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世界三大宗教宝泉岭高级中学历史组:马福耶稣 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感孕童贞女玛丽亚而降生;他曾行过很多神迹,让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但是因为犹太公会不满耶稣基督自称为上帝的独生子、唯一的救赎主,把他交给罗马统治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显现于诸位门徒,复活第40天后升天;还会于世界末日再度降临人间,拯救人类,审判世界。他被12使徒中的犹大叛徒出卖并受难,受难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们忌讳的数字,并且与星期五一起视为凶日。 基督教 : 崇奉耶酥为救世主,产生于公元1世纪,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教为犹太教),1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而分裂为东正教和罗马公教(天主教)
教义: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宰。基督教会的分化演变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1054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教会分裂16世纪,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会分裂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世界基督教徒约有21亿(其中天主教徒约11.3亿,新教徒约6.8亿,东正教徒约2亿多)。 天主教译名始于明朝,又称公教 。在基督宗教的所有公教会中,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是最为庞大的。 “原罪”——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所犯的 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泉。
“救赎”——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圣经》主张“义人必因信得生”,凡是信仰上帝的人都能得救。 让我告诉你……人为什么需要救赎?应当怎样实现救赎?想一想: 中世纪时,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通过攫取对圣 经的解释权,把自己变成了上帝的代言人。他们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复杂的圣礼和善功才能得救。教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因行称义”天主教会的主张信徒上帝请思考:课标要求:
1、掌握宗教改革的概念。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德籍主教拉青格担任新一任天主教罗马教皇。3、中世纪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不符合教义的异端施以鞭笞、烙印、剥皮、钳肉、火烧等酷刑。十六世纪的一本《禁书目录》,记载了天主教会此前的36宗焚书事件。2、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天主教会)
——恩格斯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皇最富有教皇的权威4、中世纪时,欧洲孩子出生后接受洗礼。孩提时经常随父母去教堂,长大后自觉参加各种宗教活动。临终前教会组织终傅礼(忏悔仪式)。
社会生活:人一生离不开天主教会思想:教会禁锢人思想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是宗教改革勃兴的社会根源。当时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有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构成对天主教神学的巨大冲击。 社会调查 依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2、政治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
国王力量加强(民族国家)
3、思想、文化基础:人文主义,文化普及,
印刷术发展
4、教会自身:教会腐败,教徒要求改革
5、直接原因:教皇对德意志的严重压榨
(如:兜售赎罪券)根本原因:腐朽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欧洲近代化(资本主义发展)。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他自念死期临到,扑倒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1500年路德进入爱尔福特大学,深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毕业后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他按照神学家宣扬的天主教信条潜心修道,遵守禁欲主义,以斋戒、自我鞭笞等各种苦行进行修炼,以求取灵魂得救。结果呢?故事一 灵魂的挣扎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1510年,路德带着朝圣者的热情首次赴罗马,他获得教士们的哪些生活信息?(一)马丁·路德的挑战Year 1500—1510教士的生活荒淫教皇出巡奢侈兜售赎罪券贪婪 作为教士本应遵守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是什么让路德坚定了改革宗教的决心?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的挑战马丁·路德
在德国改革 材料一:教会赎罪券价目表: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清罪恶了。 材料二: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益心和贪欲心。
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86条 教皇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他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故事二 《九十五条论纲》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的挑战Year1517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主张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升入天堂。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进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上帝
材料二: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这福音(《圣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是神的大能。……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上帝
(一)马丁·路德的挑战如何“称义”?善功教会教徒因行称义教徒《圣经》信仰因信称义否定教皇
信仰权威人的精神自由
灵魂的自主权人文主义宗教观莱比锡神学辩论二、挑战教皇的权威Year1519善功教阶圣礼因行称义因信称义
信徒都可
成为教士
圣经具有
最高权威为什么说路德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的人文主义色彩?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的挑战核心主张?挑战教皇权威C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B人人有权读《圣经》,《圣经》高于一切。D王权高于教权A信仰得救—核心君主可处罚教士甚至教皇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的挑战基本思想1、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核心:“因信称义”
3、翻译《圣经》
4、组建新教会 新教会特点:
(1)独立——民族教会、民族国家发展
(2)平等——人文主义
(3)廉价——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的挑战 路德的改革在德国引起不同反响。教皇宣布要开除他的教籍。德意志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诸侯保护路德免受教皇迫害,并相继改信路德派基督教。路德前往沃姆斯市参加他与教皇代表的辩论会,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教皇:冲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动摇了他的神权统治。诸侯:迎合了诸侯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市民:提倡信仰自由、 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发表高见分析讨论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路德教改革影响:
(1) 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3)它首次在天主教的神权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4)新教会为了树立权威,仍然加紧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的挑战“如果没有路德个人的宗教思想的发展,宗教改革是想都不可想的,而且改革从思想上长期受到路德人格的影响,但是,没有加尔文主义,路德的工作也不可能会有持久和实际的成功。”(二)加尔文的挑战二、挑战教皇的权威《圣经》的份量加尔文教皇教士、三重冠、十字架 一本圣经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二)加尔文的挑战
加尔文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否定教皇权力,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称新教百科全书);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
3)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
4)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二)加尔文的挑战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作用
A从理论上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并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宗改第二位伟大人物”。
B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依据; 加尔文主张《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认为信仰得救,比路德更激进,提出了“先定论”。所谓“先定论”就是上帝的永恒旨意,上帝创世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和“弃民”的标志。 ——刘祚昌《世界史》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二)加尔文的挑战加尔文“先定论”选民弃民上帝永生与永罚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一个人发财,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基督教原理》否定教皇信仰权威、
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肯定人追求现实生活幸福人文主义宗教观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二)加尔文的挑战加尔文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继承: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发展:
“因信称义”——“先定论”
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二)加尔文的挑战思维整合两位改革家的异同之处?都否定罗马
教皇的权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
精神都主张信仰
得救异:达尔文的先定论观察图片,结合教皇的权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宗教改革的实质洞察改革的真谛新兴资产阶级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1、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 2、矛头指向何方?3、在哪些领域进行?思想、社会问题探究宗教改革的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楼主 路德:教皇没有权力赦免罪过,这一权力属于上帝! ^o^《九十五条论纲》 新书上架友情链接www.文艺复兴.com
www.启蒙运动.com
www.尼德革命.com
www.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om 过客留言 2楼 加尔文:顶楼主!你让我们得到了更多个人自由,我可以放开手脚干工作了,马哥,我爱死你啦。 我的好友马丁·路德3楼 资产阶级: 改革真好,让我从教会中取得了大量财产。 4楼 恩格斯:加尔文的思想很适合资产阶级最激进分子(革命派)的要求,使他们更大胆的反封建。 5楼 教皇:小加!你太狠了!小马哥好歹只是从口头上反对我,你却要把我逼上绝境!? 宗教:挑战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灵魂得救自主权。欧洲宗教三足鼎立。思想:宣扬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大量教会财产转到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利于王权加强,近代民族国家发展;先定论—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挑战成功了吗? 哥白尼:意大利科学家,著有《天体运行论》,遭到教会残酷迫害。1543年5月20日病逝。
布鲁诺:意大利科学家。接受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思想,在教会的迫害下四处流亡。后被教会诱捕,1600年2月7日被烧死。 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因捍卫科学真理,于1633年被宗教裁判所迫害,1642年不幸病逝,其时已双目失明。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因宣扬自由平等,被教会迫害,两次被抓入巴士底狱,并遭受酷刑。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的思想,遭受教会的屡次迫害,被迫流亡瑞士。反思1、辩证评价,认清主流(两点论加重点论)
2、欧洲人需要进一步反对教会特权及封建统治——启蒙运动(争取人的政治自由) 欧洲的近代化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宗教改革——人文主义(人被发现)
世界被发现(人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人文主义宗教观(人的精神自由)欧洲从封建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探求欧洲
思想解放的历程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探究1:课本60页“解析与探究”(内容、作用比较)相同:“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为教皇树立绝对权威提供理论基础。
“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否定了教皇的特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信仰得救”,主张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在此基础上提出“先定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决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进一步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属于基督教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灵魂最终升入天堂。相异:理解:16世纪天主教的根本变革就是宗教改革运动,它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统治,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实质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为教皇树立绝对权威提供理论基础。“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否定了教皇的特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信仰得救”,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先定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决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利;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天主教路德教加尔文教使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 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出现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探究2:作为14-16世纪的两场重要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有哪些异同?相同:
①背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②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③对象:封建教会和封建神学
④核心:宣扬人文精神
不同:
①发源地:前者在意大利,后者在德意志
②影响:前者集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后者形成一场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思想文化运动;前者促进近代科学兴起,后者建立资产阶级的教派,取得宗教自由江西抚州天主堂江西抚州天主堂宗教在中国南昌志道堂南昌志道堂宗教在中国受难节
美国的圣诞节加拿大的感恩节 华丽的祭坛