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课时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课时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3 22: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一课时
第1节
人教版 必修2
1. 通过对镰状细胞贫血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够阐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2 .通过讨论结肠癌发生的原因,能够说出癌变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
3. 能够阐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通过整形美容,单眼皮成为双眼皮,这种双眼皮能遗传吗?为什么?
术后
不可遗传
生物性状是基因决定的,如果仅仅是性状改变,基因没有改变,那么后代仍然表现出原来的性状。
遗传: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变异: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表型   
基因型    
环境   
(不可遗传的变异)
诱因
(改变)
(改变)
(改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变异类型判断关键: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航天育种是指将作物种子带入太空,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诱导基因发生突变,然后在地面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
通过航天育种,我国已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南瓜和青椒等作物上培育出一系列优质品种,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1、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2.如何看待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的结果?
通过太空高辐射、微重力(或无重力)的特殊环境提高作物基因突变的频率,从而筛选出人们需要的品种。
基因突变的本质是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以直接表现在性状上,改变的性状对生物的生存可能有害,可能有利,也可能既无害也无利。
1、镰状细胞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910年赫里克医生接诊了一位黑人贫血病患者。所有治疗贫血病的药物对他无效。镜检时发现其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镰刀形,后称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种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正常碱基序列片段mRNA
异常碱基序列片段mRNA
分析研究发现,在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分析
苏氨酸
脯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正常
苏氨酸
脯氨酸
缬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异常
直接原因:
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
根本原因是什么?
血红蛋白 正常 异常
氨基酸
谷氨酸
缬氨酸
mRNA
DNA
G A A
G U A
G A A
C T T
G T A
C A T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基因突变
(碱基对替换)
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碱基对的替换),使翻译出来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发生时间
(1)概念:
增添
缺失
替换
A
A
T
T
C
G
G
C
G
A
T
C
C
G
G
C
A
A
T
T
C
G
G
C
T
A
T
A
C
G
G
C
A
T
A
A
T
T
C
G
G
C
A
T
C
G
G
C
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
序列的改变。
(2)发生时间:
(3)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增添 大 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异亮氨酸
精氨酸
···A U C C G C···
mRNA
··· A T C C G C ···
··· T A G G C G ···
正常
DNA
异亮氨酸
精氨酸
···A U U C G C···
··· A T T C G C ···
··· T A A G C G ···
替换
蛋白质结构
未改变
异亮氨酸
丝氨酸
···A U C U C G C···
··· A T C T C G C ···
··· T A G A G C G ···
增添
蛋白质结构
改变
异亮氨酸
···A U C G C···
··· A T C G C ···
··· T A G C G ···
缺失
蛋白质结构
不一定改变
(4)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主要原因:
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
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原密码子
亮氨酸
U
U
A
突变密码子
U
U
G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但蛋白质结构、性状不一定改变。
T C A
A G T
DNA
DNA
mRNA
蛋白质
终止子
正常
无义突变
错义突变
沉默突变
(5)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
结果: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遗传特性: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特殊情况:植物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结肠癌发生的原因
3.细胞癌变
正常上皮细胞
早期腺瘤
中期腺瘤
晚期腺瘤

抑癌基因Ⅰ突变
原癌基因突变
抑癌基因Ⅱ突变
抑癌基因Ⅲ突变
原癌基因: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该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或过量表达会导致相应蛋白活性过强,从而引起细胞癌变。
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该基因一旦发生突变会导致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1)细胞癌变的原因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细胞正常生长、增殖
正常表达产物
过量表达
突变
表观遗传修饰
不表达
正常表达产物
抑制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表达产物活性过高
表达产物的量过高
表达产物的量过低
表达产物活性过低
可能
致癌因子
突变
表观遗传修饰
细胞癌变
可能
1.从基因角度看,结肠癌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基因(包括抑癌基因Ⅰ、Ⅱ、Ⅲ和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类基因,不是一个基因)
2.健康人的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吗?
正常细胞的DNA分子中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思考·讨论
(2)细胞癌变的特点
正常的成纤维细胞
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
①能够无限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在癌症发生的早期,患者往往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因而难以及时发现;而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避免癌症的发生,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请思考致癌因子有哪些?
与社会的联系
病毒致癌因子:
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如石棉、砷化物、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指的是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
物理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3)致癌因子
紫外灯
CT
阳光
石棉板
发霉的玉米——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
乙型肝炎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4)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①预防:远离致癌因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诊断: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以及癌基因检测等。
③治疗: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
(1)诱发突变
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以及其他辐射
(损伤DNA)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
(改变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自发突变
自然条件下,
由于DNA复制发生错误而自发产生。
BrdU
T
C
提高突变频率
1、基因突变的原因
二、基因突变
(1)普遍性: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无论是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会发
生基因突变。
(2)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DNA
分子,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3)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4)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105~108→1)。
(5)多害少利性:多数突变对生物体有害。
2、基因突变的特点
随机性体现在时间随机和部位随机;但突变方向受基因碱基序列限制,并不完全随机,故称为不定向性。
3、基因突变的意义
形成新性状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产生新基因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医疗方面(避免)
X光、胸透、CT等检查利用的射线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门外多放警示性标志。
农业方面(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一、基因突变——实例:镰状细胞贫血、细胞癌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
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 ③不定向性
④频率低 ⑤多害少利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