诗人志向。
活动1.诵读古诗,借助诗人背景资料,品析古代诗人志向。
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人背景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志向。领悟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马”“竹子”“石灰”表达志向的方法。链接词句段运用一题,拓展《墨梅》《赠刘景文》等托物言志古诗,进一步感受诗人高尚情操、高洁品格。
活动2.阅读《囚歌》《春天的故事》,查找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人表达情感。
活动3.搜集托物言志诗词和红色诗词,小组分工完成综合性学习中制作小诗集活动,挑选部分优秀作品班内展览。
任务二:赏读故事,悟先烈精神。
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故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都写了英雄人物故事,重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再结合生平背景资料,感受英雄人物革命精神。词句段运用二题也要求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可贵品质,整合在任务二中。《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习题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为小诗集撰写开头和结语。
任务三:辨析论述,探精神源泉。
演讲稿《为人民服务》论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先了解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内容,并思考这些内容与课题之间的关系,再找关键句了解课文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链接张思德为战友献出生命的故事,并联系本单元所学内容,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探寻英雄革命精神的源泉,进一步领会文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任务四:阅读分享,谈革命启迪。
在交流分享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用阅读方法阅读材料1-5,如,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最后用手抄报形式,或书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等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可以是人物事迹、也可以是收获启迪等。
任务五:联结生活,写美好心愿。
在前面的活动中,学生品析了古代诗人的志向,感受了现代革命英雄的精神品质,联系生活实际,聊聊自己关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心愿,以日记、诗歌、写信、记叙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小志向、小心愿,再次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