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5:5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新课导入
无锡市古运河旁的河长制管理公示牌
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
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
流域内协调发展
第四章 第一节(第1课时)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四大文明古国
水系:
(一)概念
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分水岭:
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水系与流域
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流域:
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水系与流域
从源头到河口
从上游到下游
从左岸到右岸
从支流到干流
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
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
长江流域水系图
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落差)。
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小、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补给类型等。
知识回顾:河流特征
水系特征
(二)水资源功能
①农业灌溉
②淡水养殖
③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④发展航运
⑤水能发电
⑥生态保护
⑦旅游
功能多样性,开放共享性
特点:
水资源开发
利用需求不同
(三)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①不同利益主体
利益冲突
地区之间
上下游之间
工农业之间
城乡之间
同一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上游大量排污,下游污染严重;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
水资源利用中的利益冲突示意
②流域开放性,整体性强、关联度高
以流域为单位
流经多行政管理区
统筹管理
(四)水资源协作开发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
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
分担义务
分享权力
协调行为
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提供
工程措施
水源地保护
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建设
水污染防治
……
设立管理机构
分配和调度水量
布局规划工程建设
管控排污治污
……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制定相关法律
……
对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
市场手段
上游地区
制定法律
水源地保护
水土保持
全流域
水量的分配调度
水利工程建设布局规划
排污治污管控
设立管理机构
下游地区
征收费用补偿上游
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制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
思考
由于流域水资源具有功能多样性、开放共享性、整体性强和关联度高以及自然流域跨多个不同行政区,河长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上游开发水电
中游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
下游巩固堤防
案例分析——黄河流域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
思考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思考
黄河含沙量大,当黄河流到地势低平的下游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几乎没有支流汇入。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
冬季封冻;
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一)黄河的沙患
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
《视频:水土流失到底有多可怕?》
土质疏松
暴 雨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地势低平
流速减慢
泥沙淤积河床
地上河
黄土高原区
华北平原区
流域综合协调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河道变迁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给华北平原人民带来过多次灾害性的洪涝灾害。
“易淤、易决、易徙”
(二)黄河沙患的解决方向
流域内综合协调
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黄土高原)
堆积区→减少河道淤积(华北平原)
中游的黄士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人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还草
1999年和2013年黄土高原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
②耕作措施
留茬少耕、免耕
沿等高线耕作
③工程措施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谷坊、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
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 ;
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 ;
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
谷坊:是修建在深丘区、山区及土石山区侵蚀沟内的土、石坝。
主要功能:防止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抬高侵蚀基面。
最大特点:透水不透沙。
位置:土、石谷坊—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拦蓄泥沙多、工程材料足的地方;植物谷坊—坡度平缓、土层较厚且湿润的沟道内。
骨干坝:小流域治理中,为了提高拦沙效益,使整个小流域中的其他小型淤地坝更安全,同时对部分河滩地进行灌溉而修建的库容相对较大、坝相对较高(一般为20米以上,坝体土方量大于50万平方米)的拦河坝。
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地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
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阶段实测年均输沙量比较
活动
1.比较水文站不同时期输沙量的变化。
2.横向比较不同区域水文站输沙量的多少并结合图4.4,分析哪些区域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
1.比较水文站不同时期输沙量的变化。
活动
从1956年-1986年到2006年-2016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均输沙量在下降。
2.横向比较不同区域水文站输沙量的多少并结合图4.4,分析哪些区域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
活动
小浪底、利津和龙门年均输沙量远多于头道拐水文站,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是黄土高原地区。
案例
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方针:根据土壤侵蚀的规律,实行“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视频:南小河沟:水保治理成就黄土高原绿色翡翠》
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利用水库蓄水,适当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泥的泥沙送入大海。
(四)黄河下游的调水调沙
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
上下游水库联动调度
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
提高下游行洪输沙
冲刷下游河床
淤泥入海
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
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使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三角洲面积逐步扩大,河道稳定,不会出现频繁改道现象,入海口地区的生态保护良性发展。
黄河,沙退水清正成为现实
2020年5月中旬以来,平日浊浪滔天的黄河壶口,竟不时变身清流飞瀑,在20多米的陡崖间奔腾直下。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
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活动
结合课本6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
活动
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活动
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活动
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
经济手段: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
技术手段: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等。
调沙减淤
水资源多样性
案例:黄河流域的内部协作发展
流域内部水资源的
协作开发
自然流域跨经多行政管理区
流域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
市场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