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5: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迁移
——以宁夏西海固为例
《山海情》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南部西海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号召、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不断克服困难,完成搬迁,建设新家园的故事。
西海固生态移民
人口
迁移
Population migration
时间属性: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一年)
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国以内,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
有的人口移动只是暂时性的
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不涉永久变动,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
流动
Population mobility
探究一:假如你是西海固的村民,你愿意迁出西海固吗?
探究一:假如你是西海固的村民,你愿意迁出西海固吗?
腾格里沙漠
毛乌素沙地
乌兰布和沙漠
西海固
材料一:
尽管清水河途径固原,但作为一条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河流,干支流大部分流经含盐量高的地层,河水矿化度极高。水波荡漾的清水河实际上既难以饮用,也难以灌溉,是一条苦涩之河。
水资源短缺
材料二:
南部主要由六盘山地和其北缘的黄土丘陵及干旱荒漠组成。年均气温不足5℃,无霜期只有100天,最主要的是中国最干旱缺水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400多毫米,蒸发量却接近2000毫米,地下水资源奇缺,且水质极差,人畜饮水非常困难。
地形崎岖
气候干旱且恶劣
从年降水量看,宁夏南部是400毫米上下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为湿润,为什么要从南部迁出去?
历史上六盘山林带森林极为茂盛。高海拔地区更有草甸草原等,是大牲畜良好牧场。然而随着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荒,曾经绿水青山的六盘山森林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清末战乱与大批进入山区的移民为固原带来了一场生态浩劫。1949年解放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4%。
因为生态崩溃,这里十年九旱,放眼望去,全是一望无垠的荒凉黄土,千沟万壑,土地贫瘠,加上风沙侵袭,农作物难以生长,西海固人只能靠耐旱的马铃薯活命。
材料三:
土地贫瘠,风沙肆虐,生态脆弱
粮食能源短缺
人口膨胀
滥垦滥牧滥伐
生态恶化
贫穷加剧
人地关系恶性循环
土豆比较耐旱,适应性强,产量大,适宜旱地种植。
自然环境特点:
气候干旱;
地形崎岖;
水资源短缺;
土地贫瘠;
风沙肆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组织生态移民
人文环境特点: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人口剧增,贫穷加剧

探究二:选择理想的迁入地,并说明理由。
A
C
B
靠近大城镇
探究二:为什么要迁入闽宁镇?
包兰铁路、包兰高速公路经过闽宁镇,还有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的高速公路,交通条件便利。
交通便利
材料四:
宁夏地区南北差异较大,北部的宁夏平原是著名的引黄灌溉区,这里地势平坦,沟渠纵横,非常适合灌溉,再加上借助于贺兰山呵护,气候条件良好,年均气温在9.2℃左右,无霜期可达165天,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探究二:为什么要迁入闽宁镇?
地势平坦
材料五:
闽宁镇这里距黄河直线距离20多公里,如果能借助水利工程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就是“塞北江南”。
靠近河流,方便引水
探究二:为什么要迁入闽宁镇?
上世纪80年代,这里是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上的一片戈壁滩,从空中俯瞰,黄河从此处穿境而过,在带来充沛灌溉用水的同时,也裹挟着沙石于此淤积。
当时的闽宁,风吹沙石跑,干旱不长草。这里土壤沙砾层厚,连钢锹都插不下去。“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就是闽宁当时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戈壁滩从来都是一眼望不到边,春天里整天刮沙尘暴,刮得伸手不见五指,夏天晒得能看见蒸腾的热浪,冬天干冷干冷的。”
搬迁之初,移民们习惯性种植玉米和小麦,一年下来收成很少,只够勉强维持自家的口粮。到了1997年,搬迁数年后,闽宁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500多元。
探究三:西海固居民能长期在闽宁镇发展并定居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六:
为了保障移民既能搬得出,又能稳得住,1996年,福建对口协作帮扶宁夏正式确定,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东西联手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1997年年底,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禧带着团队来到了闽宁村,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农业技术扶贫的主要力量。
从大山走向平川,西海固移民的目的地选择在了贺兰山下的戈壁荒滩上,其位于银川平原,贺兰山山脉东麓,因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富含砾石钙质的半沙质沙壤土等优势,宁夏贺兰山东麓被业界公认是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闽宁镇依托被称作“东方波尔多”的贺兰山东麓,在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探究三:西海固居民能长期在闽宁镇发展并定居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因地制宜
政策支持
技术支持
经济与生态效益

如今的闽宁镇实现了从戈壁荒漠到塞上小镇的转身
如今的西海固
通过植树造林、封山禁牧、恢复植被。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固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19倍达到了26.7%。
西海固畜牧业
西海固生态旅游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西海固苹果园



1.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在增强。
2.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决定性作用。
3.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环境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
气候
土壤
水源
矿产等资源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经济水平
交通通信
政策
战争
政治变革
文化教育
婚姻和家庭
宗教年龄性别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对闽宁镇
有利影响:
· 提供廉价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短缺
·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影响:
· 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 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 增大了城市住房、交通、教育压力
对西海固
有利影响:
·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
·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阻碍经济发展
探究四:部分西海固居民移民外迁到闽宁镇会有什么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分析思路
①从辩证角度:有利 vs 不利
②从区域角度:迁出地 vs 迁入地
③从要素角度: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④从具体方面: 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 产业结构、交通、
社会治安、城市化等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课后活动:调查家庭人口迁移情况
1. 询问家庭中父母和祖辈每一个人的出生地和迁移经历。
2. 绘制家庭人口迁移路线图。
3. 比较两代人迁移的特点及原因,讨论迁移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你的祖籍在哪里?父母或是祖辈们是不是出生在目前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当中有人有过迁移的经历吗?请参考下面的步骤,完成家庭人口迁移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